對于兜兜轉轉著已過而立之年,且攜家帶口的我們來說,春節永遠都會是兒時最美好的回憶。一放寒假,天天盼過年。到了除夕這天,可以穿新衣、吃好多好吃的,放鞭炮、放孔明燈。從小就挑嘴的我,新衣是沒多少誘惑力的,倒是那些特有的美味和玩具,可以讓我們著實興奮好久呢。
出生伊始至六歲以前的我,都生活在隆昌。印象中只有大年、小年、春節才是那兒一年中的節日。
每年臘月25開始外婆就開始準備年貨了、上街趕場買一些過年必需。
趕 場 啦!人山人海!!
外婆大年三十一大早就開始忙碌起了
燒火燉各種肉。
把經水泡過的優質糯米放在大飯楨里蒸,蒸熟后倒進石臼,一人用木杵舂,一人翻動,一下一下,直舂到米飯粘稠如泥狀,挑起不斷為止,民間俗稱“打糍粑”。然后裝進盆里,加香油點潤,用手捏成塊,搓成丸,放進裝有炒熟磨細的芝麻、花生、豆、糖的碗中滾過沾滿后即可食用。
這甜潤柔韌爽口,舒氣和胃,多吃不膩的糍粑可是我的真愛。外婆的隆昌特色菜姜汁兔,鮮香細膩,也是兒時年夜飯記憶中的一絕了。
近六歲時,爸媽從青海調到瀘州,把我接到Ta們身邊一起生活。吃慣了外婆菜的我,總嫌棄Ta們做的菜不夠好吃。但還是念念不忘著那時爸爸主廚的年夜飯。平時都難得在家的爸爸準備年夜飯時會做他祖傳的客家名菜—— 釀豆腐。餡料以肉糜搭配各種蔬菜,釀入三角形豆腐中先煎至金黃再回鍋燜煮,吃起來外焦里嫩,味道濃郁,十分下飯。簡單的豆腐釀上肉餡別有一番風味。爸有時會隨意搭配,創新餡料和醬汁口味,比如在肉餡中加入魚肉、香菇或紫菜類的,往往更具風味。也許我后來做菜的喜歡隨心所欲就來自爸的影響吧。
釀豆腐鮮嫩滑香、營養豐富,是客家人過年的保留菜式。爸說,豆腐的“腐”與“富”同音,這道年味代表著客家人對來年生活的美好期盼:富貴安康,幸福延年。客家釀豆腐,釀出的是美味,吃出的是客家人獨有的情懷!
大愛心靈手巧的爸根據在外吃過的美味,自己摸索創新出的干煸麻辣泥鰍。新鮮的泥鰍炸得是正正好,焦香酥脆。又明顯能感覺到泥鰍的鮮香肉質。配上醇正的油辣子,再加上芝麻和花生碎的酥脆,絕配,香慘了!咸度也剛好。真的辣過癮了。吃罷很有歡暢的感覺,就一個字“爽”!
好吃得停不下來的節奏。爸一般會一次做很多,讓我們飯后看春晚時還能邊看邊吃。分明好吃得停不下來的節奏。
只是現在,爸因為不怎么吃辣椒的關系,沒做過這菜已經很久了。
結婚后到婆家過年的第一頓年夜飯,確是被婆婆親手做的一道大菜給驚艷到了:肥瘦適中的活動肉剁成茸,加夠多的蔥蒜水,和以紅薯淀粉,再加蛋清攪勻,用蛋黃做外皮。蒸出來p的味道鮮嫩滑爽,再配上菜頭、胡蘿卜、豌豆、酥肉等,肉蔬搭配,不但色香味俱全,也體現了Ta們對食物的尊重與珍惜。真是不錯的美味!
后來才知道這是粑粑肉,也叫雜燴,是四川自貢富順一帶特有的傳統美食。每逢年節,家家戶戶都以粑粑肉作為節日餐桌的一道主菜,其他地方基本見不到這種做法,難怪我之前都沒吃過呢。也因此,年夜飯里一碗粑粑肉其實寄托了遠離家鄉富順的的公婆的思鄉情。
都是些我成長記憶中難忘的家庭年夜飯。有著相同的豐盛,不同的特色。尋常年,未曾隆重,卻也熱鬧,不算專業,卻也美味,一菜一味都融入記憶。
一頓飯里嘗盡一個時代與家庭的味道,無論社會如何發展,食材如何變化,總有一些特別的味道就這么世世代代流傳下來,亙古不變。不同地方總有自己過年的方式,不同人家也會有自己的傳統。年夜飯其實是團圓飯,一家人圍坐,其樂融融,吃什么反而是次要的事,重要的是準備這頓飯的時光,對這頓飯的期待。一頓飯傳承著中國人對于年的認識。
所以,還是家里的年夜飯更有年味。曾經有幾次趕著春節要出去旅游,又嫌麻煩,就提前約著爸媽到外面酒樓里吃的。各種高大上的菜品,味道也是好的,但在大快朵頤的同時,難免會吃進很多油、鹽,攝取過多的脂肪、膽固醇等,注重健康的爸媽,總嘀咕著不如在家里吃得順口、健康。我們也總覺少了些年味。
是啊,當一切都變得越來越便捷之時,我們還是懷念過去那“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般慢悠悠純樸自在的生活方式。懂得享受美食制作的人,一定是熱愛生活的人。也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可以從簡單樸素的食物中,領悟到美食慢生活所氤氳的趣味橫生和詩意盎然。何愁沒有年味?所以,在我們嘆息著說“過年的年味沒有了”,“年味變淡了”時,該怪誰?其實是自詡新派的我們自己擅自精簡著過年以為繁瑣的儀式,到最后連對過年的期許都精簡掉了,才漸漸覺得丟了什么。弗洛伊德說:“沒有所謂的玩笑,所有玩笑都有認真的成分。”儀式也如此,從來沒有純粹的儀式,所有儀式都有內容的反射,沒有儀式的內容,或被淡化的內容,本身的存在就值得懷疑。
所以,今年年關,看著日漸長大著,還像我們小時候一樣熱望著年的女兒時,我不敢再輕視其中的味道。 因為爸媽都享受宅家的安逸,我們特意將海島游定在了大年三十年夜飯之后的初一。
這儀式感并非只在于現在這霧霾天里我們不可得的鞭炮聲聲之后余下的煙花味兒。更多來自 于我們對中華民族千年年文化的傳承:就在這約定俗成中回歸昨日種種,并祝福明日新天地。
讓儀式感與“年味兒”相濡以沫吧。當萬千滋味無從說起,不如,帶著女兒一起享受自己動手的樂趣,幫著爸媽做一桌有“心意”的健康年夜飯,從親手創造的美食里,享受年節時的別樣樂趣,自己給自己溫馨的年味吧。
老實說,我們都像女兒一樣,其實是有些雀躍的。因為這其中無關技巧,只關乎親情與點點心意演繹“年”的情懷呢。
爆竹聲聲迎金雞
全家一起的創意:橢圓形盤子上面一串用牛肉卷金針菇山藥煎過,再掛炸過的番茄醬做成的鮮紅爆竹,下面一些萌萌的小雞 。煮好的雞蛋白橫剖成兩部分,剪出鋸齒狀作裂開的蛋殼,米飯和雞蛋黃炒后再戴一次性手套捏成黃色的大小適中的橢圓形飯團放蛋殼上做小金雞的身子,葡萄干剪成小圓片貼面上做眼睛,香橙皮剪成小三角貼飯團下面點,就成萌萌的小金雞咯!粉絲泡軟放油里炸成窩狀,里面依次墊些球形圓生菜葉、拌好的折耳根,再放上做好的小金雞和幾個煮好的鴿子蛋。剛出殼的萌小雞,看起來好可愛的樣子,真像是被這喜慶的爆竹聲聲給吸引出來的呢! 呵呵,放不了爆竹,就這樣過過眼癮與口欲,也是不錯的。寓意大家都擁有一個紅火好運的雞年。
金玉滿堂開屏魚
我的創意設計,徐先森親自操刀的一道大手筆。
1、魚收拾干凈后,切下魚頭、魚尾,從魚背下刀切成薄片,腹部不要切斷,使切開的魚片在腹部相連。
2、盤中擺上姜片、蔥絲,將切好的魚攤開一圈,腹部相連的地方空出一個圓圈,把魚頭擺上,魚尾放在擺好的魚身中間的空余位置里,也可單作他用
其余步驟可參見父親節,用心為爸爸做一道美食
這次是將就爸買的花鰱做的,頭太大了,有些怪異。其實用武昌魚之類的扁形魚,造型效果會更好些的。
鸞飛鳳舞
就是雙味雞翅(孜然味和香橙味)。以前都用的烤箱,但爸家沒烤箱,就用萬能塔吉克鍋一并裝著,在火上焗的,相當的節能省時,鍋具直接當餐具用。孜然是小朋友愛的味道。香橙 味雞翅是為了充分利用家里的橙子。加之年夜飯里的肉食偏多,難免會膩。而香橙有清熱去火、化痰、健脾的作用。用香橙來入菜,去腥味的同時還可以增加酸甜的口味,很開胃。年節時,吃多了肉,又不想上火,怕膩的人們,都可以嘗試著水果入菜的健康做法。
Tips:
1.橙子皮上的白膜要去掉,要不然會有苦味
2.橙子肉炒制的時間不宜過長,這樣果肉的香甜味才會保留
雞翅的做法其實很簡單,沒什么技術含量,不管做什么味道的,關鍵都在于要提前腌制入味,能腌一晚最好。
考慮爸媽和女兒的飲食喜好及健康因素,加上拌折耳根青筍絲,爸燉的鱷魚肉燉云耳、蟲草花湯,炒的白油菜和油酥花生米,我們的年夜飯全是用新鮮食材現做現吃的,壓根沒有以前一貫的煙熏臘制品和只有剛出鍋時才好吃的酥肉。重在心意和健康。少了些傳統的花樣,卻也是吃得異常開心。用老人的話說,還少了好多壓力呢。本來嗜辣的我,這次統籌設計出的年夜飯可是沒什么辣味的呢。真正有愛的家人都是這樣的吧: 珍惜每一次聚會,相互包容著吃到一起,貼近彼此的心。
就這樣子,一家人其樂融融地一起制作美食,享受天倫之樂,其實挺好。特別是家里的老少二代。我想, 即使“搖一搖搶紅包”、“集福卡”的數字狂歡熱潮已經鋪天蓋地一般席卷全國的現在,甚至或許生活發生重大變化,過年方式隨之發生多更大改變的將來;不管有沒有爆竹聲,“年味”于我們始終都有這一桌熱騰騰的團圓飯。希望,N多年后,即使離家在外的女兒,也會記得那些年里和我們一起做過的“年夜飯”,讓這些些兒時的年味,在歲月的流逝中,深深的烙在她的腦海里,飄在記憶中。那時的“年味” 于她更將是一抹濃濃的鄉愁,相信有年味記憶的她,定會以她的方式留住“年味”,用愛將我們家的“年”文化傳承下去……
愿看到此文的您,一路“雞光”燦爛,擁有幸福甜美的雞年,萬事如意!
-END-
謝謝您愿意看完
我是“無折騰不生活”的扶搖風,用心原創所有的快意確幸與意外跌宕
若于您有用,請留下小紅心,關注后再走吧
再次感謝您對我小小夢想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