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杉版資治通鑒【1904】和平靠實力,不靠誠意。2023-04-28

10、

  三月二十七日,馬燧入朝。馬燧既來,諸軍都閉壁不戰,尚結贊于是從鳴沙安全撤退,他的部眾缺乏馬匹,多是徒步走回去的。崔澣(huan)見了尚結贊,責備他負約。尚結贊說:“吐蕃擊破朱泚,沒有得到賞賜,所以前來討要,而諸州各自閉城自守,沒有人把我們的要求傳達給朝廷。鹽州、夏州守將是自己把城讓給我,他跑掉了,并不是我攻取的。今天明公來,想要重修舊好,這本來就是吐蕃的心愿。如今吐蕃將相以下來的有二十一人,渾侍中都曾經和他們共事,知道他們的忠信。靈州節度使杜希全、涇原節度使李觀,在異域都有誠信忠厚的美名,請讓他們主盟。”

夏,四月十二日,崔澣回到長安。

四月十七日,任命崔澣為鴻臚卿,再次出使入吐蕃,對尚結贊說:“杜希全正在守喪期間,不可出境,李觀已經改任其他官職,現在派渾瑊與吐蕃盟誓于清水。”并且令吐蕃先歸還鹽、夏二州。

五月一日,渾瑊自咸陽入朝,任命為清水會盟使。

五月五日,任命兵部尚書崔漢衡為副使,司封員外郎鄭叔矩為判官,特進宋奉朝為都監。

五月六日,渾瑊率二萬人抵達盟所。

五月二十二日,尚結贊派部屬論泣贊來說:“清水不是吉地,請盟于原州土梨樹,盟誓之后,歸還鹽、夏二州。”皇上全都批準。神策將馬有麟上奏:“土梨樹多阻險,恐怕吐蕃設伏兵,不如平涼川平坦。”當時論泣贊已經回去了,五月二十四日,遣使追上他,告訴這項改變。

11、

  申蔡留后吳少誠,修城墻,整頓兵馬,準備抗拒朝命,判官鄭常、大將楊冀密謀驅逐他,偽造皇帝手詔,賜給諸將申州刺史張伯元等。事情泄露,吳少誠殺鄭常、楊冀、張伯元。大將宋旻、曹濟逃奔長安。

12、

  閏五月七日,韋皋再次寫信給東蠻和義王苴那時,又讓密探帶著送信的人到云南去。

13、

閏五月八日,大肆裁減州、縣官員,收回他們的俸祿,用來發給戰士,這是張延賞的主意。當時新任命官員一千五百人,而要被裁減的有一千余人,怨聲載道。

14、

  當初,韓滉舉薦劉玄佐,說可以派他率軍收復河湟地區,皇上問劉玄佐,劉玄佐也贊成。韓滉薨逝之后,劉玄佐奏言:“吐蕃正強,不可與他們爭鋒。”皇上派宦官去慰問劉玄佐,劉玄佐病臥在床上接受詔命。張延賞知到劉玄佐不可用,上奏以河湟軍事委任給李抱真,李抱真也堅決推辭。這都是因為張延賞罷免李晟兵權,所以武將們都憤怒,人心散了,不肯為他所用的緣故。

15、

  皇上認為,襄州、鄧州扼守淮西要沖,地形險要,閏五月十一日,任命荊南節度使、曹王李皋為山南東道節度使,把襄、鄧、復、郢、安、隨、唐七州隸屬他。

16、

渾瑊從長安出發時,李晟深切告誡他,盟所防備不可不嚴。張延賞對皇上說:“李晟不希望盟好成功,所以告誡渾瑊嚴密防備。如果我們顯示出對他們的猜疑不信任,那他也會懷疑我們,盟約怎么能成功!”皇上于是召見渾瑊,深切告誡他對吐蕃人要推心置腹,不要心懷猜二,破壞了對方的誠意。

渾瑊上奏說,吐蕃已通知定于閏五月十九日為會盟日期,張延賞集合百官,把渾瑊的奏表給大家傳閱,說:“李太尉說跟吐蕃的和好必定不成,這是渾侍中的奏表,會盟日期已經定了。”李晟聽聞,對親近的人哭泣說:“我生長在西部邊陲,熟悉敵人情況,所以論奏,只是恥于朝廷為犬戎所欺侮而已!”

皇上開始時命駱元光屯駐潘原,韓游瓌屯駐洛口,作為渾瑊援軍。駱元光對渾瑊說:“潘原距盟所有七十里,如果您有緊急情況,我怎么能知道!讓我跟您一起去。”渾瑊以皇帝詔書堅決制止他。駱元光不聽,與渾瑊連營相次,距盟所三十余里。駱元光的軍營,壕溝很深,柵欄堅固,而渾瑊軍營的壕溝柵欄都可以直接跳躍過去。駱元光伏兵于營西,韓游瓌也派五百騎兵埋伏于其側,說:“如果有變,你們向西攻擊柏泉,以分化吐蕃兵勢。”

尚結贊與渾瑊盟約,各率甲士三千人列于壇之東西,穿常服的文職官員四百人跟從走到壇下。

閏五月十九日,將要舉行會盟,尚結贊又提出各派游騎兵數十人相互搜查對方地區,渾瑊全都同意。吐蕃埋伏精騎兵數萬人于壇西,游騎兵貫穿唐軍,出入無禁。唐軍騎兵進入敵陣,全部被俘虜,渾瑊等一概不知,進入帳幕,換穿禮服。吐蕃軍營擂鼓三聲,大聲鼓噪而至,殺宋奉朝等于幕中。渾瑊從幕后逃出,偶然得到一匹馬,撲上去就跑,一邊揪著馬鬣去套馬勒,飛馳十余里,才把馬勒套在馬口上,所以后面射擊的箭都從他背上飛過,沒有受傷。唐軍將卒都向東逃走,敵虜縱兵追擊,或殺或擒,死者數百人,被擒者一千余人,崔漢衡為敵人騎兵所擒。渾瑊回到軍營,將卒都逃遁,成了一座空營。駱元光集結伏兵,嚴陣以待,吐蕃軍追到看見,大吃一驚。渾瑊進入駱元光軍營,追來的吐蕃騎兵回頭看見邠寧軍向西疾馳,于是撤退。駱元光以輜重資助渾瑊,與渾瑊收集散卒,勒兵整陣而還。

當天皇上臨朝,對諸宰相說:“今日和戎息兵,社稷之福。”馬燧說:“然。”柳渾說:“戎狄,是豺狼,不是可以結成盟誓的。今日之事,臣很擔憂!”李晟說:“我的看法和柳渾相同。”皇上變色說:“柳渾書生,不知邊計;你是大臣,也說這話嗎!”二人伏地叩頭謝罪,于是罷朝。當晚,韓游瓌上表說:“吐蕃劫持盟者,兵臨近鎮。”皇上大驚,急忙中來不及派宦官,就命街使(巡視街區的官吏)把奏表拿去給柳渾看。第二天早上,對柳渾說:“卿一介書生,竟能料敵如此精準嗎!”皇上想要逃出京師,以躲避吐蕃,大臣進諫而止。

華杉曰:

德宗的毛病,就是一廂情愿,簽訂和平盟約,靠的是實力,不是誠意。他要渾瑊解除戒備,就是太幼稚了。而渾瑊呢,根本不應該答應吐蕃相互派騎兵檢查對方的要求。我就是有大軍戒備,那又怎樣呢?雖然是來簽訂和平協議,但對于雙方來說,嚴密防備都是應該的,明說了也無法反駁。德宗君臣,跳到自己毫不必要挖的坑里去了。盟約失敗之后,德宗又毫無必要的嚇破了膽,居然要放棄首都,真是為人恥笑了。柏楊罵他是“豬皇帝”,話雖難聽,倒也解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