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85年
八月初八德宗頒詔將一切不急的開銷,以及因事由官府供給飲食的多余人員一律裁撤。
馬燧來到行營,和將領們討論說,不攻打長春宮,擒不住李懷光,長春宮易守難攻,進攻困難,我親自去開導他們,于是馬燧單騎去城下游說。守將徐庭光被說動,相約只管守城。
初十馬燧與渾瑊、韓游瓌進軍迫近河中,傍晚,李懷光舉火報警,各軍沒有響應,徐庭光開城投降。渾瑊嘆服。
十二日馬燧率領諸軍來到河西縣,河中將士,紛紛倒戈,將軍旗,旗號易幟,李懷光不知所措,于是自縊而死。
朔方將領牛名俊割下李懷光的頭顱出城投降。馬燧從告別德宗到平定河中,共用了二十七天。
九月初五,德宗下詔寬宥李懷光兒子,并把李懷光的功勞爵位賜給他兒子,將李懷光的頭顱和尸身送回,讓此子殯葬。不追究他的責任,另外說假如李希烈投降,應該讓他留條活命,其余將士與百姓,一概不予追究。
渾瑊鎮守河中,得到了李懷光所有的部眾。
十二月十三日戶部奏,本年共有一百五十州入朝進貢。
公元786年
李希烈的將領杜文朝侵犯襄州,二月初二被山南東道節度使樊澤擒獲。
三月李希烈的別將侵犯鄭州,義成節度使李澄擊敗了他。李希烈病重。四月初七被部下將領陳仙奇殺死,全家都被誅殺,率領部眾投降。陳仙奇代替李希烈任命。
關中糧食吃完,禁軍中有人不滿到街上大喊。德宗憂慮,正好韓滉將三萬斛米運到陜州。李泌奏報,德宗大喜。曉瑜神策六軍,軍士高呼萬歲。
當時,由于連年饑荒,將士、百姓全都又瘦又黑。至此,麥子開始成熟,街市中有了醉酒之人,當時認為這是嘉兆瑞象。人們驟然吃得很飽,因此而致死的人又有五分之一。過了幾個月,人們皮膚的顏色才恢復原狀。
七月淮西兵馬使吳少誠殺死陳仙奇,自任留后。
德宗任命隴右行營節度使曲環為陳許節度使。幾年內,陳許地區治理的井井有條。
八月三十日,吐蕃大規模發兵,擄掠人口與牲畜,收割莊稼,西部邊境騷動不安,州縣各自據城防守。德宗派渾瑊,駱元光帶兵防守。
李晟伏擊圖范軍,尚結贊大敗逃走,將士們不認識尚結贊,所以他才得以幸免。
尚結贊對部下說,大唐良將只有李晟、馬燧、渾瑊三人罷了,我們應該用計去掉他們,他進入鳳翔境內,并不擄掠,帶著士兵到鳳翔城下說,李令公叫我們到這里來的,為什么不出來犒勞我們!過了一夜,尚結贊才領著人馬退去。
十月初七李晟下令襲擊吐蕃的摧砂堡,十六日,李晟派去的部隊和敵軍遭遇,將其擊敗并攻克了摧砂堡。
十一月初九韓滉進京朝見。
十五日,吐蕃侵犯鹽州,對鹽州刺史杜彥光說,我只要鹽州城,聽任你帶著人們離開。杜彥光帶領全部人眾逃奔鄜州,吐蕃軍占領了鹽州。
吐蕃又侵犯夏州,也是讓夏州刺史托跋乾暉帶領眾人離去,于是占領了夏州城。吐蕃又侵犯銀州,銀州素來沒有城墻,官吏和百姓都逃散了。吐蕃也丟下了銀州,又攻陷麟州。
李晟受到了張延賞等人誹謗,德宗派韓滉與劉玄佐向李晟傳達圣旨,讓他與張延賞消除嫌怨,李晟接受了詔旨。二人結為兄弟,因而設宴飲酒,以盡歡言。
公元787年
正月十七日張延賞當上宰相。李晟為他的兒子向張延賞求婚,張延賞沒有答應。李晟對人說,武人性情明快,文人卻兩面三刀,我能不畏懼嗎。
陳仙奇當初因為投誠被調去防御吐蕃,中途被吳少誠殺害,吳少誠密謀和吳法超等人,于是領兵回去,發動叛亂。
二十一日,德宗派李泌對付防守吳少誠。李泌大勝。
二月二十三日韓滉去世。
三月十三日,由冬天轉入春天后,羊馬多數死去,吐蕃又聽說李晟攻克摧沙堡,馬燧、渾瑊等人各自起兵親臨鳴沙,吐蕃大為恐懼,請求和好,使者不斷,并厚禮給與馬燧讓其說情,馬燧也向朝廷請求求和于吐蕃。
德宗決定和親吐蕃,并把李晟軍權奪去,留在京城。
二十七日馬燧入京朝見。吐蕃各軍急忙往回跑。
五月初八朝廷大規模地削減州縣官員,收回他們的薪俸,以便維持戰士的供給。這是張延賞謀劃的。當時,新任命的官員有一千五百人,而應當裁減有一千多人,人們怨聲載道。
渾瑊從長安出發與吐蕃會盟,李晟懇切的告誡他會盟的時候一定要防范吐蕃,張延賞對德宗說,李晟不希望會盟交好成功,于是才這么說。德宗于是對渾瑊說,會盟務必要有誠意,不要自我懷疑。
渾瑊上奏,決定十九日會盟,張延賞招集百官,把渾瑊的表章拿給大家看說,李太尉認為與吐蕃和好必定不能成功,這就是渾侍中的表章,會盟的日期已經確定了。李晟聽說此事后,哭泣著對親近的人說,我只是不愿意朝廷受到吐蕃的侮辱罷了。
十九日,渾瑊側應的軍隊被德宗派到七十里遠的地方,駱元光不肯聽命,駐扎到三十多里的地方來接應渾瑊。而渾瑊的前軍完全沒有防備。渾瑊被伏擊,趁亂得一匹馬逃亡,流矢飛過身背,沒有受傷,唐軍潰散流亡,渾瑊奔襲十余里,進入駱元光部隊,吐蕃才沒有追擊。整頓好軍隊,才往回退去。
當天德宗上朝說,今天與吐蕃講和,停止戰爭,這是國家的福氣啊!,馬燧說,對呀。柳渾說,吐蕃豺狼成性,不是會盟立誓便可以約束得住的。今天的事情,我私下里總在為它擔心。李晟說,是的我和柳渾想的一樣,德宗臉色一變說,柳渾是個書生,不懂得邊疆大計。大家都伏地叩頭謝罪,于是便結束了朝會。傍晚韓游瓌上表說,吐蕃劫持了會盟的人們,他們的兵馬已經來到臨近的州鎮。德宗震驚第二天準備跑路。大臣規勸于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李晟的大安園內有許多竹子,便又有人制造流言說:“李晟在大安亭設下了伏兵,圖謀乘著國家發生突然變故時發動變亂。”于是,李晟將園內的竹子砍掉。
二十一日德宗派遣中使王子恒帶著詔書給尚結贊送去,中使來到吐蕃疆境,沒有受到接待,只好返回。
二十二日尚結贊放回了馬燧的親信,截留了渾瑊的親信,說當初沒有被傾覆都是馬燧的功勞啊,于是德宗嫌惡馬燧。
六月初五德宗奪去馬燧兵權。
張延賞又慚愧,又恐懼,推托有病,不再處理朝中事務。
李泌上位做宰相。
二十一日,李泌當著德宗馬燧李晟的面,說,千萬不能陷害忠良,讓將士們心寒驚懼,應該推心置腹,這樣社稷江山不會有危險了。德宗說記下了。李晟和馬燧都站了起來,哭泣著表示感謝。
李泌給德宗獻計大力推廣農業革除選官的弊病等一系列措施。德宗一一照辦。
下面是故事四則,摘自《資治通鑒·唐紀四十八》
故事一
劉玄佐在汴州,習慣了鄰道不尊朝廷的先例,很長時間沒有入京朝見。韓滉經過汴州,劉玄佐器重他的才能與聲望,以屬吏的禮節謁見韓滉。韓滉與劉玄佐相互約定結成兄弟,他請求拜望劉玄佐的母親,劉玄佐的母親很高興,備辦了酒席會見他。在酒至半酣時,韓滉說:“兄弟什么時候入京朝見呀?”劉玄佐說:“我早就打算入京朝見了,只是物力還不具備罷了。”韓滉說:“我那里的物力夠你用的,兄弟應該及早入京朝見。伯母年事已高,不能讓她再帶著家中的各位女眷去做沒入后宮的執役人啊。”劉玄佐的母親禁不住悲哀地哭泣起來。于是,韓滉贈給劉玄佐錢二十萬緡,讓他置辦行裝。韓滉在汴州停留了三天,拿出大量的錢帛獎賞和犒勞將士,全軍將士都被他打動了,劉玄佐更是既驚嘆,又佩服。不久,劉玄佐派人暗中探聽韓滉的情況,聽到韓滉問孔目官說:“今天的費用有多少?”對孔目官的查問和督責都非常詳細。劉玄佐笑著說:“我明白他的用意啦!”十六日,劉玄佐與陳許節度使曲環一起入京朝見。
故事二
韓滉性情嚴苛暴躁,他正被德宗重用,他所說的,德宗無不聽從,其他宰相只不過是在相位上充數罷了,而朝中百官總是有彌補不完的過錯。雖然柳渾是被韓推薦上來的,但他還是嚴肅地責備韓滉說:“先相公因氣量狹窄,苛察細事,出任宰相不滿一年便被罷免,如今你更是變本加厲了。你怎么能夠在聽政之地拷打官吏,以至出了人命呢!妄自尊大,濫用權勢,這哪里是人臣所應做的事情呢!”韓滉慚愧了,因此將威嚴稍微收斂了一些。
故事三
李晟出任鳳翔時,曾對屬下官吏說:“魏徵喜歡直言諫諍,我私下里很卯慕他。”行軍司馬李叔度說:“諫諍是讀書人的作為,不是勛業、德望素著的人所應該做的。”李晟面色變得嚴肅起來,他說:“司馬這話可說錯了。我兼有將領與宰相的職任,如果知道朝廷哪里做得對、哪里做得不對,但不肯講出來,那怎樣去做一個人臣呢!”李叔度慚愧地退去。及至李晟供職朝廷時,只要德宗向他征詢意見,他總是極為坦率地陳說,無所隱瞞,但他生性沉著慎密,從來不曾向別人泄露。
故事四
當初,在張延賞任職西川時,與東川節度使李叔明結下了嫌隙。德宗進入駱谷后,正值大雨連綿,路險道滑,有許多衛士逃歸朱泚。李叔明的兒子李升和郭子儀的兒子郭曙、令孤彰的兒子令孤建等六人,惟恐有邪惡的人危及德宗,便在一塊兒咬破手臂,立下盟誓。他們裹著綁腿,穿著底上釘有鐵釘的皮鞋,輪流為德宗牽馬,直到梁州,一概不讓其他的人接近德宗。及至回到長安后,德宗將他們全任命為禁衛將軍,甚是寵愛優待。張延賞了解到李升私自在郜國大長公主的府第中出入往來,便暗中向德宗稟告了。德宗對李泌說:“郜國大長公主已經老了,李升卻很年輕,怎么能夠這樣做呢!大概其中必有原故,你最好查明此事。”李泌說:“這一定是有人打算動搖太子的地位。是誰對陛下說的?”德宗說:“你不用問了,往后你慢慢為朕清查此事就是了。”李泌說:“講此事的人一定是張延賞吧。”德宗說:“你怎么知道的?”李泌毫不保留地對德宗講出張延賞與李叔明有嫌隙,而且說:“李升承蒙陛下的恩寵眷顧,掌管著禁衛親兵,張延賞無法中傷他。然而,郜國大長公主是太子妃蕭氏的生母,所以他打算用這件事來陷害他罷了。”德宗笑著說:“是的。”于是李泌請求授給李升別的官職,不再讓他值宿警衛,以便避嫌。七月,德宗任命李升為詹事。郜國大長公主是肅宗的女兒。
此紀講述了,為了平定內亂,朝廷上下困窘疲敝,不肯重負,但是吐蕃趁機搶掠,因為戰事不利又希望求和,德宗聽信讒言,革除了李晟兵權,上下離心,與吐蕃求和,吐蕃趁機進攻大唐,德宗驚懼,于是革除張延賞,起用李泌,將相開始和睦,上下開始齊心,政治國力也逐漸恢復。
喜歡歷史的小伙伴不妨點個關注和贊,之后我也會定時更新,當然,如果您有自己的看法可以在評論下方留言,讓歷史充滿生趣,告別你印象當中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