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一書,是剛剛過去的這一年,影響我最深的一本書。
去年開春,經一位企業界朋友的介紹,開始閱讀稻盛和夫的作品。
1
看到這個書名,如果你以為這是一部洗腦神作,旨在教育人們不管工作如何苦累,都要埋頭苦干,堅持不懈之后必有大成就,那你就錯了。
稻盛哲學的精髓其實只在于“自利利他,敬天愛人”,他最想要告訴讀者的是——你唯一不能放棄的是自己對自己人生應負的責任。
如何度過有意義的一生?相信每個人都曾對自己發出這樣的叩問。“工作造就人格”,當人們全身心地投入自己該做的事情中去,一心一意,精益求精,不斷地磨煉自己的心性,就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也成就了自己不悔的人生。
茨威格說過,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在他的人生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如果讓我們認真地思考自己的使命,就是要回到本初,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敬天愛人,自利利他,這一使命就是“勞動”,就是“工作”。
在書的末尾,我讀到稻盛的人生觀“為社會、為世人作奉獻是人最高貴的行為”,心靈如被清水洗滌一般地清明。突然間了悟到:每個人活著,都不能僅僅為了自己。只有同時具備利他之心的人,才能真正獲得幸福。
每個人都如同樹上的一片葉子,會經歷從枝頭掉落地下化為春泥的過程,當死亡不可逃避地來臨,大家一律平等,只能靜靜地接受和等待,真到了那個時候,你能真正平靜、安寧地迎向另一個新的世界嗎?在短短的此生,你是否曾竭盡全力提升過自己的心性,磨煉過自己的靈魂,將自己帶往另一個世界的勛章——一顆盛滿了熱愛、善良、奉獻的心準備好了呢?
2
人工作的目地只在于提升自己的心志,并不是為了吃飯獲取報酬。這是稻盛的工作觀。
細想起來,我們常常會厭倦工作,覺得工作是一件不可避免的麻煩事,“勞動即是苦役”,工作從來沒有真正成為我們幸福的來源,沒有真正地讓我們開心。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工作卻占據了我們人生的大部分時間,如果不能投入地工作,這一生豈不是太冤枉了嗎?
稻盛請所有對工作意義感到疑惑的人都記住這樣的話:“工作能夠鍛煉人性、磨礪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這就是在工作中修行啊,當我們縱觀人類的歷史,不難發現,凡是功成名就,甚至推動人類歷史進程的人毫無例外的,都是經過不懈努力,歷盡艱辛,埋頭于自己的工作,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人。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成就了偉大業績的同時,他們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出色的工作唯有出色的人才能完成,我們常常會贊揚許多出色的工作者為優質的“匠人”,他們專心地磨煉技能,制造出讓人賞心悅目的產品,由此獲得自豪與充實。這種有深度的人生,正是我們中國人當下所普遍缺少的,尤其是某些“眼高手低”的年輕一代身上所缺少的。
3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這是我從書中得到的另一大啟示。
人生難免遇到失敗,心情難免隨之而郁悶,尤其是女人,一生之中如影隨形地就是感性的煩惱。
“為什么領導就是看我不順眼?”“我今天這活干得真是吃力不討好啊!”“當時我要是不那么干就好了!”這樣想,有什么用呢?充分的反思有用,持續不斷地煩惱有用嗎?
當我們認識到了問題發生的原因,接下來最應該做的就是放下和忘掉。如果我們時時自覺,時時提醒自己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應該隨時從感性的煩惱中抽身而退,滿懷希望、心情開朗地重新采取行動,抬頭挺胸往前看,這樣才對。
態度對了,人生的路也就對了。無意義無價值的煩惱,要像果斷地扔掉舊東西似的,將它們遠遠地拋掉!
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本書之于我,有著直擊心靈的力量。還沒有看過此書的朋友,不妨一看。它不是雞湯,更不是猛藥,是永葆心靈活力的永動機。當你知道了自己的夢想,就跟隨著自己的夢,勇敢冒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