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是免費品,因為她可以賣掉這些金子,那么她繼續持有是以800美元為代價的,所以此時金子為稀缺品。
2.對老板老說,老板是通過進貨獲得汽油的,是稀缺品。對排隊的司機來說,需要付出排隊等候的時間代價,是稀缺品,如果除去時間代價,可以稱為免費品。每個人的機會成本不同,4美元和排隊時間比較起來,只要司機認為是有價值的,那么對該司機來說就是有經濟效率的,他人無權評價。
3.對于杰克來說,被打是壞品,手套是好品,顯然站在杰克角度來說,杰克輸了。打人者通過打杰克的代價獲得手套,他應該認為是值得的,那么站在他的角度來說,他贏了。
4.1以音樂家的視角,顯然1956年的吉他音色更好,更有效率。以普通人視角,如果不在乎古董的價值,不懂得音色,那么可能新吉他更有效率。1956年吉他賣12000美元,新吉他賣175美元,同樣看主體的視角,需要的是什么,只要主體感覺是美好的,那么就是有效率的。
4.2同樣的主體自身選擇,只要是自由的自我感覺良好的,就是有效率的。
4.3對一般人來說,種植香蕉一般不會是自身的比較優勢,種植香蕉的機會成本比較大,所以選擇買香蕉是有效率的。
4.4同4.2。
5.1如果吃速凍方便食品是由于只能選擇這個,那么只能算是有效率的,如果是由于懶惰,雖然自身當前愉悅,但感覺還是無效率的。
5.2作為商店方,降價的方式有:促銷活動,網上銷售,大量批發等。
作為消費者,要尋找價格最優,對于實體店,一是主動尋找有促銷活動的商家,二是去批發市場進行批發。對于網店,實體店的兩點同樣適用,且方便很多。同樣網上的形式也更豐富一些,比如優惠券,多人拼購,積分返點等等。
對于題目中的要求,直覺是尋找大量需求不同的買家,攤分成本再進行分配,但實際上需要大量信息,現實中應該很難做到。還有什么方式可以滿足要求,暫時想不出來。
5.3前提一,需要站在主體角度思考問題,只要主體所有權和選擇對主體來說是值得的,他人無權評價。前提二,既然是方便食品,那么選擇自己做飯的機會成本就是時間加油電氣食材,相比起來,未必主體覺得自己做飯是有效率的。
6.1一個人開車輕松舒服,只要主體覺得可以耐心等候堵車,那么對主體來說是有效率的。
6.2同樣的坐公交車,只要主體覺得收益比成本高,那么對主體來說就是有效率的。對不同主體來說,一和二可以同時成立。
6.3他可能不了解產權制度,并站在大眾角度做出了此論斷。
7.1應該是用貨幣價值來衡量的,體積重量熱量統計起來就存在困難,通過貨幣在糧食上的消費來統計是便捷的。
7.2因為有專業分工的存在,美國人選擇進行自身比較優勢的生產,只要貿易是自由的,美國人就能最大的增加自身的財富,進口食物大于出口,只是說明美國人的比較優勢不在生產食物而已。
8.1首先要確定賽車手是否擁有汽油的絕對產權,其次汽油的價格已經反應了汽油的稀缺程度,最后也是由于公眾方參與,汽油價格最終才在市場中形成的。那么毫無理由認為賽車是浪費汽油的。
8.2浪費可以定義為,某物品產權屬于a,而b卻去使用該物品。在本題中,可以假設為由于汽油短缺,政府限制汽油禁止用于類似賽車這樣的娛樂活動。
9.1柴油漲價,深翻土地的額外成本就增加(相對于不翻土地來說,機會成本也增加),深翻土地的相對效率就降低。不翻土地相對效率變高。
9.2較好的除草劑和殺蟲劑,不翻土地的額外成本和額外收益都增加,那么不翻土地的相對效率不確定。深翻土地的經濟效率不變,但相對效率也不確定。
9.3政府的政策導致不翻土地的額外成本增加,激勵人們深翻土地,所以不翻土地相對效率變低,深翻土地相對效率變高。
9.4農民對照料后的土地心滿意足,即額外收益增加,那么深翻土地就比不翻土地相對效率高。
9.5土地漲價,那么額外成本增加,就需要土地產量增加,經濟效率才會增加,所以深翻土地就比不翻土地相對效率高。
10.1水用來發電,對農民來說,農田的額外收益減少,農民的經濟效率降低。對于居民來說,發電的額外收益增加,居民的經濟效率增加。水用來灌溉也是同樣的。前提是雙方對水的產權是一樣的。
10.2財富是人們覺得有價值的任何東西。水用來灌溉原則上說將產生更多糧食,即財富;用來發電,將產生更多光明,人們認為有價值,所以也是財富。那么哪個更有效率就取決于人們自身的選擇了。
10.3農民把產權賣給電力公司,按交換的原理來說,雙方的財富都得到了增加。電力公司用水來發電,通過獲取電費來獲得額外收益,居民通過電費來獲得光明也獲得額外收益。那么河水應該是得到了最有價值的利用。
10.4應該是享受光明的居民,因為水的產權者不一定用來發電,但可以用來做其他有經濟效率的事情。
11.1我們比較一下額外成本和額外收益,首先額外成本大概有,市中心高昂的租金,運輸原油的費用,顧客排隊等候的時間成本(可能太大,導致顧客選擇其他地方),土地用來做其他事情的機會成本(很可能額外收益比加油站的額外收益高)。額外收益在油價不變的前提下,比市郊加油站增加的是多出來的顧客的加油費。兩者相比較,可能就是市中心很少有加油站的原因。
11.2政府需要考慮的額外成本,一是要治理排隊等候時造成的交通堵塞的成本,二是如果做其他事情的機會成本,三是沒有車輛的公民所承擔的一些成本。需要綜合考慮,才能確定(對誰)有效率還是沒有效率。
12.1航空公司立場看,大概率額外成本不變,額外收益增加,所以是有效率的。
12.2乘客立場看,一種情況是為了確保有座位,需要買昂貴點的機票,即增加了額外成本,這是沒有效率的;另一種情況是,買便宜點的機票,但有可能沒座位,雖然額外成本降低了,但存在無座的風險,是否有效率,需要根據不同乘客的需求來定。
12.3乘客從這個新制度中獲利了,因為乘客被取消座位時將獲得額外收益。
12.4在某個機場降落的權利是屬于所有乘客的,當需要協調所有乘客時,所花費的交易成本可能已經大于額外收益,所以一般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12.5是手機,計算機網絡等產品使得航空公司和乘客間可以直接溝通交流,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13假設法德律師通過專業知識1分鐘可以賺100元,那么法德律師每分鐘打120字,的機會成本是100/120元每字。假設秘書1分鐘可以賺10元,秘書每分鐘打60字,其機會成本是10/60元每字。可以看到法德律師打字的機會成本比秘書大,法德律師的比較優勢是法律方面,所以他不需要自己打字。但如果秘書一分鐘能賺50元以上,那么律師要么找更便宜的秘書或者自己打字。
在現實的生活中,有錢人總花錢找人做事,應該就是這個道理。
14.1
14.2為1蒲式耳草莓。
14.3為1蒲式耳玉米。
14.4為0.5蒲式耳草莓。
14.5為2蒲式耳玉米。
14.6古博具有生產玉米的比較優勢。
14.7高默具有生產草莓的比較優勢。
14.8那么高默生產了200蒲式耳草莓,古博生產了100蒲式耳玉米。
如果按一比一進行交換,那么(0,100]任何數量對古博都是有利的貿易,而高默則是和原來一樣。如果草莓玉米按一比二的比例進行交換,那么(0,100]任何數量對高默都是有利的交易,而古博則是和原來一樣。
所以對雙方都有利的條件是草莓玉米按1比(1.0,2.0)之間某個比例,交換某數量的交換。
15一,只有進口沒有出口是情況基本是不存在的,那么進出口,理想情況除去交易成本,原理上也是擴大了生產可能性邊界。
二,進口了便宜的外國貨,也是市場自由選擇的結果,某個行業就業機會減少,說明該行業不是本國的比較優勢。
三,自由的國際貿易,能實現應該非常不容易,現實中或多或少存在政治的因素或者其他不利于自由貿易的因素,所以現實中的自由國際貿易往往達不到想要的效果,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往往使得決策者不得不選擇保護本國貿易。
四,自由的國際貿易,有利于國家之間的技術交流,大方向上肯定是促進人類共同進步的,但過程中往往存在矛盾摩擦,甚至某些時候會激化,我們要堅定信心。人們的精神也是構成經濟的一大因素。
16.1因為學生往往缺乏信息,導致交易成本過高,所以只能一邊抱怨一邊賣書了。
16.2現實中我想不出方便的判斷方法。理論上說,如果書店以公允的價格使得二手書本在有需要的學生間有效流通,那么書店就是提供了有效的服務。如果書店利用信息差,對學生進行抬價壓價,就是不當牟利。
16.3因為對書本來說,書本的內容才是學生需要的,不論品相好壞,書本擁有什么樣的內容這個信息是學生都可以知道的,所以價格一致。而對二手車,車子的性能信息對買主來說,是存在信息盲區的,買主只能通過車子外在的品相推測車子性能的好壞,賣家正是根據這一點來對不同品相的二手車定不同的價格。
17.1會,因為網上雖然可能存在假貨,但我覺得方便快捷,便宜是有價值的。
17.2因為有的人覺得看不到日用品,不知道日用品質量的信息,擔心買到假貨,所以更愿意到商店購買。
17.3購物時,前提是判斷物品對自己有沒有價值,接著再了解物品的信息,最后綜合考慮價值和信息并做決定。
17.4隨機逛商場的話,基本沒有發現自己想要的東西;逛網店的話,由于有基于購買歷史的愛好推送,看到想要的東西機會還是挺多的。
18會有。因為買家和賣家之間存在信息差,這種情況如果想要交易順利進行,只能是價格上更便宜了。
這種價格差異是信息差的一種表現,基本上是公平的,如果賣家刻意隱瞞不利信息以提高價格,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利用了買家。
19.1不買,存在巨大的信息差,我不相信天上掉餡餅。
19.2不買,因為手表不是我覺得有價值的物品。
19.3手表的真實生產信息,手表的真偽,該表和其他手表的對比信息等。
20汽車是消耗品,當購買使用后,車主和其他人會產生信息差,導致汽車貶值很快。
20.1后者。因為信息差的存在,后者是有可能被賣掉的。
20.2舊車。
20.3買主會根據車子的不利信息壓低價格;賣家會根據車子的有利信息,還有和其他車子對比的信息來進行還價。
不對稱時,買家需要壓價,賣家根據信息差可以隱瞞不利信息,然后根據有利信息夸大車子性能來還價。
只有買錯不會有賣錯。買家一是要不斷壓低價格,二是要多了解其他商家二手車信息來進行對比。
20.4因為信息差的存在,賣家知道二手車的質量如何,可以做出對他最有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