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豫了很久才決定寫這片文章,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更何況是吃瓜群眾。可是思慮再三還是想發出些聲音,因為有些悲劇其實本可以避免。
之前沸沸揚揚的"湘潭31歲媽媽抱兩個孩子跳樓"的新聞已經漸漸隱去,只是事情帶給我們的觸動和唏噓卻并不會隨時間遠去。年輕媽媽的遺書分好幾次才看完,因為實在太過悲傷。
丹媽一篇文章里寫道"曾有一個人,離你那么近,她那么需要愛和幫助,離死亡那么近,可是你卻不知道"。不知戳中了多少新手媽媽的心窩。
這就是產后抑郁。一個在現代社會發病率高達33%,直逼胃炎或者流感的疾病。可是天知道,還有多少新手媽媽有產后抑郁卻不自知?
沖動是魔鬼,有時候只要多一分冷靜的思考,有時候只要多一句溫暖的問候。即便是剎那的微光,都能讓人燃起堅強的希望。可是那位年輕的媽媽,是多么的孤立無援,才會下定決心帶最疼惜的孩子赴死。
·有人覺得這位媽媽不懂事、不負責。
可是想想,三年生兩個孩子,大的兩歲多,小的才幾個月。請原諒我數學不好。這位年輕的媽媽大概一結婚就懷孕,經歷懷胎十月的艱辛,大兒子一歲多,還未走出產后的情緒巨變和孩子的屎尿屁,就又懷老二。再一個十月懷胎,一邊照顧老大、打理家事,一邊承受孕期的折磨。好不容易老二出生,還要忍受公婆的質疑,老公的懷疑、出軌和家暴。說真的,不產后抑郁都難!
·也有人會覺得"什么產后抑郁!哪個女人不生孩子。我們那會兒條件差多了,誰聽說生個孩子就抑郁了。"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將人類需求分成五種,他們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只有基層需求獲得滿足后,高層需求才會出現。也就是當物質條件得不到滿足時,大部分人壓根不會有精神上的需求。
父輩們的時代,能保證一家老小吃飽穿暖就不是易事,誰還會在乎個人價值呢!何況舊時代男人掙錢養家、女人操持家務天經地義。可是現在的女人,在外面掙錢吧,嫌你不顧家;辭職在家吧,嫌你不賺錢。難道說女人既要賺錢養家、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又要孝敬長輩、上得廳堂、下得廚房,還要打得過小三、斗得過流氓!請問,現在精子庫也有的是,女人自己生個孩子不成問題。那要老公有什么用?拿來當擺設么?
·也有人說,你們這代人就是嬌氣,就是矯情。
也許確實如此。但是我們所承受的社會壓力,是任何一個時代女性都不能比擬的。社會飛速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有自己的價值,遲早會被社會拋棄,被家庭嫌棄。這也是為什么高學歷、低收入、完美主義、內心敏感的產婦更容易患產后抑郁。
但是產后抑郁,不是矯情,是一種病。是需要至親關愛和支持,需要醫療機構積極治療的疾病。那位爸爸說的"為什么總哭么,自己的問題,自己調節么"就是對于病情赤裸裸的無視和嘲笑,也是促生悲劇的催化劑。
·還有人說,這位母親自私又任性。自私的決定了子女的生,又任性的促成了他們的死。
可是,經歷了艱辛的孕育,漫長的疼痛,初為人母的手忙腳亂,產后虛弱的委屈無助,孩子無休止的屎尿屁,以及摯愛的漠視,對于一個女人來講,身體的消耗是其次,精神的荒蕪才可怕。
有人覺得世界美好,孩子還沒有看夠,埋怨這個狠心的媽媽自己想死還要謀殺孩子。可是卻忘了,一個瀕死的人壓根不會覺得世界美好!更何況"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里找?" 她已經對這個世界絕望,只是不想孩子像自己一樣受苦。
所以,如果不能帶給孩子幸福,就不要帶他來世上受苦。
··難道,悲劇早成定局?
或許不是的。如果她能挺過這一年,也許一切都會不一樣;如果丈夫能夠體諒妻子的苦楚,也許就不會釀成苦果;如果母親不是一直讓女兒隱忍,也許女兒會有奮起反擊的勇氣……但是沒有如果!
·若有如果,能避免悲劇么?
·男人,你怕什么?
毫無疑問,這種懷疑妻子性病、只顧孩子生的好不好、不管妻子疼不疼、在妻子產后曖昧、對妻子家暴的男人簡直是渣滓一枚。這個既小心眼又大男子主義,既苛責又不思進取,無力面對危機,只能借以逃避的男人,只是一個情緒化的巨嬰。
可是,我想,大部分男人在步入婚姻時都懷著一個做好丈夫、好父親的愿景。天性風流的人其實并不太多,只是時過境遷事與愿違。而出軌前,婚姻其實已經亮起了紅燈。
曾有的愛情是真的,曾有過的疼惜也是真的,只是敵不過時間這把殺豬刀。從寶媽的遺書上看,感冒了會給妻子拿藥,手腳冷會幫妻子焐熱,舍得幫妻子買四千塊的耳釘,這樣的男人對妻子并非沒有半點愛。
只是他怎么也搞不明白,為什么婚前甜美可人的小妻子,產后會變成這樣一個不可理喻的怨婦。
男人,天生是想掌控一切的生物。面對妻子的變化,大部分男人不會反思自己心愛的人究竟經歷了什么,在面對些什么,自己能做些什么才能幫助她盡快恢復,而是也被巨大的挫敗感吞噬。
因為,他無法掌控面前的這個女人,無論為她拿藥或是幫她捂腳,抑或昂貴的禮物,都沒辦法討她開心。這個"陌生"的女人不斷的糾結于一些不知所謂、無關緊要的事情,令他手足無措。于是他退縮了,不愿意面對了,想從其他地方尋求安慰,尋找那種作為魅力男人的自信。
他愛妻子么?或者是愛著的吧,只是不知道該怎么愛了!無力變成了憤怒。對妻子莫名其妙的憤怒,對自己無能為力的憤怒!有沒有見過小孩子搭積木,怎么也搭不好,一氣之下就推倒所有,不再玩耍?
男人,很多時候就像個孩子!但是,男人,請你不要像個孩子一樣面對婚姻!
不管工作有多艱辛,當丈夫臭著一張臉回家,妻子肯定會覺得丈夫埋怨自己做得不好;當丈夫冷漠而疏離時,又會讓妻子覺得已經不再愛她。傷心之下難免不依不饒,如此就成了丈夫口中的"瘋狗"。
如果你作為丈夫,正經歷事業的瓶頸,疲憊不堪。那么告訴你的妻子,哪怕對她說:"對不起親愛的,最近工作不大順利,有些心煩,不想說是怕你擔心。抱歉,我想自己靜靜,但這不是你的錯。"也許妻子就會乖乖的給你冷靜的空間,而不是大吵大鬧。甚至你可以告訴妻子發生了什么,女人天生的敏感,說不定能讓你看清事情的另外一面,不再煩惱。
·產后的女人,渴望些什么?
那個離開自己父母,投身另一個家庭,每天忙于孩子屎尿屁的女人,她沒有了父母的庇佑,沒有了工作,沒有了自我,一邊帶著孩子,一邊懷著孩子,該是有多敏感,多需要安撫。而有幾個丈夫,在覺得妻子無理取鬧時,心平氣和、語氣溫柔的問過"怎樣能令你快樂?"
產后的女人需要什么呢?其實一點都不復雜!她需要的是理解,理解她懷胎十月的疲憊,理解她命懸一線的恐懼,理解她初為人母的焦慮。她需要的是肯定,肯定她生兒育女的艱辛,肯定她作為母親的功勛,肯定她作為妻子的價值。她需要的是溝通,她需要丈夫傾聽她內心的聲音,她需要丈夫傾訴自己的喜怒哀樂,如此才能成為彼此牽絆、彼此溫暖、彼此信賴的兩個人。
很多丈夫都會覺得女人當了媽矯情,當了媽焦慮。也許確實如此,但這正是造物主的恩賜。雌性翻車魚一次產卵可達3億枚,之后就揚長而去,可真正存活的小魚不過30多條。現代女人一生可能只生一個孩子,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保證后代的健康成長。而初為人母,面對全家人視為珍寶的孩子,又沒有崗前培訓,不知所措的媽媽們怎能不焦慮呢?她需要的是時間、經驗和寬容。人說老大照書養、老二當豬養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請丈夫們理解妻子從一個女人到一個母親的蛻變!
年輕的丈夫,當你沒準備好做一個父親時,當你沒準備好面對一個母親時,請不要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因為傷人傷己。
年輕的媽媽,隱忍永遠不是換取婚姻幸福的良藥。你越是忍,他越會肆無忌憚。不幸的婚姻對孩子的傷害和離婚一樣大。
·悲劇的根源
中國幾千年來的道德綁架,使貞潔烈女變成了女子高尚與否的標志。雖然精致華美的貞節牌坊已經成為歷史,但觀念早已根深蒂固,以死明志就一點也不足為奇了。
一個沒有反抗能力,孤立無援的走進生活死胡同里的女人,要怎樣才能講出自己的悲傷?又怎樣才能讓已經冷漠的愛人悔恨呢?要讓他翻然悔悟,要讓他痛徹心扉,要訴說自己的委屈和無助,不被唾棄不需隱忍,似乎只有死路一條。
多么可悲!女人什么時候最值錢?毫無疑問,結婚和生產之前。女人只有在婚前才有"敲詐"男方一把的資格,而婚后似乎只有做牛做馬;女人只有在產前才能享受女王般的待遇,產后就只有任勞任怨。
可是哪家姑娘不是父母的心頭肉和掌上明珠。舊社會要彩禮相當于賣女兒,可現在不管要房、要車、還是要存款,終歸是留給小兩口用的。多爭取些無非是為了給女兒爭取一個光明的未來。相比女人一生的付出,即便是窮盡所有家當,都太過便宜,何況大部分姑娘都是掙錢養家的。可惜婚前這些彪悍的要挾,終歸還是要算到女兒頭上。如此反復、惡性循環……
以致于娶媳婦變成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以致于婚姻法保護婚前財產比保護女性權益更加濃墨重彩。如若在男女平等上多下點功夫,如果給女性更多的寬容和支持,取個媳婦也不至于這么難了。
男人出軌無非引來一些不痛不癢的責罵,哪怕他并非稱職的丈夫,哪怕他并非合格的父親,唏噓過后日子依然還會繼續,不管馬伊利,謝杏芳、佟麗婭、抑或貝嫂,大部分女人都會選擇隱忍,選擇等待浪子回頭。反觀女人出軌,不管是誰,都是千夫所指,哪怕她總歸還是合格的母親。
這就是為什男人出軌越來越多!因為背叛的代價不均等。男人背叛的代價太低,而女人承擔的社會壓力卻過高。賢妻良母都會遭受不公待遇,更何況不稱職的妻子和母親呢。
說到底,男女尊嚴的不對等,才是導致種種問題的根源。
如果你家有女兒,那么做個浪漫而負責的丈夫,做個溫柔而堅定的母親。她會知道,女人該怎樣被溫柔以待,女人該怎樣獨立自強。如果你家有男孩,那么做個勇敢而豁達的丈夫,做個寬容而放手的妻子。他會知道,怎樣面對自己的軟弱,怎樣疼惜自己的妻子。
而女人,無論何都要努力的做自己,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