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了著名心理學者,情商教育專家張怡筠博士的課程——高情商媽媽沒有打不好的“育兒牌”。老師的聲音特別有動感和快樂的感染力,在談笑風生中娓娓道來……
? ? ? ? 老師從小就決定學習心理學,研究情商教育已經超過20年了。發現成年人長大不幸福都是因為小時候情商沒有培養好,所以10年前決定不做成年人的心理咨詢,而是做兒童的情商教育。
為什么有的媽媽很辛苦,有的媽媽很快樂呢?關鍵在于“情商”兩個字。
媽咪做得很辛苦,說明媽媽情商有待提高。
高情商的媽媽與一般媽媽的區別:
1.善用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捆綁;
2.孩子哭鬧時不覺得孩子煩,而是覺得孩子需要幫助。
一個人職場的表現,情商與智商的貢獻是2
:1。
高情商的人才能活得最精彩,最快樂!
一個人會不會快樂?
1.環境,2.遺傳,3.情商(可以自己掌控)。
情商是什么?
1.自我情緒的理解能力;
2.自我情緒的控制能力;
3.理解別人情緒,懂得別人需求的能力;
4.與別人建立雙贏的人際關系,影響別人,幫助別人成功的能力。
情商與學習成績成正比,高情商的孩子具有強大的抗挫力和內驅力。
新世紀,家庭教育新目標——
培養“新三好孩子”:情商好、習慣好、身體好。
父母最重要的角色是孩子的“情商教練”。
情商力+學習力=孩子未來的競爭力
情商力決定孩子將來快不快樂,成不成功。
四個家庭情商教育魔法:
㈠情商的大腦密碼
①杏仁核(總司令),情緒腦:
情緒是天生的,是用來活命的。
②前額葉皮質,理性腦:
能hold住情緒,從小可以培養。
情緒是本能,情商是本領。
當情緒激動時,大腦皮質不會工作,怎么講道理也沒有用。所以情商低的媽媽很累并且無效,情商高的媽媽知道如何幫助孩子,可以輕松愉快地面對。
㈡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及好習慣
1.鴕鳥型媽媽:不理會孩子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是用來溝通的,不是用來煩擾爸媽的。
忽視孩子的情緒風險很大,會讓孩子變得很冷漠。
兩歲前一定要“有哭必應”,不一定答應孩子的要求,但是必須回應孩子的情緒。
2.老虎型媽媽:暴力對待孩子,壓抑孩子的情緒。
可能讓孩子也會有暴力傾向,負面影響很大。
3.綿羊型媽媽:一哭鬧就滿足要求,溺愛孩子
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和好習慣。
溺愛其實不是愛,而是對孩子的傷害。
會讓孩子的大腦功能發育不完整,長大后沒有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
4.袋鼠型媽媽:理解孩子的情緒,但是不知道教會孩子規矩和該怎么做。
5.牧羊犬型媽媽:孩子的情商教練,又會愛又會教的好媽媽,才有能力教育孩子。
接納情緒+設立規矩:
①接納情緒,理解孩子的感受,允許孩子釋放情緒,先讓孩子的杏仁核安靜下來再溝通。
②設立規矩,“我們事先說好的”,“我決定和你一起遵守約定”。
不要說“你要聽話”,會讓孩子感覺受到壓制,長大了叛逆。
對孩子無條件的愛不是有求必應,而是尊重和接納孩子,教會孩子習慣和規矩。
㈢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
最重要的原則:學會孩子做得好時怎么鼓勵孩子。
每天不斷地表揚會讓孩子心理盲目膨脹,變得自大,而不是自信,受挫心理很差。
“今天在幼兒園老師獎勵給我一朵小紅花。”
不是籠統地說“你真棒”,而是仔細詢問:“你做了什么事情老師就獎勵給了你小紅花呢?”
“我今天幫助了別人。”
“你真是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媽媽,我今天考試得了一百分。”
“為什么這次考試會讓你感到滿意呢?”
“因為我考試前沒有玩游戲,認真復習了功課。”
“你真是一個熱愛學習,會自我管理,很努力的孩子。”
要表揚孩子的特質,因為這些是他很重要的個人能力,以后在別的場合他也愿意表現出來,就算下次沒考好也沒關系,只要下次繼續做一個熱愛學習,會自我管理,很努力的人就能成功。
孩子做得不好的時候,批評行為而不是特質。
最差的是給孩子“貼標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適得其反。
“你剛才打了別的小朋友,這個行為很不好,因為打人會很痛的,小朋友會很難過。下次你可以和他說:我不喜歡你搶我的玩具,我們可以一起玩或者輪流玩。”
沒考好,詢問孩子,讓孩子自己想出沒考好的原因,“這次沒考好,因為你考試前還在打游戲,沒有足夠的時間復習,下次提前準備,努力復習,就會讓你自己感到滿意了。”
㈣助孩子熱愛學習
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內驅力,好學的能力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每個人都是天生愛學習的,只因為大人挫傷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力。
平時考九十多分,這次只考了四十多分,教孩子怎么回答?
不要消極解釋,找客觀原因,抱怨別人,而是學會積極解釋。
“除了這些,還有別的什么原因嗎?”
“沒有提前復習,忘記檢查,學習方法不當……”
幫助孩子捍衛他熱愛學習的天性,而不是把他打罵得怕學習,再也不愛學習了!
總結:
1.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2.成長大于成績,關系先于教育。
孩子的心理成長遠遠比學習成績重要。
3.不是“祝福”孩子快樂,而是幫助孩子自己有能力快樂。
快樂是一種能力,小時候不培養,長大了也不會開心。
老師的中國夢:幫助孩子成為有能力的人,有幸福力、學習力,自信快樂,不枉此生!
讓孩子活出他自己,就是父母最大的成就。
孩子說:“我討厭媽媽,我不喜歡媽媽了……”
不要管他說內容,那是因為他不懂怎么表達自己的情緒,最重要的是理解他不高興了。
“我剛才做了什么讓你不開心了?”
“是嗎?我聽到了。你有什么想要和媽媽說的嗎?”
孩子玩電子游戲要提前設立規則。
4歲開始可以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有耐心,才能做教育。”
推薦了10本情商好書。
碰到別人給孩子“貼標簽”的時候,不叫人就說孩子“膽小”、“害羞”……媽媽一定要第一時間跳出來保護自己的孩子。
“不是的,我的孩子只是還沒有準備好。寶貝,是不是這樣?等你準備好了一定會打招呼的。”
爺爺奶奶說孩子懶,父母要說:“不是的,他只是剛才忘記做這件事情了,他想起來了馬上就會去做的。”
父母一生氣就暴力對待孩子,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不高興的時候就可以打人。
幫助他說明他的想法,不能打人,別人會痛的,你可以告訴別人:“我不高興了,我生氣了……”
希望父母都能興高采烈地做孩子喜歡的情商教練。
由于講課時間有限,老師好像還有很多話沒來得及說,到最后還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