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公司的電商項目剛啟動時,就我一個人。首先就是要招運營。有一個意向者和我談得頗為投機。薪酬方面的要求高于我的預期,但我去申請下來了;后來他又提出想要總公司的編制,我又去申請了。再后來,他猶豫了。
我想,是不是覺得我答應他前面兩個條件太爽快了,進而他覺得自己的條件開得太低了?催問無果后,我就把自己的QQ說說改為“Always have a plan B”,也不再理會他,去聯系另外一個意向者。
后來他主動來聯系我了,笑著說,Megan,你也別Plan B了,我就跟著你干吧。我接納了。當時的想法就是,沒有他,也會有別人,因為這個項目勢在必行,盡快開始才是最重要。
對公司來說,無論是他還是我,缺了誰都可以照常運轉下去。“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一句話說得就是這個道理了。經過這個事情后,我是更珍惜這個平臺和機會了。
后來有朋友在我的說說下面留言“看小時代了?”我有點不太明白她的意思,但應該是和Plan B有關的,我不喜歡看青春偶像電影,就沖著“Plan B”,我去看了。
宮洺打電話告訴助理林蕭,自己的手機充電器沒有帶,林蕭不知道宮洺的手機型號,便為他準備了6種型號的充電器。宮洺分配給下屬應急的任務,但為了保證萬無一失,自己總是做另外一個準備,所以就有了plan?B。
我對這部電影最大的認可點就這個Plan B上。我身邊做外貿的優秀的同事和領導也是這樣的作風,甚至還有Plan C & D。作為一名優秀的職場人,Plan B是起碼的素質。
前些天,一個同事發了一張圖片到團隊群里,圖片是董事長辦公室的門上釘著一塊銘牌“遇到問題先想好三個解決方案再敲門”,他是當笑話發給大家的。但也是在善意的提醒大家,想要做一名讓領導欣賞的下屬,你要學會讓領導做選擇題。
四年后,電商項目結束,我不得不考慮接下來的問題:怎樣過后半生。創業?回去做外貿?去一個清閑的崗位養老混日子?回去做全職媽媽?后來我做出了選擇,非之前面羅列的任何一種。我得感謝我的女兒。她的人生Plan給我很大的啟發。
女兒Dora從明白這個社會有各種職業后,就有了各種各樣的人生Plan。
當她第一次驗小血被護士扎哭了后,就覺得做護士很牛,于是立志要做一個護士。我很認可,說以后老媽看病全找你了,你給我扎輕一點哈,她很高興得答應了,好像等她一長大,就能成為她想象中厲害的護士。
等上幼兒園了,她非常羨慕他們的老師,立志當一名幼兒園老師。我說挺好的,當幼兒園老師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非常開心(我那些幼兒園的當老師的朋友們看到這句是不是要笑了?哈?。?/p>
等她上一年級了,她覺得小學老師比幼兒園老師威風,因為老師的一個眼神就能讓她乖乖的,于是又想當一名小學老師。
去年和她一起看了電影《逆時營救》,她覺得宇宙奧秘無限,改志向為當一名研究蟲洞的科學家,這樣她能逆時去改變一些不好事情。我由衷的夸贊,媽媽從來沒有想過當一名科學家,并告訴她,要當研究蟲洞的科學家,首先得學好數學和物理。她于是很在意她不太喜歡的數學了。
女兒從小的志向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不輕易的給自己的人生設限。這個項目不成功不等于我的人生就不成功。為什么要拿別人的眼光來衡量和左右自己呢?我才38歲,我才不過過完了上半生而已,如果健康,沒有意外,我還可以有至少30多年的時間。
在參加中層管理干部培訓中,我意識到,企業內訓師對我來說,真是太合適不過的崗位。當過老師,講課不是難事;學過且干過人力資源,有一定的理論知識;當過業務員知道新人成長過程有很多“梗”;做過業務科長,所以非常明白科長們成長經歷、立場和想法;還獨立支撐和管理過一個電商平臺,我也明白經理們和老板的苦心和需求。
這個發現讓我欣喜&欣慰,我之前以為的彎路原來“沒有白走”。去當一名企業內訓師,這是一個Plan B。
人生應該去實現夢想。于是我開了公眾號,開始寫一些原創的文章。在百來人的老鄉聚會上,我自我介紹時說,我折騰了前半生,人到中年,我立志要當一名作家。我的宣言贏得了全場的掌聲。老鄉們沒有記住我的名字,但是他們記住了這個老鄉想當一名一般人不會想去當的“作家”,有超過一半的人關注了我的公眾號,還有人給我推薦了其他已經走在作家路上的老鄉,還有公眾號做得特別成功的老鄉,還有一位海歸老鄉給我推薦了他的朋友,說這位朋友有和我一樣的理想。
那天我特別的感動,因為一開始,我只是想以這樣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來一個別開生面的自我介紹,有個噱頭,讓大家記住我,帶一點玩笑的性質。但最后的結果超過了我的預期。我邁開了一小步(開了公眾號發了幾篇文章),且大聲的說出來后,就真的擁有了這樣一群和“作家”相關的朋友們,還有人和我說,一個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遠。
Plan C & Plan D 的想法也涌現出來。原來人到中年,放棄固有的偏見,世俗的觀念,也可以和孩子一樣,有很多美好的選擇,而選擇權永遠在自己手里。等明白了這點,你會釋然,會覺得生活才剛剛開始。
我的童年是在物質還不那么豐富的80年代。五公里以往的小鎮生活就是村里人的夢想。跳農門,脫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吃上商品糧,就是父輩們對讀書的孩子們的期望(天知道,現在的我多想成為一個地地道道,擁有土地的農民,可惜回不去了)。
他們能想到的一些職業,也是他們曾經見過的最好的職業,比如鄰居家的男人在鎮上當會計,每天都穿著筆挺,皮鞋锃亮的上班,他們覺得當會計好;哪怕是在農村里當老師也好,還是很受人尊敬的。等我跳出農門進入一個師范院校時,才知道大學也非最高學歷,老師和會計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就業選擇……
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決定了TA的視界,發展和變化的視界也可以改變TA的世界。這是我選擇努力的原因。也是以后堅持的一個方向,努力去擴大自己的視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古人給的極好的一個建議。
有一個朋友和我一樣,人到中年,遭遇事業的天花板,需要重新選擇。她曾問我是怎樣走出迷茫的。不知道這篇文章能否算做對你的回復。
前一段時間,新聞和文章批評得比較多的一個人是唐山的女收費員,因為她抱怨“現在我啥也不會啊,我就會收費”。我想經過了這一波的社會輿論,估計她也在考慮Plan B了吧?相信你,祝福你。鐵飯碗沒有,金飯碗也沒有。如果我和你都是一只斷尾的壁虎,不同的是你斷尾是被人斬斷的,我斷尾是自己掙斷的,一個是被動,一個是主動的。但過程是一樣的痛。
希望我們都有應對變化的能力,因為有能力才有選擇的自由。讓我們為擁有這個能力而努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ND
作者Megan,人力資源管理方向碩士研究生,二孩媽;
農村孩子,在全家的殷切希望下,為跳農門而讀書;
學生時代屬于“學民”,高考兩次;
為考一個好大學,折騰過體育,卻進了數學系;
教書時,不想過一眼看得到頭的教師生活,考研了;
讀研期間收獲學霸老公一枚;
畢業后進入了保密性嚴格的事業單位;
受不了里面的節奏,和老公一窮二白來到陌生的城市;
入某上市公司,三年里從小白成長為公司中層管理者;
后辭職創業,選了一特殊項目,結果虧本50W關門;
后折騰了五年電商,熱鬧的年份銷售近千萬,算下來卻是虧損,留下百萬的庫存……
接下來的身份是:企業內訓師
總之,一個普通的俗人,
為了活成別人眼中的自己,前半生基本上用“折騰”二字小結了;
后半生開啟,將繼續折騰,為了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