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將成為商業的終極戰場,未來有兩種生意的價值變得越來越大,一是幫助用戶省時間,二是幫助用戶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羅振宇
二、如何保持積極情緒
情緒是保持旺盛精力的關鍵一環,很多管理者沒有認識到,從某種程度上說,情緒才是第一生產力。
說實話,我不是一個很容易樂觀的人,很多時候甚至還有點負能量,曾經的我就像前面提到的,原計劃的下班后學習閱讀或陪家人聊天往往因為心好累變成了對著綜藝節目發呆,但我發現,身邊那些事業比較成功的朋友和同事,極少被情緒問題所困擾,似乎天生充滿了正能量,他們身上的一些特質也讓我受益匪淺:
1、保持定期的運動習慣
身邊幾乎所有事業成功的人都保持著定期跑步或游泳的習慣,運動習慣不僅讓他們有更好的體型和身體狀態,也讓他們能夠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記得有一項研究表明,跑步會讓你上癮,因為在跑步的過程中人體會分泌一種讓人快樂的元素,如果你像我一樣,總能夠找到風景秀麗的公園步道,每次跑步還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我想你也能體會這種快樂上癮的感覺。
換個角度想想,每當你看到鏡子里的自己,腦滿肥腸還是比例均衡在潛意識里多少都會影響到你一天工作的心情吧。
2、正視自己的情緒
這一點看似簡單,要做到卻很難。去年聽過一個心理學老師的額課,其中一個例子讓我印象深刻:汶川地震時一批年輕的心理咨詢師到災區援助那些失去親人的受災戶,咨詢師們千方百計想安慰他們,讓他們不要難過,結果適得其反,大部分人都患上了創傷后應激障礙,目光呆滯、交流困難,卻沒有人意識到應該引導他們正視自己的情緒,讓傷口慢慢地愈合。
我們當然很少人會遇到這樣的災難,但面對情緒問題時選擇壓抑自己的誤區卻幾乎無處不在,為什么下班之后別人還能健身、寫公眾號、陪家人聊天,而你卻只能對著電視發呆,因為我們都缺少一個可以發泄的渠道,而事實上,發泄也是有方法的,抱怨短期會好,長期會讓你更加憤怒。
以前就聽說有朋友承受著工作和帶娃的雙重壓力,于是常常和老婆在孩子睡著后相約到家附近的KTV吼一個小時。
此外,其實寫作本身也是一個不錯的小偏方,林肯就這么干過,把不良的情緒寫下來,既不會影響他人,也能讓自己得到發泄,甚至還可能有意外的收獲,比如,你如果覺得收到了不公平的對待,或者公司的管理制度有問題,把這些抱怨寫下來,說不定就是一份企業變革的計劃書,當然,大多數情況下,你會發現可能是自己的問題,把不良情緒寫下來,在不經意間也可能改變你的思維方式,讓你更加理解他人。
3、多和積極情緒的人呆在一起
這是情緒管理最重要的一點:情緒是會相互傳染的。每一個心理咨詢師都要有自己的心理咨詢師,甚至不止一個,因為他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吸收了太多的負能量。
更可怕的是我們身邊總有這么一些朋友,對任何事情充滿了抱怨、甚至悲觀情緒,在不知不覺中將你作為情緒垃圾桶而不自知,你可能剛開始還為此而感到欣慰,因為他們愿意和你吐露心聲,但從心理學的角度,我建議你盡量遠離這樣的朋友,特別是如果你的內心還不夠強大,你可能被感染了消極情緒而不自知。
當然,很有可能工作中你的上司或下屬就是這樣的人,你短期內無法避免地要和他們打交道,甚至被強迫接收這些負能量,那么就多創造機會,找幾個樂觀積極的朋友來中和吧,相信你的朋友圈中也總有那么一些人,對生活充滿了希望,總能找到事物積極的一面。
從小到大,我很有幸有一位寬容豁達的母親,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總能讓我在絕望中看到光明和希望,在我眼里,她是最智慧的人,多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你會變得幸福而積極。當然還要經常提醒自己,不要讓自己變成那個充滿了負面情緒的人,不然,誰還愿意跟你呆在一起呢?
三、如何聚焦你的注意力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進入職場多年,每天埋頭干活,水都顧不上喝一口,很少能夠集中時間思考一個問題,甚至很少看一看窗外的風景,大樓對面的廣告牌換了一個月,你可能才發現,不知不覺間,我們成了機械化的腦力勞動者,思考力的匱乏成了我們職業危機的開始。
我們常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我們可能都沒有意識到,我們總被一些不重要的事占據了注意力,而壓縮了思考力的成長空間。比如,現代職場人最經常面對也最煩惱的事恐怕就是被打斷了,作為一名普通的HR從業人員,曾經我統計了一下,最多的時候,一天要接100多通電話、六七個微信群、回復二十多封郵件,其中可能四分之一都覺得要馬上處理,你可能本來計劃好半天可以寫好的一個方案,卻因為不斷被打斷需要三天的時間才能馬虎交稿。當然,在被打斷的同時,你也常常在打斷別人。
1、專注于當下,刻意練習進入心流的狀態
去年有一本書很火,叫《盜火》,其中一個核心概念叫心流。簡單說就是在做一件事時保持高度的專注力,沉浸其中,甚至忘了周圍的其他事務,從而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和創造力,比如你在打游戲、打球時就可能進入這樣一種忘我的狀態。
怎么樣才能進入這種狀態呢?
我們先來看這種狀態的反面。《傳習錄》中有一段話提到,有些人吃飯時,心也忙亂而不安定,只因忙碌慣了,收不住。簡單來說,心靜不下來。我發現這簡直就是現代人的通病,吃飯的時候想著工作,工作的時候想著睡覺,睡覺的時候又想著吃飯,所以飯也吃不好,事也做不好,覺也睡不好。有時候,我們被所謂的“責任心”牽著鼻子走,一旦做錯一件事,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帶著怕犯錯、內疚的心態,無法專注;也有些時候,我們做好了一件事,受了表揚,卻得意忘形,在其他工作中還保持著亢奮的情緒,往往也會誤事。
因此,要做到專注當下的事,就必須管理好自身的情緒,保持理性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情緒既是第一生產力,同時也是保持專注力的前提和基礎。
那么如何保持理性呢?
心理學上有一種治療方式叫作脫敏療法,比如你特別恐高,那就把高度分為不同級別,循序漸進地幫你越站越高,逐漸克服對高度的恐懼。運用到情緒管理上也適用,如果你能在日常工作中刻意提升對不同情緒程度的控制力,就能逐漸提升調節情緒的能力,進而更快地進入心流狀態,而這在王陽明的心學中,這就是所謂的在事上磨,努力在日常中下克己的功夫,做到“靜止時有定理,動時也有定理。”
2、把定期要做的事標準化、例行化。
比如前面談到的自律,為什么成功人士都很自律?比如奧巴馬,一般只穿黑色和藍色的西裝,固定的時間健身、瀏覽簡報......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自律可以讓你不用耗費太多決策精力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比如當我們熟練了開車后,你就可以邊開車邊聊天甚至聽書,因為開車此時已經不占用你太多的精力帶寬了。
自律的極致就是自由。
我有一個小習慣,每天幾乎固定的穿衣搭配,固定的幾種飯菜搭配(有點像《生活大爆炸》里的謝耳朵),可以讓你不用每天出門都那么糾結,分散你的決策精力,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你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重要的事。當然,說到這一點,恐怕廣大女同胞有意見了,如果更換衣物可以讓你的情緒更好,這一點就忽略吧,畢竟,情緒是思考力的前提。
3、把握節奏,集中處理小事
幾乎所有的時間管理策略都會告訴你,要留出大段的時間集中處理重要的事情,比如,寫一個方案,做一個研究,這樣能夠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其實說的就是精力管理。然而對于精力管理來說,這還遠遠不夠。
除了集中時間處理大事,還要學會主動把握節奏,用集中處理小事來主動休息。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有周期的,為什么我們需要課間10分鐘的休息?為什么我們要“忙里偷閑”?因為在精力管理中有一個鐘擺效應,學會主動工作、主動休息,精力會呈上升趨勢,否則,注意力也會逐漸被消耗殆盡。
這里所說的休息倒不一定是完全停下來發呆,就像歌唱家在唱歌時會“偷偷”換氣一樣,寫作的作家有時候會用做數學題的方式休息,轉換一下思維,有助于精力的恢復乃至提升。
因此,隔一段時間集中處理小事,比如1個小時集中回一次電話,回一些郵件等等,不僅能夠提升處理重要事務的效率,有時候還能讓大腦“休息”一下,提升效率。
四、如何提升精神動力
內在的精神動力是最容易被人忽視、鄙視、漠視,卻也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嘗試了各種方式都無法提升做一件事的注意力,那你有可能骨子里就覺得這件事很無聊,內在的動機讓你排斥它。如果你覺得做什么事都很無聊很難專注,你可能需要的是找到你的人生意義。
在古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因觸怒了眾神受到嚴厲的懲罰,要他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當每次快到山頂時巨石又會滾下山去,他需要不斷重復、永無止境地做這件事——諸神認為再也沒有比進行這種無效無望的勞動更為嚴厲的懲罰了。
我曾經在35歲,我懂你的職場焦慮一文中提到過一個在哥倫比亞游學的朋友,他在已經擁有一個物理信息專業碩士學位的基礎上,放棄了優厚待遇的工作,不遠萬里,跑到南美修了一個冷門的大氣輻射專業。剛開始,我以為是國內工作壓力較大,他選擇游學應該是比較輕的狀態,有較多閑暇的時間學習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結果發現他比我們更加忙碌,每節課從未落下,常常做作業、看專業書到深夜,甚至還導致眼睛的視力逐漸下降,平時要聯系他也很難有空閑。剛開始我不太理解,現在我明白,精神動力才是最強大的內在激勵。
很多人都以為自己就是為了薪酬而工作,因此整天盼著下班,而實際上,只是你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成就感來自哪里,找到這個動機,你就找到了你人生的意義感。
如何找到這個動機?
成就動機=興趣+價值觀
除非你有抑郁癥,否則你一定會有感興趣的事,比如游戲、運動、音樂、文學、美食等等,如果你暫時找不到你特別感興趣的事,從你擅長的事到最能夠投入其中的事開始尋找,不要放過任何一點。比如《好好學習》的作者成甲,一直以為自己是沒有任何天賦的人,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了自己最喜歡的事:聊天,而且是通過聊天可以激勵別人、幫助別人的時候,他開始發光,與人分享,做培訓師,在2016年得到年終盤點時,他的專欄《成甲說書》占到了所有銷量30%以上,成為了得到的金牌說書人。
興趣能夠在短期內提升你的精神動力,而價值觀則能夠幫助你找到長期乃至一生為之奮斗的事業。價值觀簡單來說,是你為人處事的底層邏輯,是一種重要性的排序,一個清晰的價值觀能夠讓你的決策高效而連貫,同時也能夠讓你找到做一件事情的長期意義。
好的公司的價值觀能夠讓所有員工認同它的使命,而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你自己的使命,找到什么事是你覺得相比起其他事是更有意義的。很多人工作消極乃至痛苦的原因就在于從根本上無法認同公司的價值觀,而更多的情況是,公司的領導層、管理層言行不一,給人一種忽悠感。
當你從內心認同一件事的意義,同時又覺得有趣的時候,你就會不自覺地充滿內在的動力,比如經營一個個人公眾號。
總結
1、沒有效率可能是精力管理沒做好,而不是時間管理;
2、精力管理的四個層次:身體、情感、思想、精神,下層決定上層;
3、如何堅持鍛煉身體:保證休息、做好選擇、科學健身、建立反饋;
4、如何保持積極情緒:定期運動、接納情緒、和積極的人呆在一起;
5、如何聚焦注意力:專注當下、標準化、把握節奏
6、如何提升精神動力:興趣+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