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昔秋水 ? ? ?圖/網絡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垜_《孩子,你慢慢來》
看過龍應臺的這本《孩子,你慢慢來》的讀者,都能感受到作者萬千文字里的愛,這本書里的龍應臺不僅是作家,還是一個母親,她對生活如此熱愛,對生活中每一個細節觀察入微,將安安的一段時光的成長用文字細膩地記錄下來,一舉一動,孩子與大人交流時候“自成一派”的語言,每一個畫面都讓人從心泛起絲絲暖意。
有時候,真的不是孩子離不開我們,而是,我們離不開孩子。
毛豆3個月大的時候,我參照“育兒書”,急著給他訓練抬頭。小心翼翼地把他從仰臥位變成俯臥位,然后在他頭前放玩具、圖片等看起來他感興趣的東西,引導他努力抬起頭來。然而,這么小的一件事,對他來說,卻是人生中一道“坎”,他曾經用盡全身力氣,最后還是沒有抬起頭來,一股腦兒趴在床上。
作為母親,當時的我那股著急的勁還在眼前,現在回過頭去想想,為什么要這么急切呢?順其自然好了,我是不是有一種“揠苗助長”的心態?這使得我在后來陪伴毛豆的日子里,不斷地反思并作出修正。
毛豆天生有點“晚熟”,6個月大的時候,我和豆爸帶著他去醫院體檢,醫生在給他做“翻身”測試的時候,他怎么也翻不過來。醫生給我們開了單子,叫我們帶他去市婦幼保健所檢查一下。說來也奇怪,那天回去之后的某一天,小毛豆正躺在沙發上的健身毯里面,忽然他一轉身就翻過來了,差點從沙發上摔下來。
豆爸斥責我,每次都被醫生說得特別緊張,自己心態不好又著急。我后來想想也是,基本上沒見過哪個小孩兩三歲還不會走路的。男人對這方面似乎顯得特別從容淡定:著急什么?總會自己站起來,總會自己吃飯,總會自己說話,該會的總會慢慢都學會的。
同樣,別的孩子6個月就會坐了,我家毛豆9個月還不會坐,醫生又叫我們去市里再做檢查。這一次我稍微延遲了一段時間觀察,也是在不經意的一瞬間,小毛豆忽然會坐了,只是顫顫悠悠,坐得還不太穩當,他坐著擺弄他的玩具,并沒有覺得有什么奇怪。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做父母的,不能把他當成是我們的“附屬品”,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放手,讓他自己順其自然地成長,讓他自己做判斷,自己做出選擇,而我們,就在邊上默默地關注他,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伸一把手,在他轉身的時候,能看得到我們,在他成長的道路上,一直有我們的陪伴。
自然詩人劉克襄剛結婚的時候,堅決地說,絕對不能有小孩,在臺灣這么惡劣的自然環境里,不,絕不要小孩。幾年后再見到他,他正在和一伙人談他身為奶爸的經驗:他如何被一個從早到晚只會啼哭的小東西完全地控制,他的生活如何如何狼狽......
大伙正要到頹廢的酒吧去,他站起來,說:“對不起,我要回去喂奶了?!蹦峭?,他走得洋洋得意。
他用受虐的、抱怨的方式來表達心中洋溢的幸福。
毛豆6個月起我就給他講繪本,不管他聽得懂還是聽不懂,都不重要,只是給他渲染一種氛圍。后來,家里的繪本越來越多,最近,我給他買了一個繪本架,把他感興趣的放在最下面兩層,不怎么感興趣的放在上面或者后面。每天晚上,我一說“毛豆,該是講故事的時候了”,毛豆立即自己去搬他的小凳子,還費力地拖著小桌子,在他心里,儼然已經種下了一顆閱讀的種子。
他顫顫悠悠地走到繪本架前,挑選自己喜歡的幾本繪本,拿在手上,跑到我跟前,舉起來給我,還不會說話,只會“咿咿呀呀”朝著我喊,我知道他要叫我給他講這幾本,我把他抱起來,靠在我懷里,和他一起讀他的故事,進入他的小世界......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我在南方的艷陽里,愿以手作做舟,文字掌舵,載你一段紅塵路。如若你或有收獲,或有共鳴,或得慰藉,歡迎打賞、關注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