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茶,循著古老中國的腳步而來,在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陸羽走遍祖國山川,鑄成一本《茶經》,茶文化也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 ? ? ? 生長在大別山區,群山環繞,自然少不了茶葉樹,也少不了名茶。在家鄉,這里有享譽全國的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陽毛尖。對茶的了解雖不多,但總記得清明雨下時的采茶、制茶及那清新撲鼻的茶香。
? ? ? ? ? ? ? ? ? ? ? ? ? ? ? ? 采茶
? ? ? ? 清明時節,總不免俗套的要下兩場雨以應證那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而這雨前卻是最佳的采茶時期。在家鄉,目光所及之處皆是山嶺,雖沒有嶺南天賜的酸性土壤,但鳥瞰下的也是一片生機的茶樹。
? ? ? ? 清明前,人們拿著竹條編成的小筐,走在山間小路上去采茶。站在一棵茶樹下,伸出手,那手,是經歷了歲月洗禮的手,上面滿布皺皺的紋路。拇指與食指稍并攏,觸及毛尖根部的時候用力一掐,便摘了下來。細看那毛尖,如雀舌一般,那綠色鮮艷欲滴,再聞那氣味,沁人心脾……
? ? ? ? ? ? ? ? ? ? ? ? ? ? ? ? 制茶
? ? ? ? 在家鄉,制茶的方法雖說不巧妙、繁復,但那平常的手法卻總能制作出讓人唇齒留香、回味甘甜的茶。
? ? ? ? 采回來的茶葉,從筐里倒出來攤開放在一個面積較大的地方,讓它們接受空氣的沁透。然后將土灶燒好,待到鍋燒熱了,將茶葉倒入鍋中,反復翻騰,新鮮的茶葉在熱與肢體的碰觸中生出曼妙的舞姿。當茶葉被烘焙的褪去水分再從鍋里拿出來,用手將茶葉揉成團狀,擠去剩余的少量水分,靜置幾分鐘……接著,將鍋燒熱,加入小火,繼續讓茶葉在鍋里翻滾,等到時間成熟,那顏色鮮艷的綠芽慢慢的變成更加小巧、干脆的芽。此時,愛茶之人待到那茶失了溫度,裝到密封的袋子里,將其放在冰箱里,待到再開封,一股清香撲面而來,那沖泡后的色澤也愈加鮮艷。
? ? ? ? ? ? ? ? ? ? ? ? ? ? ? ? 品茶
? ? ? ? ? 自古愛茶之人不在少數,古語有云:“不茶不飯”,雖然不曾飲過許多茶,但對于這句話確感受頗深。父親是個愛喝茶之人,談不上喝過許多地方的茶,但對喝茶卻情有獨鐘。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喝茶,雖沒有古人那種靜坐、煮茶、品茗的閑情,卻將“不茶不飯”演繹的淋漓盡致,必須喝過茶再吃飯。
? ? ? ? 蘇軾有詩云“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茶,可解酒、可解渴,可見茶的地位并不低。茶文化在中華民族也是源遠流長的。在電視劇《瑯琊榜》中,不時會有君臣、父子、兄弟對坐煮茶。取山泉水、茶葉放入小壺里,在火上煮沸,用木勺舀起倒進茶具中,雙手端起茶,當唇齒與杯沿接觸的一剎那,吸入嘴中的是茶水,留在舌尖的是揮之不去的茶香。進入現代,喝茶沒有那么繁瑣,取一透明玻璃杯,放入毛尖,倒入開水,盡情看茶葉在杯中起舞,宛若東方美人。味道雖不及古人的香茗,卻也是甘甜。
? ? ? ? 林間攜客更烹茶,尋一處屋舍,四面竹樹環繞,攜三兩好友捧一杯香茗,細細品味人生,從茶中尋一處世外桃源,遠離城市的喧囂,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