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出自己的“百寶箱”,才發現我還留著以前寫過的四本日記本,明明記得我都撕了、燒了兩三本,目前留存的是高中到大學期間的內容,但我從來不會再去翻看當時寫的內容。偶爾有一次我大概翻閱了一下,我很震驚,寫下那些日記去思考、痛苦或者想很多的那個人,真的是我嗎?
小學歪歪扭扭的字、初中青澀懵懂而純真的祝福、高中心疼愿望你好的希冀、大學熱烈成熟來自師兄師姐的關懷明信片,一下子才覺得自己活的很真實。盡管我也會在微信或扣扣上與人聊天時訴說衷情,但寫下來的文字、送出的一封信、遞給你的一張紙條,當時的心情、不成熟、純真、爛漫統統在親手寫下的紙張里……看著這些,才會覺得自己在成長中真的收獲了很多感動、感受了許多關懷,只是當初自己一葉障目、陷入了自我臆想的牢籠中。
看到這些,又有十分觸動。雖說在后來的日子里,在很多網友或看到的文字里,有人常常調侃正經人誰寫日記啊。確實,從2020年9月到達新疆時,我也寫過半本日記,后來都擱置了,甚至被我燒了。一下子萌生出我的日記在無人的時候會不會有人看、在百年之后別人也會不小心翻出,頓時生出秘密會被窺探之恐懼或羞澀,剛好工作繁忙,于是停下了筆墨。但回顧三年多的日子,沒有我的親筆文字記錄,偶爾從證書、公眾號與聯系人的地址上得知自己曾鮮活生動的3年多,是否我也會為沒有記錄的志愿者生涯心生遺憾呢?不,沒有。問心無愧。
最后,還是要拾撿起寫信的那個我,在成長的歲月中,還有那個我愿意為之寫信的人,應該是我的幸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