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對于銀行資產的數據閱讀,發現客戶貸款及墊款是主要的資產,也就是錢成為了商品。翻閱客戶貸款及墊款,如2015工商銀行年報附注7發現,其中談到了很重要的科目:減值準備。08課和09課講解的就是對于該科目的理解。
基本概念:
銀行需要對所有承擔風險和損失的資產計提減值準備金,幾乎包括了資產中的所有科目(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不計入)。針對"客戶貸款及墊款"的計提減值準備金,成為貸款減值準備,又稱資產減值損失,資產損失準備或者撥備。
理解:
1.與法定存款準備金不一樣的是,存款準備金是真金白銀的上交央行;而撥備等計提減值準備金,是基于這樣的假設:銀行放出的貸款不可能100%回收,所以辦法之一就是先行預估會有損失,也就是不良貸款預計,而這部分錢就是所謂的撥備了。如果損失成為現實,則成為"核銷"。
2.這里的貸款撥備計提中的"一般準備"與資產負債表中的"一般準備"完全是兩個概念。前者是專項撥備的補充,后者則是從利潤中拿出類似的盈利公積。
3. 撥備包括專項撥備和一般撥備。一般撥備針對的是專項撥備不足或者專項撥備不滿足法規監管要求是,銀行額外要求準備的部分。目前中國銀行業的監管要求,專項撥備肯定是不夠的,甚至規定撥備中的一般準備占年末貸款總額至少1.5%。
4. 可以很直觀的發現,計提撥備的多少,直接決定了銀行的放貸規模。少撥備,意味著可以直接增加資產額度和凈資產,ROE和利潤率隨之變化,而且還是很大的變化,利潤率可能直接從正變負!
撥備計提標準:
首先,要認識到,有兩類標準,一類是針對工,農,中,建,交和招商銀行的,他們被審核后,允許用內部模型來模擬確定貸款五級(各銀行內部標準更細的,則參考銀行內部標準)計提的比例。另一類沒有被國家認可,則采取標準法,也就是國家指導的計提標準。
國家標準,有這么幾塊:
央行要求,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分別為1%,2%,25%,50%和100%。
財政部要求,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分別為1.5%,3%,30%,60%和100%。未實施分級非信貸資產,按照余額的1%~1.5%計提。
其次,在不良貸款率的指標上,增加了兩個重要指標:
1. 撥備覆蓋率 = 撥備資金/不良貸款,目前規定>=150%;
2. 貸款撥備率(撥貸比) = 撥備資金/年末貸款總額(未計提前),目前規定>=2.5%.
仔細觀察發現,帶入另一個指標: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年末貸款總額(未計提前),則三個指標存在這樣的關系:
貸款撥備率=撥備覆蓋率×不良貸款率,or
不良貸款率=貸款撥備率 / 撥備覆蓋率,
依此,發現不良貸款率=~1.67% 成為門檻。
當不良貸款率 <1.67%時,為同時滿足兩個指標,則主盯貸款撥備率(撥貸比),因為它需求的撥備更多;反之,則主盯撥備股概率。
思考:
綜上,發現對于銀行的信用風險,也就是年報中所說的:資產質量指標,由三個指標互相觀察構成:
不良貸款率 ===》肯定是越低越好,0則是理論情況,需要縱觀長時間的變化;
撥備覆蓋率;
貸款撥備率;
但是,實際觀察2015年工行的指標,貸款撥備率明顯不達標啊,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要深入理解劃的兩條線,也就是撥備覆蓋率150%和貸款撥備率2.5%的時代背景。這兩條提出在2011年7月,當時正好是銀行業如火如荼發展時,提出高的要求,似乎是保守和合理的。
接著,看2011年后的情況,特別是要結合利潤率來看,發現2015年利潤率大幅萎縮,0.52%。但這也只是文字游戲,或者可以說為了讓利潤率好看些,才導致倒推出的貸款撥備率不達標。
這在本書的107~108頁,有很精彩的論述。
最后,要看到監管和被監管的博弈,即動態撥備理論,特別是在經濟下行期間。要認識到這樣的情況,認為修訂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可以直接從數字上,提升利潤率N個點!
OK,外圍的理解和指標我們了解了,那么來剖析下減值準備中的幾個科目:
1. 銀行減值,不僅僅依靠貸款的五級分類,而往往是先針對大額不良貸款逐筆評估潛在損失,計提減值準備,接著對剩余的進行估算,按照模型或標準規定做相應的計提減值準備。以上依次成為"單項評估"和"組合評估"。
2. 投資者看的是合計,不用看單個項目評估。
3. 以附頁53頁數據來理解:
3.1 本集團2014年1月1號 合計 240959,為期初的計提減值。
3.2 減值損失(附注4,40) 合計 56267,則主要看下面的三個科目:
本年新增:也就是今年要新增的減值計提;
本年劃轉:發現合計為0,其實就是在單項評估和組合評估之間做轉換,比如之前的單項評估,現在降級成了組合評估。該科目對計提減值總數量無影響。
本年回撥:可以理解為有一部分不良貸款,最終還回收了部分錢,或者貸款升級造成計提歲對應的比例減少,比如觀察變為次級,30%變為20%。這是針對這部分前,需要在減值部分扣除。
3.3 已減值貸款利息收入
這是由于會計原則造出的科目。比如貸款100,計提20,實際貸款80,利率5%,年限一年。一年后,貸款未回收,但依據會計原則中的權責發生制,認為貸款為100+100×5%=105,此時貸款為85,計提20,虛增了資產。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在減值中減少5,即85+15的組合,撥備不足了,就會多算計提5,不足20元,從而從賬面上干掉這部分虛增的利息收入。
3.4 本年核銷
前面解釋過核銷,即從不良貸款記錄中刪除(實際沒有減少,只是換了份名單),所以不影響資產負債表凈資產,也不影響利潤表。它可以直接拉低不良貸款率,提高撥備覆蓋率,影響貸款撥備率。
3.5 收回以前年度核銷
很好理解,以為無法收回了,沒想到突然收回了全部或部分,則需要將計提準備和以前的貸款總額一起還原。總的來說,會增加減值。
OK,讓我們來算下幾個指標,做最后的理解,當然,實際情況下直接看年報的財務指標就可以。
2015年12月31日的減值總額280,654,貸款總額11,933,466,不良貸款179,518,可以算出:
不良貸款率=179518/11933466= 1.5%
撥備覆蓋率=280654/179518=156.34%
貸款撥備率=280654/11933466=2.35%
1. 減值是銀行用于預防減少不良貸款的手段之一;
2. 減值是信用風險評估的核心,對應的三個指標也是觀察風險和實際利潤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