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帆齊微課
今天是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深切緬懷“5.12”特大地震遇難同胞。
本人曾經做過幾年防震減災工作,根據掌握的地震知識,對防震減災做一次科普宣傳。
01? 地震災害
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地球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02? 汶川地震基本情況
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震中位于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境內、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0千米處。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多個亞洲國家,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公里。
截至2009年5月25日,共遇難69227人,受傷374643人,失蹤17923人,直接經濟損失達8451億元。汶川地震是我國建國以來影響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經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03? 地震預報
汶川地震發生后,地震工作者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許多指責和埋怨,理由就是他們沒有準確預報地震的發生。
其實,他們很委屈。
地震預報,一直就是世界性難題。現在的地震預報,只是在地球板塊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地震波監測數據和歷史地震資料的統計分析,進行趨勢預報,預報結果就是在某段時間,在某個區域,可能發生地震。
當前的科技水平尚無法準確預測地震的到來,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地震也是無法準確預測的。就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都不能在地震發生時間、地點、震級大小三要素上預報準確。
然而,地震預報又必須是時間、地點、震級大小三要素都準確才有意義,任何一項不準確都沒有作用,甚至會引起混亂。
2008年4月29日,本人參加了重慶市地震局當年的防震減災工作會。會上,傳達了國家地震局對當年的震情分析預判結果,其中有這樣一句話“今年我國西部發生大震的可能性很大”。
我相信大多數人聽了這句話都不會在意。因為時間不準確,是今年,時間跨度大;地點不準確,是我國西部,空間跨度大;震級大小不定,大震,究竟是7級、8級還是9級?可就在13天后的5月12號,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
04??地震信息的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對地震預報的發布有明確規定:
第二十九條 國家對地震預報意見實行統一發布制度。全國范圍內的地震長期和中期預報意見,由國務院發布。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的地震預報意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程序發布。
除發表本人或者本單位對長期、中期地震活動趨勢的研究成果及進行相關學術交流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社會散布地震預測意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社會散布地震預報意見及其評審結果。
總之一句話,地震信息由國務院,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一發布。未經國務院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一發布的地震信息都是謠言。
05? 防震減災,我們該做什么
國外在防震減災工作上,許多國家都不把重點放在預報上,而是在預防上,如日本、智利等國。
對于防震減災,我們的重點也應該做好設防,而非預測。
一是嚴格地震設防,提高抗震水平。在規劃選址、設計、施工中嚴格執行抗震設防的技術規范,提高建、構筑物抗震設防能力,真正做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日本、智利等國位于地震帶上,經常發生地震,建筑地震設防做得很好,大震時傷亡人數較少。汶川地震造成較大傷亡,主要原因就是建筑設防不到位,尤其是農村的干打壘房子,受到輕微震動就會垮塌。
地震設防到位,哪怕地震時建構筑物歪斜,墻體開裂,只要不倒塌,受災群眾就可以及時疏散撤離,就可避免大量的人員傷亡。
?二是加強防震宣傳,增強防震意識。加強防震減災知識科普宣傳,告知群眾在地震時不信謠傳謠,關閉電源、燃氣等,迅速在承重墻墻根、墻角蹲下躲避,逃生時不乘坐電梯,不跳樓等,在公共場所要聽從指揮,有序疏散,不要擅自行動。
三是重視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提高災后救援能力。做好地震應急預案和預案演練,搞好應急救援物資儲備,確保在震后72小時黃金時間內救出更多被埋、被困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