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短屈肌
起點:跟骨
止點:第2-5中遠節趾骨底
功能:屈2-5趾骨
腓腸肌
起點:跟骨
止點:股骨內外上髁
功能:屈膝,足趾屈
股二頭肌長頭
起點:坐骨結節
止點:腓骨小頭
功能:伸髖、屈膝
股二頭肌短頭
起點:股骨粗線
止點:腓骨小頭
功能:屈膝
半腱肌
起點:坐骨結節
止點:鵝足(脛骨粗隆向內)
功能:伸髖、屈膝、髖內旋
半膜肌
起點:坐骨結節
止點:脛骨內髁偏后
功能:屈髖、屈膝、髖內旋
骶結節韌帶
起點:骶骨
止點:坐骨結節
功能:穩定骨盆
胸棘肌
起點:胸3
止點:腰2
功能:背伸、側屈
最長肌
起點:乳突
止點:尾骨 向上貼合腰椎和下胸椎
功能:背伸
帽狀腱膜
起點:上項線
止點:眉弓
功能:穩定顱骨
前表鏈
趾短伸肌
起點:跟骨前側凹陷
止點:第2-4近節趾骨底
功能:足背屈
趾長伸肌
起點:脛腓骨上端骨間膜前面
止點:第2-5趾背腱膜,止于第5跖骨底
功能:伸2-5趾、足背屈
脛骨前肌
起點:脛腓骨上端骨間膜前面
止點:內側楔骨內面、第一跖骨底
功能:足背屈、內翻
股四頭肌
股外側頭肌、股中間肌、股內側肌、股直肌
起點:轉子間線外、中、內、髂前下棘
止點:脛骨粗隆
功能:屈髖、伸膝
補充:轉子間線
腹直肌
起點:恥骨聯合上緣與恥骨嵴
止點:第5-7肋軟骨外面及劍突前面
功能:前屈脊柱、降胸廓、增加腹壓
胸骨肌
胸骨肌為胸部異常肌肉,位于胸大肌淺面,胸肌筋膜與胸部淺膜之間,單側部分不較雙側分布常見。
胸鎖乳突肌SCM
起點:胸骨柄前面、鎖骨內1/3上緣
止點:顳骨乳突外面、上項線外1/3
功能:一側收縮使頭轉向對側,雙向收縮頭向后仰
體側鏈
腓骨短肌
起點:腓骨外側面下1/3
止點:第五跖骨粗隆
功能:足背屈(跖屈踝關節)、足外翻
腓骨長肌
起點:腓骨外側面上1/3部
止點:內側楔骨及第1跖骨底
功能:跖屈踝關節、足外翻
髂脛束
髂脛束是包繞大腿的深層筋膜-闊筋膜的外側增厚部分。起自髂嵴前測的外側緣,其上下分為兩層,包裹闊筋膜張肌,并與之緊密結合不易分離。下部的縱行纖維明顯增厚呈扁帶狀,后緣于臀大肌肌腱相延續、髂脛束下端附著于脛骨外側髁、腓骨頭和膝關節囊。臨床上常用髂脛束作為體壁缺損、薄弱部或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等修復重建的材料。
闊筋膜張肌
起點:髂前上棘,髂嵴的一部分
止點:經髂脛束至脛骨外側髁
功能:緊張闊筋膜張肌并屈關節(外展髖)
臀大肌
起點:髂骨翼外面后部、骶骨背面、骶結節韌帶
止點:臀肌粗隆及髂脛束
功能:髖關節伸及外旋
腹內外斜肌
ASIS、倒數第二肋、倒數第八肋、正數第二肋
PSIS、倒數第六肋、肩胛下角、正數第一肋
功能:雙側收縮使骨盆后傾、前屈,外斜肌單側收縮軀干向同側屈、對側旋,內斜肌單側收縮使軀干側屈和同側旋轉
頭夾肌
起點:項韌帶下部第7頸椎和T1-3棘突
止點:顳骨乳突及枕骨上項線外側1/3
功能:雙側收縮時,使頭部伸直;單側收縮時,使頭頸向同側側屈和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