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由>
鳳乃百鳥之王,而百鳥朝鳳當是何等盛景?看到片名,隱隱約約就想去看了,無奈附近影院竟然沒有排片,暫時擱置!
5/17夜,心血來潮,網(wǎng)上搜了下,立馬團購一張,搭公交去過了!
微信里發(fā)了條朋友圈:我是來哭場的,為情懷!下方配圖一張電影票!
幸好座位兩邊都是空著的,眼淚肆無忌憚的狂落,戲里戲外幾分真假,我亦分不清了!
當然個人立場很明確,故事背景貼近生活;故事情節(jié)很是緊湊;演員、配樂各方面配合都很好,而且對中國傳統(tǒng)觀念把握的很好。非常值得推薦!
<影片引申>
影片以游天明拜師學(xué)藝為開端,師徒關(guān)系不斷發(fā)展,而在一場與“洋樂隊”的矛盾中激化,從此嗩吶作為傳統(tǒng)藝術(shù)逐漸走向衰敗,而最終以文化局傅正局長相邀、嗩吶藝人街頭賣藝乞討的諷刺性結(jié)束,而最后游天明在焦師父墳前獨自吹奏《百鳥朝鳳》的那一幕更像是一曲挽歌!
整部電影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但所要表達的東西卻是復(fù)雜的。也看到過很多的評價,或褒獎或貶低,各有說辭!
首先,此部影片作為吳天明導(dǎo)演的最后一部作品,逝者已矣,最起碼的尊重還是要有的。你可以不贊同老一代導(dǎo)演的觀念,對作品進行各種挑剔,但是對人對己首要尊重。
其次,換位思考下,站在老導(dǎo)演的角度和立場上,用心良苦還是能夠體會到的,唯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才能從心底里打動觀眾。
再次,堅守之余,我們還能做些什么?
再次回顧矛盾爆發(fā)的場景:游天明帶著游家班正投入的演奏,突然進來了一批“洋樂隊”,長號短號一大堆家伙,還有一個端著話筒扭動腰肢會唱歌的女人和一個穿白襯衣有模有樣空中劃圈的指揮者。音樂響起的那一刻,宛如一聲天雷,游天明像是受了沖擊,無意識的彎下了身子,而這個時候師父焦老頭子出現(xiàn)了,看到他這個樣子,就說了三個字:沉住氣!(有沒有想到那句: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而是吹給自己聽的!)師父坐鎮(zhèn),游天明一下子淡定了許多,繼續(xù)吹奏起來!柳三那幾個年輕小伙子過來找茬,提供雙倍的錢要游家班閉嘴!藍玉性格不夠沉穩(wěn),進而雙方扭打在一起!
到此打住,試想:若非年輕人找茬,“洋”與“土”兩邊是否能夠相安無事呢?
當然,誰都知道矛盾爆發(fā)是遲早的事情,但我們是否能夠給予應(yīng)有的尊重和包容呢?
有人喜歡簡單,有人喜歡復(fù)雜;有人種花,有人養(yǎng)鳥;有人常常抬頭仰望星空,有人腳踏實地開辟荒野......
難道不與大流茍同的生活方式就是錯的嗎?難道不隨市場發(fā)展的東西就該被遺棄嗎?
奉勸各位,還是去看看《烏合之眾》,了解了群體心理學(xué),再用心去做評價吧!
最近在讀大冰的《阿彌陀佛么么噠》,里面有個觀點拿出來共享:
“你喜歡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去面對這份喜歡;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能力去喜歡,是否有盡力去觸碰,是否有定力去堅守,是否有魄力去取舍,是否有權(quán)利去選擇。喜歡就好好喜歡,別把執(zhí)著當認真,放棄當放下,隨意當隨緣。”
當然,這里的喜歡并不是愛!嗩吶對于焦匠人來說,那是滲透到骨縫子里的愛!
<方老一跪>
觀影結(jié)束,跟好友交流,得知”方老一跪“事件,竟然很淡定!說到底也就是價值觀的事情,在赤誠與尊嚴之間,方老選擇了赤誠!跳出單一價值觀的怪圈,為了”月亮“而舍棄”六便士“有何不可?
我一直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希望的美好“是真實存在的,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出發(fā),終歸是會抵達。只是這條路太漫長了,而生命卻太過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