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0
昨天就打算寫反思日志,就找成甲的《好好學習》來看,因為他曾提過寫反思日記的方法,沒想到一拿起就放不下來一直讀到了深夜。從頭開始讀,竟然就多了很多新的感受。
反思不是總結,是對今天自己的復盤,是根據結果去糾正自己的假設。下面是我的反思。
1. 抱怨
我昨晚又在電話中抱怨了。抱怨的害處是讓自己放棄掙扎。在我抱怨的過程中,我竟然還沉浸在抱怨的話語中,仿佛自己就是最悲催的那一個。今天一定要警惕。
2. 不夠專注
省時間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就是沉浸就是專注于自己當下的事情。需要通過坐享來給大腦做體操。我的實際情況是總認為沒有時間,連15分鐘的坐享時間都不愿意空出來,事實上是沒有足夠的重視,沒有當做剛需。
3. 沒有完成任務
工作之前預設的計劃沒有完成,需要反思的是有很多時間是被浪費的,是可以省去的,今天需要實踐看最大的效率可以達到多少任務量,量化它。
4. 行為與決定相反。我不明白為什么我做好決定不發無意義的東西到朋友圈,不逛朋友圈。可是當晚我就沒控制住,發了一條狀態。難道是越壓抑就越要反抗?那我如何避免呢?曾經有過極端的方式,就是刪掉app,可是微信是工作不可不用的工具,簡單粗暴的方法不適應。于是我開始想其他辦法,我為什么決定自己不要做這件事呢?因為覺得太浪費時間,而且發的狀態特別傻,暴露自己的情緒,也沒有實際意義,不會給自己成長帶來幫助。那我為什么明知這么做不好還是會去做呢?是因為網絡不好的時候只有微信用起來是最方便的,而且表面上可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朋友今天干嘛了,有沒有我沒發現的好文章……但其實不需要網絡的App也很多啊,比如kindle,比如需要批改的學生的word文件,比如自己的電子書等等,可為什么逃避而轉而用微信呢?因為逃避思考。曾經有人說,很多人愿意做一切事來逃避思考。我終于明白,這就是在逃避思考,逃避難事。我覺得我的原則還需要加上一條,閑的時候,幾件事擺在我面前的時候,先做最困難的那件。
5. 違背自己的原則
上次看過一些文章,給自己定過一個原則,就是無論如何不告訴他人自己的工資。可是我不知道是為了證明自己誠實還是不懂拒絕,去見一個以前沒怎么聯系過的長輩時,別人一問我就如實回答了。后來想想著實懊惱不已。還擔心一旦觸碰了原則是不是下次守住就更難啦。不管是出于什么樣的心里,一定不要犯第二次。
5. 沒及時更文
昨天晚上做了拖了很久的一件事,做到凌晨三點多,還是5/13沒做完,其實平時利用碎片時間是可以完成的,因為逃避,不得不熬夜。要正視這件事,然后開始真正地去做。
希望每一天都是為了成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