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
問題:爸爸如何不讓媽媽成為怨婦?
關鍵詞:統治 安撫 秀恩愛
在之前的文章(《從總統女兒到平民再到首位女總統,爸爸們能夠從樸槿惠身上教會孩子這三點》)中,本U做了個調查,“有多少爸爸對夫妻關系主題感興趣”,結果如下。
也因此,今天就說說夫妻關系。夫妻關系是一整個家庭的根本,它是凌駕于親子關系之上的,因為沒有夫妻的話,何來親子?所以說,夫妻關系和諧,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本U對這個點感觸很深。
我有一個來訪者,是一家港資企業里面的總監助理。她主訴的是孩子的問題。孩子三年級,成績較差,自理能力也較差,情緒不穩定,同時在她看來,孩子有些奇怪的舉動,例如時不時就拿頭撞墻,又例如突然大叫,像發瘋一樣。對此這位媽媽非常迷惘,她為了孩子也跑過很多地方,去過醫院,進過廟宇,也做過一些心理咨詢,但是卻都沒什么效果。她通過朋友的介紹找到我,期待我能夠為她排憂解難。(為了方便稱呼同時保護來訪者隱私,姑且把孩子稱作小凌,而他爸媽為凌爸凌媽)
凌媽帶著小凌提前到來,看得出她挺焦慮的。我先跟小凌交流,然后給他做了一些繪畫投射測試。我發現,小凌沒啥問題,只是稍微活潑過度而已。家庭教育里面有一句名言“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于是我問到小凌:“你喜歡爸爸多一點還是媽媽多一點?”他在我耳邊悄悄地說:“我喜歡爸爸多一點,因為媽媽只會整天在家里面吵吵吵,對著爸爸是吵吵吵,對著我也是吵吵吵。但是爸爸不但不會罵我,還會帶我出去玩。”說完之后,還對著我豎起了食指,做了一個“噤聲”的動作。聽完我就大概明白了,之后就跟凌媽進行交流,還叮囑她后面的咨詢要帶上凌爸。
在咨詢中,跟凌爸建立信任關系后,他就開始向我吐起苦水。他說自己平常比較忙,經常早出晚歸,沒啥時間可以照顧孩子。而凌媽,也總會在家里嘮嘮叨叨,說丈夫不管孩子,家里事無大小都要自己打理。有時候說得激動了,還會破口大罵,不僅罵丈夫,還會罵孩子。而凌爸也不敢還口,一來,他覺得自己的確沒有盡到爸爸的義務;二來,他每次一反駁的時候,凌媽就會頂上一句“你那么厲害,你怎么不自己帶孩子?” 每次此句一出,凌爸當即啞口無言。
實際上,小凌爸媽對小凌的情況都很緊張,幸運的是,經過一年左右的咨詢,整個家庭的情況都好了不少。盡管小凌升上了四年級,但是三科成績都可以保持在85分以上(以前是60左右),與此同時,小凌的“撞墻”和“大叫”行為也基本消失了,情緒也穩定了很多。
夫妻關系和諧才是家庭教育的根本。小凌的家庭就是中國式家庭的典型,有一個只顧工作不顧家的凌爸,有一個止不住抱怨愛罵人的凌媽,有一個活潑調皮易有情緒的小凌,三個人無休無止地糾纏,惡性循環。
凌媽不想做怨婦,小凌也不想出狀況。要解決小凌的問題,核心是解決凌媽凌爸的夫妻關系問題。我給到凌爸三個指導方向,讓他先撫平妻子的怨氣,再解決孩子的問題。
一
先奪回家里的統治地位
凌爸忙碌,因此家里事情都顧不上。但我給到凌爸的第一個方向就是,再忙也要確立自己在家里的統治地位。當然,此“統治”非彼“統治”,這里的統治,指的是對家庭的決策安排以及責任承擔。
凌爸給我講過一次家庭日的經歷。一家三口去長隆游玩,從計劃到實施,從交通到進園,從購票到游玩,統統都由凌媽安排和決策,凌爸一點都沒管。因此,凌媽整個過程都很有怨氣,總是說“你們走快點啊”,“能不能體諒我啊”諸如此類的話。
凌爸本身是做活動策劃的,我就問凌爸,“為什么這些事,不是由你來承擔和策劃,而是勞煩凌媽?”同時我也問到凌爸,“你覺得策劃這樣的路線累還是被妻子嘮叨累?”
于是,凌爸在下次家庭日的時候,主動承擔起策劃安排的責任。他把整家人去珠海的行程安排得合理妥當,盡管中間有些意外,但凌爸都很快解決。凌媽剛開始對于丈夫的決定很驚訝,她不放心,所以還有點嘮叨。但是當行程完美進行時,凌媽的嘮叨就少了很多,整個行程下來,基本沒有怨氣,焦慮少了,嘮叨也就更少了,還覺得丈夫挺可靠的。后面日常生活中,遇事不決都會問問丈夫的意見,而不再只會抱怨丈夫不行。而小凌也在這次之后,對爸爸更為崇拜了,覺得爸爸非常厲害。凌爸在這次活動之后,重新確立了家里的“統治”地位。
二
再安撫妻子的情緒
凌爸多次提及,不懂為何凌媽有怨氣。“她賺錢不多,也不累,不像我在外面要拼死拼活,她有什么好抱怨的。”我跟凌爸說:“如果你娶了一個妻子,跟沒娶一樣,平常根本見不著,有事根本找不到,那你會有什么感受?”凌爸聽完后恍然大悟。所以我接下來給他的方向是,學會安撫凌媽情緒,取悅凌媽。
在《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中,第8集講的是結婚紀念日。小頭爸爸偷偷買了項鏈,晚上拿出來作為驚喜送給圍裙媽媽,結果媽媽看到后破口大罵:你個敗家子,買這么貴的東西干嘛!然后面目猙獰的手舉鏟子追著爸爸打。為什么小頭爸爸取悅圍裙媽媽失敗?因為他沒有先安撫妻子的情緒。在動畫中,兒子可是惹得媽媽非常生氣,小頭爸爸不合時宜地送媽媽項鏈,媽媽又怎么會開心呢?這故事教會了我們,在取悅女人之前,請先安撫好她的情緒。
我跟凌爸說這個故事,為的是讓凌爸知道怎么做。所以當凌媽有情緒的時候,凌爸可以先思考一下凌媽的情緒來源,然后從凌媽的角度出發,說出這樣的句式:我看得出來(知道/明白……),你現在覺得_________(感覺詞匯,比如生氣,傷心,難過等),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造成這種情緒的原因)。我猜,你但愿________________(妻子的愿望)。
這是共情的標準句式,當凌爸共情到凌媽之后,情緒就安撫一半了。女人是第二符號系統的生物,因此對于語言的敏感度會特別高,她們特別喜歡聽一些甜言蜜語(這就是為什么女人喜歡問“你愛不愛我”和聽“我愛你”的原因)。所以接下來,就是給予凌媽愿望的一些保證,同時再說一些甜言蜜語,那么凌媽的情緒就基本宣泄完了。這時候可以送點小禮物和制造一點小驚喜(包括性方面的)給凌媽,但是記住,送的東西一定得是凌媽喜歡或者想要的,而不是凌爸認為凌媽喜歡想要的。
凌爸回去后,嘗試使用這樣的方法和句式,發現凌媽身上那種“母夜叉”特質正在慢慢消弭,就像變回談戀愛時那個小鳥依人的女孩一樣。怨氣沒了,凌爸被嘮叨少了,干活也更有勁了。
3
最后在孩子面前秀恩愛
之前跟小凌交流時,說起“撞墻”和“大叫”這些行為。原來撞墻是小凌為了讓爸爸媽媽停止爭吵,或者停止媽媽對爸爸的叫罵的方法;而大叫,則是對凌媽行為的模仿。所以后面我跟凌爸講的一點就是,在孩子面前要秀恩愛,多為凌媽著想。
因為對于孩子來說,如何跟異性相處,最開始就是從爸爸媽媽的相處模式中習得的。如果家庭里面爸爸媽媽的相處模式不健康,那么孩子也就很難習得健康的異性相處模式。而的確,當凌爸在孩子面前多秀恩愛之后,例如夾夾菜給凌媽,多護著凌媽,小凌那種“撞墻”的行為就消失了,同時媽媽也更少大叫大罵,自然而然小凌也減少了那種“大叫”的行為。
盡管凌爸能夠陪伴孩子和妻子的時間并沒有多多少,但是陪伴質量卻高了很多。凌爸沒有了凌媽的嘮叨,平常也更愿意早點回家。夫妻關系和諧,小凌的情緒也就穩定了很多。所以說,夫妻關系和諧,才是最好的一種家庭教育,希望爸爸們看完這個案例之后有所感悟。
UC說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卻是相似的:一個懂得包容遷就,另一個懂得適可而止;一個懂得尊重和分擔,另一個懂得理解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