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應該開發一個功能叫,縮略相冊并導出文字[嘿哈]
因為想找回一些零散的教學心得,我把自己的朋友圈(自2020年)翻了個遍,因此也看到了其他話題的心得。
最令我震驚的是下圖。原來那時我便產生“平等對待積極和消極情緒”的念頭,并花費大段繞口的話闡述自己的觀點。那時只是形成初步的想法,行動上仍然常常被困住。三年以后,這對我來說已經不是很難的事情了。認識-實踐-熟練,這張圖片呈現出成長印記的開端。
這也是記錄的意義。
我再看自己想找的那些教學“痕跡”,還沒有詳細地整理,但粗略一看就知道,這三年的記錄呈現陡坡下降。
記錄需要好奇心,這件事情首先需要引起我的注意,我才會去看去聽去想;還需要熱情,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坐下回憶,一字一句敲出來。恒心和毅力自然不必說,不過這兩個可以排在后面。
后面有一段時間我幾乎不怎么記了,一是好奇心不足,“這些事情不足為記”;二是熱情欠佳,“今天的事情就算了,能喘著一口氣活過明天即可”。說得好聽點,是平靜;嚴重一點,就是麻木。
“我看不到孩童們臉上天真的笑容,我也感受不到他們內心獨具個性的聲音。更令人沮喪的是,我更看不到自己開放的心態。”這讓我在無奈之余,增加一絲焦慮。這不是我想要的狀態。
后來,我做了一些嘗試(此處略),逐漸撥開了彌漫在眼前的霧,豁然開朗的感覺很好。
我意識到自己有所欠缺,所以會去彌補。我也不會責備自己,此刻即是“最早”。
一年半以前我寫過工作以來的收獲,在這新的一年半里,最大收獲是學會了“讓自己在當下”。快樂是真,麻木和痛苦亦是真,沉淪夠了就拍拍屁股走出來。
[月亮][月亮][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