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老北京沒有好點心
文 | 物道
我們說過最精致的蘇州船點,吃過最豐盛的廣式早茶,卻遲遲沒有北上。南方人提起北京的點心,大抵是要搖頭的,總覺得大氣里少了精致,沒了精細那也能叫點心?今天是周末,沏上一杯茉莉花茶,我們讓一個愛過北京的南方吃貨來聊聊,他眼里和口中的北京點心。
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南方人,在離家去京的頭幾年里,味蕾從來沒有得到過滿足,看到周作人寫著:“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終未曾吃到好點心。”,我內心是崩潰的,沒有好吃的,這個地方有什么意思。
然而,北京的有趣之處就在于此──正如它365天的霧霾,總有這么幾天瓦藍刺眼的天氣讓你忘掉憂愁;看起來不近人情的皇城根兒,總在胡同里留著幽默和善良。同樣的,大剌剌粗糙糙的“胸是炒雞蛋”(西紅柿炒雞蛋)之外,還藏著豌豆黃、蕓豆卷這樣粗糧精作的清新小點心。
春風十里,不如你送我的豌豆黃
據說豌豆黃是北京人三月初三必吃的春味,原料只有簡單的干豌豆和白糖,春夏交接時,將收獲的干豌豆浸水5個小時,慢火煮至酥爛,這個過程北京人叫“糗”。糗好的豆子一層層過篩網,篩成最細的豆泥,再加糖炒至沒有水分。
豌豆泥要凝結成糕,得煮得恰到好處,過稀身不挺,過干起龜裂,看似簡單的做法,每一步都是力氣活和耐心活,要不怎么能是慈禧的最愛呢。
這道點心北海的“仿膳飯莊”做得最好,朋友便請我去吃。小小的豌豆黃摞成小塔,細膩冰涼,一抿即化,如含春風,走出飯莊半小時,果真口里滿是豌豆的清香氣,久久不散。這是讓我第一次在舌尖上為北京折服,讓朋友很是得意。
如果云知道,我有多想蕓豆卷
要說豌豆黃是口含春風,那么蕓豆卷該是細嚼云月了。大蕓豆除了燉豬蹄,我從來沒想過它能成為點心。
蕓豆卷是刷新我對北京無細食偏見的一位,那也是恰巧有一次機會,見著大師傅做蕓豆卷──煮好豆子上鍋蒸到沒有水分,一捏成粉,然后用30目的籮層層過篩,保證細膩。
而師傅說豆粉沒法兒成型,得用幾個小時揉成光滑的面團,面團搟開抹上豆沙和白糖,完了也有講究,得用布卷成如意的形狀,再切成指甲蓋大小,不然老佛爺可不樂意。
這才是如意蕓豆卷,吃到嘴里不干不膩,像一片云從舌尖經過,帶著豆沙的甜做點綴,恰似雨后北京的天,此后難得,過后想念。
小嚼芝麻香,圓夢肉末餅
在蘇州吃過蟹殼黃,一口芝麻香撲剌剌地往下掉酥,回北京以后正念叨著,就吃著肉末燒餅了,按說北方的面食恁是一個實在,可這肉末燒餅不同,巴掌大小,最香就是剛從爐上拿下來,芝麻和面香一陣陣鉆鼻子,把內里的小面球取出來,便成了空心的餅,此時,把加了冬筍、馬蹄、京蔥和醬油炒好的肉末填進去,塞個滿口,真是什么夢都圓了。
離開北京已經很多年了,這是一個奇怪的城市,在的時候覺得交通不好、吃的不好、天氣不好、各種不好;臨了離開了,每每午夜夢回的時候,總能想起夜涼如水的街道、樓下滿架子的紫藤蘿和那些塵土的味道。我相信,那個粗獷的都市一定在用一些細膩和溫暖牽引著我,讓我用念念不忘的豌豆黃、蕓豆卷和肉末燒餅來回憶它──北京、北京。
人生需要正能量,這里有關于養生妙方、勵志短文、行業資訊、吃喝玩樂、民生新聞、心靈成長等方面的新鮮資訊。多多接受正能量,塑造陽光心態,成就自我,惠及他人!
閱讀原文:http://gainpower.lofter.com/post/1e1bf897_c26ce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