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寫了“怎么陪孩子讀繪本,才沒辜負它的好”(上篇)之后,不少朋友問我怎么具體操作的,不如就寫一篇“實操”吧。
其實這套書對一年級初開始閱讀孩子來說,非常合適。脫離拼音拐杖,句子簡單直白,基本形式是一張圖配一兩句話,孩子閱讀不吃力,沒有畏難情緒。當然,如果孩子已熟悉了大篇文字閱讀,可能會覺得這書淺顯了。但我真的認為,這套繪本才稱得上“圖畫書”,在汪洋大海兒童書市場中,它是別具一格的良心作品。
尤其在電腦游戲光電聲色各種強度刺激下,它水粉畫的古典氣息傳統清雅。孩子用來“洗眼睛”相當不錯。
言歸正傳,繪本僅僅用來看圖、配文么?五分鐘就可以翻完講完,十元錢的定價就消耗盡了。怎么陪孩子讀繪本,才沒辜負它的好?才價值最大化,使用了它的好?
我是這樣實踐的:
一、練普通話
第一頁配文:嘟嘟和巴豆一起,住在一個名叫喔的咯咯喔咯的地方。
“這個地名好奇特,你會念么?”
自己讀,讓寶寶也讀讀,嘗試一口氣讀完,通順、流暢。訓練讀拗口普通話。
順便啟發聯想:“誰取的這奇怪地名?”
我們覺得最有可能是雞咯咯和大嘴鳥,因為它們吐詞習慣連音。當然,真正原因只有天知道,沒準作者也不知道,她胡亂取的。
二、練觀察力
這一頁,簡介宅男宅的原因只一句話。
“看圖,巴豆認為家有什么完美的?”
寶寶猶豫,可能偏難了點。換個:“看,它家里最多有什么?”
“好多鍋。”
“它正在做什么?還和鳥唱歌那么高興?!?/p>
從而觀察出巴豆喜歡烹飪,這就是它喜歡宅家的原因。
同樣,“嘟嘟喜歡做什么?圖上找找?”
從地球儀、放大鏡、書、網球拍、旅行包、溜冰鞋、高爾夫球桿這些細節看出嘟嘟喜歡旅行,探險。
如果寶寶年齡小點,這張圖就更好了:
讓他找找有多少只河馬?
不過七歲寶寶對明信片感興趣,順便認識了寫明信片格式。
這張圖的觀察更有意思。
“怎么看出嘟嘟到了埃及?”
“看,駱駝,撒哈拉沙漠里的?!?/p>
我以為完了,可是我低估了兒童觀察力,他又指出:“看,下邊還有椰子樹,樹上有埃及特產椰棗!”哈哈,打通生活記憶了。
“可為什么沒有埃及更著名的象征——金字塔呢?”我以為提了個好建議。
誰知他說:“看,郵票!上面不就是金字塔嘛!”然后又補一句:
“你看圖仔細點嘛?!?/p>
同理,后面的所羅門群島、印度明信片也這樣引導觀察。
三、練想象力
很喜歡這種歡樂動態圖。
當宅男巴豆收到嘟嘟明信片時,它也沒閑著,在家也玩得歡。
看這溜冰慢鏡頭的分解圖,“巴豆多開心,它嘴里還哼歌呢,唱的什么?”
寶寶搖頭,讓他胡亂猜,自己示范亂唱幾句,于是寶寶開始胡編亂造:
“我溜呀溜得真快樂,真呀真快樂。摔了一跤也不怕,哎呀哎呀呀。。。。。?!?/p>
唱著唱著自個笑起來,這不就體驗到巴豆快樂了?
這幅圖也如是,讓寶寶胡亂編巴豆唱歌。這次編得更順暢了。
可笑我問:“為什么巴豆喜歡爛泥?”這真是當時我的真心問題。
寶寶飛快答:“因為它是豬??!豬就喜歡爛泥。”
一語點醒!有點不好意思哈。
四、練表達力
這是我很喜歡的兩幅圖。
這張圖練識字再好不過。上邊的路牌箭頭在生活中孩子往往忽視,這么細看才明白是指示牌。然后帽子上一個個外國名字認,拗口又有趣。
結合訓練觀察,“怎么看出在西班牙?”
“服裝,斗篷,帽子。”
他還補充了花石頭地面,姑且算吧,最關鍵的忘了——牛腦袋!
亮點來了,“為什么巴豆在家池塘跳水會像斗牛士(才學了戰士的士,又有個新詞:斗牛士)大喊一聲?”
想,再想,終于明白:因為巴豆喜歡斗牛,嘟嘟在西班牙給它寄了張斗牛營地明星片!
看圖中巴豆跳水樣子,“好好笑 ,你學學,說說它怎么跳?”
手怎樣,雙腿怎樣?嘴巴又大喊。。。。。。一幀口語小表達了。
五、練感應心
這是我最最喜歡的兩幅。
“為什么11月這天嘟嘟突然想回家了?”
“不知道?!?/p>
說實話一開始我沒多想也不知道。
再看圖,再想。
終于知道,快到圣誕節,年底了,最容易思念家鄉親人。
對,年關將近,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自然節氣對人心理的暗示影響。
點到為止,不必深究。其實也無法深究。但播下一顆種子,就行了。
這張更美,巴豆在干什么?
讓寶寶逐一解說,表達的同時聯系生活,感同身受。
“收信后,巴豆打掃地毯清潔,迎接嘟嘟。”
“煮飯,不,煲一鍋湯?!弊屑毧?,可能是蘑菇燉土雞湯喔。
第三圖?不知道。
“為什么要買花?”
“呃,嘟嘟肯定愛美,喜歡鮮花??吹交ㄐ那殚_心?!?/p>
最后一圖令人費解,刷牙?!
不可能是親吻吧?我不好意思說。畢竟是兩個好伙伴呀。
寶寶叫起來:“消除口氣!”
哈哈,這個答案更靠譜。再次不能小看孩子。
最后,兩個好伙伴相聚了。(“伙伴”剛好是課本二單元要學的生詞。沒有這么巧吧?)
什么都不必訓練了,就一個字一個字把它倆祝酒詞大聲念一遍。
什么解釋都不必,念一遍,心里過一遍,沒有更美好的了。
這種友誼的惺惺相惜,彼此理解支持,體諒珍愛,通過簡單祝酒詞就已表達,沒有更好的了。
這美好情感體驗,通過語言方式在心里過一遍,就已是好。
當然我忍不住“職業陋習”,追了句:“上次婆婆生日,如果再讓你說祝酒詞,你會說什么?”
“婆婆,為你在我們家中的所有冒險干杯!”
瓜娃子,婆婆不被嚇一跳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