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頁有一句話:獻給我的媽媽和爸爸。
咦,這套書主要不是講兩頭小豬的故事么?怎么來這一句?
不管。先留疑吧。
內容主題很有趣:幫助好朋友調節“情緒”。
不要以為低齡兒童就沒情緒。相反,小小兒的情緒最容易被成人世界忽略。
除了這個主題,我認為還有習得詞匯的“主題”,那個詞就是——“悶悶不樂”。
1
故事開始,風和日麗的一天,嘟嘟卻“悶悶不樂”。
注意這個“卻”字,正好是小學一年級二單元學的生字呢。不要這么巧好不好。
而且,是沒有原因的“悶悶不樂”。
小豬巴豆的解釋也妙趣得很,“每個人都有悶悶不樂的時候,嘟嘟也是一樣?!?/p>
可天氣這么好,它沒理由不開心啊?
配圖美絕,大橫幅藍天白云,一頭放風箏的豬和鸚鵡,背對讀者眼望藍天在有一搭沒一搭聊天。
這小豬的解釋更絕:“當你情緒低落的時候,天藍不藍就都無所謂了?!?/p>
一頭好"文藝"的豬。
2
然后,就是悶悶不樂的嘟嘟自找沒趣,原來不開心是因為對自己有懷疑?!八鼘ψ约河惺裁床粷M意呢?”
讓寶寶自己看圖認字(或聽媽媽爸爸讀文),鍛煉在文中尋找答案。這是低段語文閱讀考察點呢,能在文中找答案,不要答非所問。
對自己不滿意這沒有任何人能解決,難怪嘟嘟“悶悶不樂”。接下來一連出現三個“悶悶不樂”,配圖也貼切得很,這么反復,寶寶想不記住都難。
接著精彩來了,好朋友巴豆、邱麗為讓嘟嘟開心,各自想了什么方法?
讀文,看圖,讓寶寶自己說說,概括或啰嗦都可以,八九不離十就好。轉述也是一種理解力。
頭兩招不靈,于是第三招——邀請森林好朋友來家開PARTY.
三個好朋友的名字認下,分別是什么動物?(小兔,烏龜,公雞)
如果換你,想邀請哪些動物?
(馬上明白寶寶最喜歡的動物了,還可順便讓他也取幾個名字玩玩。)
首先,動物們一起唱歌——
仔細看音符中的英文單詞,認識幾個?
沒關系,編編歌詞,亂唱,大聲唱,邊唱邊跳。。。。。。大家都好開心,嘟嘟呢?
——嘟嘟不開心。
接著,大家在森林里玩捉迷藏。
又是大橫幅,這種開本的大橫幅長方形最適合畫畫了。好一幅光影斑駁、樹影疊加的森林水彩畫。文中只有捉迷藏聊聊兩句,讓寶寶仔細看圖,說說好朋友分別藏哪兒了?
既訓練細心觀察力,又訓練語言表達力。一舉兩得。
換成你,當什么動物?你會藏哪兒?
想象力更有趣呃。
大家都好開心,可嘟嘟呢?
它說:“我現在沒有心情捉?!?/p>
嘟嘟的心情用一個詞來說,就是——寶寶一定會脫口而出:“悶悶不樂”!
哈哈,水到渠成“習得”了。
3
然后,來了一幅暖色調的水彩。
夕陽西下,晚霞,群山,遠處孤獨坐在木樁上“悶悶不樂”的嘟嘟,近處巴豆和鸚鵡邱麗。用心的作者把三個人物都處理成背影,好像一幀電影鏡頭,背影,最耐人尋味,引人遐想。
配文也好文藝范:
“我真懷念以前的嘟嘟啊。”
“我也是?!?/p>
好情感細膩的小動物。
對話簡潔,仿佛電影對白。
“此時嘟嘟,它想些什么呢?”
寶寶:“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所以才猜啊?!?/p>
“他們怎么唱歌跳舞捉迷藏都沒用,我的耳朵還是太大,眼睛還是太小,沒有任何改變?!?/p>
“唉,他們誰都不懂我。只知道煩人?!?/p>
或者,“什么話都不想說,就是想一個人靜靜?!?/p>
。。。。。。
好一個絕佳親子交流,寶寶不知不覺透露出他的情緒體驗,借以偷窺見他的小內心。
即使什么說不出也沒關系,那我們就靜靜看圖吧。原本這幅畫就是安靜的,靜靜沉浸其中。
以后,終究會有那么一天,夕陽西下,晚霞滿天,群山綿延,幺兒一個人坐在木樁上,恍然驚覺:這一幕似曾相識?
想起來了,童年的某本繪本上。那時媽媽在身邊,和我一起看的一幅畫。
成長中的孤獨寂寞,以及不可言說的悶悶不樂,我們的寶寶,終將迎來他人生的第一次。必定會有。
希望那時,寶寶會想起媽媽的溫柔與陪護。
4
翻頁,畫風陡然一變。
黑灰色調,烏云籠罩,亂葉翻飛。
變天了。
果然傍晚電閃雷鳴,狂風暴雨,整整一夜恐怖嚇人之極。
橫幅畫面只有一棟木屋,兩個小豬,可他倆有什么不一樣?
“巴豆嚇得躲在屋里不敢出來。
嘟嘟卻打著傘在屋外散步?!?/p>
看圖,這點不難回答。
嘟嘟的黃衣服在這本書里一直穿,但只有這里,在暴風雨中分外醒目、鮮艷,和滿頁陰沉色調形成鮮明對比。
“為什么嘟嘟不害怕?”
這似乎是個難題,咋一問成人都不知怎么回答。
沒關系,留疑吧。翻頁——
讀完寶寶就叫起來,“知道了,知道了,因為池塘漲滿了水,‘到處’都是落葉和樹枝——”
哈哈,‘到處’,二單元第一課的文眼詞呢,這里又見面了!不要這么巧好不好?
作者繼續寫:“空氣聞上去不一樣了,更新鮮,更令人振奮”,總之,“整個世界似乎都變得涼爽和清新了?!?/p>
還有比這更文藝范么?
然后看配圖吧,好萌好可愛的小豬,沒有比它更開心了。
原來,耳朵大、眼睛小、皮膚粉紅都不重要,這些具象的都不是煩惱的真正原因,真正煩惱的原因都是抽象的,無憑無據,無可言說。
我愿把最后的結尾抄下來:
“我真高興你不再悶悶不樂了?!卑投拐f。(看,多強調這個詞,寶寶現在已經對它過目不忘了。)
“我悶悶不樂了嗎?”嘟嘟問。
“有時候,你需要一場狂風暴雨來沖洗你的心情?!保ń浀洌]有原由,只求沖洗,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是的,”邱麗說,“暴風雨是絕對必要的?!?br>
“朋友也是必不可少的!”嘟嘟想。
這才是更經典的中心句。
5
貌似無厘頭的“悶悶不樂”似乎全無解藥,種種方法都無效,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反而讓它煙消云散。
也許嘟嘟自己都沒弄懂為什么。為什么“悶悶不樂”來無影去無蹤?
這就是成長呃。并沒那么多理由好講。
來就來了,去就去了。
懵懂純真的嘟嘟經歷了這發燒般迷糊焦煎的一歷后,至少明白了一點:
人生之旅中,朋友是必不可少的!
寶寶能明白這一點么?
能懂一點點就好。
總有一天他會懂得更多。會明白成長之旅的種種要義。
那時,只愿它想起媽媽陪伴的這一程,就好。
翻回封面第一頁:
“獻給我的媽媽和爸爸”.
原先存疑的問,豁然開朗。
(任何閱讀反饋建議,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