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黃帝內針》之前,從來沒有考慮過炎帝為什么是兩個火?兩個火是什么意思?華夏文明就“火德”將火分二途,并以君相命名。在《素問·天元紀大論》中,其謂:“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比绱?,火就有了兩層含義,真是別開生面。
這兩個火,一個是明能,一個是熱能。所謂的明能是指光明的來源,如果沒有光明,那么就會兩眼一抹黑,什么東西都看不見,就人不清楚周邊的事物。這是眼前的,心里也是一樣,如果感受不到光明,就分辨不清世界的善惡。而要打破黑暗,獲取光明之能量,有形的需要燈火來照亮或者白日來驅散。無形的精神世界的黑暗則需要智慧的光明以增加認知能力去驅散。有了燈火之光和智慧之光,明能可照,就能夠達到一火之德。這個明能便是君火,其系少陰之主,以“心者,君之主官,神明出焉”之定位,可以看出智慧之光所帶來的明能處于君位,君火以明。
熱能所代表的另一個火可以感知到溫度以驅寒散冷,從內在看熱產生動能以及促進的變化作用。可以把生的食物變熟,可以促進植物生長等等。而現代文明中所推出的蒸汽機車更是動能的極致體現。這個火所起到的是熱能,是促進變化的推動力。就像一國之丞相,助推國家變化。這個熱能便是相火?是人類物質文明進步的動力源。
如此,這炎帝這上下兩個火,這華夏文明之火德便清晰了。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之以智慧之光促進人類文明進步,開化愚昧,通達萬物,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人類精神文明,構建了一個可以同頻共振的精神世界。相火之光也促進人類在進步,動能轉換,以科技促進物質轉化,推動人類勞動效率不斷提高,創造了人類強大的物質文明。
因此,可以看出,“火德”偉大啊!一個火字可以囊括兩種文明,蘊藏世界發展延伸的大智慧,著實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