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聽蔣勛老師的音頻節目《細說紅樓夢》時,他說到一個關于小時候背古詩詞的觀點,原話我不記得了,大意如下:
在我們小的時候被老師和父母逼著背古詩古詞,那時候也不懂是什么意思,只知道要背,背熟了之后可以應付考試或者隨堂提問。但是當我們長大了之后才深刻地明白,那些被我們死記硬背的詩詞其實對我們的影響很大,那是我們比較初期的接觸古人帶給我們的一些美的感受。
讀古詞和讀書一樣,很多次當下讀的時候我們并不能理會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或者是意境。但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的多了,以及隨著自己的年齡增長閱歷增加,我們對那些前人告訴我們的事多了很多理解和懂得。我們自然也就明白了書中所講以及詞中所講了。
當我們淺顯閱讀的時候,如果想要弄明白古詞中的意思,我們都是借助老師來講解或者是書中的注解。
那么你還記得老師是怎么教你的嗎?教會你之后你感受到的詞中意境和長大后自己領悟的感受一樣嗎?
我自己的親身感受是:兩者相差甚遠。
也許老師會告訴你這首詞你需要明白哪一個字是什么意思才能在考卷中回答正確;
也許老師會告訴你這首詞是哪一位詞人寫的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寫的;
也許老師會告訴你這首詞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哪一句是名句可能會考要背會了。
但是
老師不會告訴你詞是有“平”、“仄”之分的,這樣古人吟唱才更有韻味,那種韻味甚至在沒有配樂的今天讀來都非常具有節奏感;
老師不會告訴你詞的“詞牌名”是如何而來的,是順嘴一說,還是名家尋思而取的?
老師不會告訴你為什么男性的詞人常常用女性角度寫詞?是因為詞必須由女人來吟唱嗎?還是因為涉及一些敏感政治的規避?
老師不會告訴你有些詞人是否會因為詞寫得好而被起了很多的綽號,甚至詞人的風流韻事都流傳出來了。
老師不會告訴你千古“詞后”李清照,還是一個“賭后”。
......
老師不會告訴你的還有很多,也許是因為應試教育的問題,也許是因為老師也有淺薄的時候,也許是因為老師認為:關于情愛風月、關于國仇家恨、關于風流韻事、關于美麗歌妓等等,中學生還是不要知道太多為好。
2.
老師不告訴你,有人告訴你。喜歡古詞的你斷不會錯過這樣一個挖掘宋詞背后的秘密的好機會的。
而這個人,就是臺灣淡江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主攻唐宋詞研究。擅長詞的文本解讀,探究詞作的意境與情感,對詞在當時的社會、文化中產生的意義尤其關注。現于淡江大學中文系、大華科技大學兼任講師的“林玉玫”。
她的新書《宋詞背后的秘密》,用六十個有趣的問題展開,可以一一為你揭開上面那些老師不會告訴你的宋詞秘密。
更加有趣的是作者林玉玫在這本充滿古詞的書中穿插了很多的現代元素。
比如:宋詞的熱門金曲榜。
比如:誰是最受歡迎詞人獎?
比如:誰是北宋最佳作詞作曲人?
比如:勁歌金曲和經典傷心情歌。
等等。
有時候,古人評古詩詞我們不愛看,也可以說是看起來晦澀。但是今人評古詩詞就顯得特別的貼近生活,易懂有趣了。這樣的與現代生活相連接的評古詞并不會顯得俗氣,反而能夠增加我們的感知力和參與度。
3.
宋詞,在古代雖也是一種文學表現形式,但是最簡單也會通俗的用法,大概就是配曲唱詞了。配著優美動聽的曲調,填上美麗哀愁的詞句。唱的人動情,聽的人也感懷。
其實和如今的歌曲形式差不多。如今的著名詞人:林夕、方文山等,哪一個不是才華和情懷異常出眾的人啊。
但是這本書中提到的“詞人如何用和韻、用韻、次韻來互相唱和?”讓我對古時候的詞有了另一種理解。
這樣唱和下來的詞又更像是一封封的信件,你傳給我你的心事,我傳給你我的無奈。
我一直很喜歡的,也是非常著名的,就是陸游的《釵頭鳳》: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詞中表示了陸游與他的前妻唐婉分離時的遺憾和無奈。當唐婉看到之后,也作了一首《釵頭鳳》來應和陸游: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這樣的兩首詞,多像是在互相傳遞書信以示自己的心境啊。
同樣的,很多唱和詞都代表不同的狀態,有的是表達相同的心境,有的是表達相互理解,有的是表示相互關懷,有的是互訴衷腸似遇知音,有的僅僅只是仕途不快的發泄罷了。
但是,無論是哪一種,詞人之間的那種默契,以及他們依賴寫詞來表達自己的那種狀態是我們今人少有的情懷。
如今,誰還會苦悶傷心了寫幾句美麗哀傷的詞呢?也許私下咒罵幾句或者是社交平臺直接互撕了了吧。在這浮躁的社會也該用用古人的智慧來凈化一下我們的狀態了,感受古詩詞中的美,是我們感知美的簡單捷徑。
4.
很早以前,我讀安意如對古詞的賞析,滿滿的都是女生那種愛恨情仇的故事描寫,細膩,充滿了感情,但是也過于主觀,能夠清楚的看出作者更喜歡誰更討厭誰。
后來,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雖對他的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神一般的信奉,但仍覺得解說的專業,稍顯枯燥和深淺不一。
如今,讀了林玉玫的《宋詞背后的秘密》,才知道還有另一種解說古詞的形式,以問答的形式,各種問題都十分吸引我們,無論是正文回答還是延伸知識中,都滿足了讀者的獵奇心態并且嘖嘖稱道原來如此。
之后,我們還可以去閱讀更多的關于宋詞的解說,我想,真正愛詞之人,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老師沒有告訴我們的關于宋詞的秘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