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擋兩部喜劇片火拼,《羞羞的鐵拳》和《縫紉機樂隊》在票房上伯仲已分
,但質量上大家還是各有千秋。《羞羞的鐵拳》在銜接上更像是舞臺劇,《縫紉機樂隊》更像是電影。這樣的銜接方式,可以看出大鵬在電影語言上的進步,比起之前的“煎餅俠”那種根本控制不住節奏和銜接,還在用拍網劇的方式來做電影。這一次,感覺大鵬學到很多很多,至少吧節奏和銜接做出了電影的質感,劇本完成度非常的不錯。雖然,它并不是一個特別有意義的故事。
有人說大鵬在賣情懷,我個人覺得這個情懷我買賬。我買的不是大鵬講的那些事情,我買的的是我自己對要搖滾曾經的熱愛與執著。我是不覺得就憑他在電影里面拿出來的那些所謂的“搖滾樂”就能搞定搖滾鄙視鏈上復雜的樂迷們,但起碼代表了很多搖滾入門的經典曲目,或者用很多經典曲目帶人入門。
搖滾音樂鄙視鏈
畢竟,這個年代的年輕人還是不太知道beyond有首除了《光輝歲月》之外更牛逼的歌叫《不再猶豫》,講心中故事不用那么想死小清新壓低了聲音放慢了節奏一頭一臉的苦逼,也可以引吭高歌,熱情奔放。他們也沒有想到,beyond還有一首歌,講的熱血沸騰,曲卻寫的十分隱忍鏗鏘,這就是《再見理想》。
我也不想說現在的孩子聽的歌都聽垃圾的,其實仔細聽一聽,還是有很多很不錯的音樂,詞曲都不錯。但是,我比較恐懼于現在的音樂在以這群小孩子為基礎粉絲的過程中,除了情歌和POP,漸漸喪失了很多表達,意義和熱血。
你可以說片中縫紉機樂隊的那幾位很矯情,不就玩個音樂么?你也可以說大鵬扮演的呈宮裝逼,不就是個夢想么?那么,我覺得可能你為自己的夢想,或者喜歡的東西可能真的沒有縱情追過。或者,你就壓根不理解夢想啊,音樂啊,熱血啊究竟有什么意義。對啊,就是意義,不是有什么用。我比較贊成丁總在電影里的觀點的:理想不能救命,但錢能。
理想能干什么呢?理想啊,能讓你在回憶起過往不在乎救命也不要命的追逐時淚流滿面啊。多少人懷念那種時候啊?因為再也不可能了。人嘛,身上的責任肯定是隨著能力提升的,責任越大,容錯率就越低,風險就隨著提高,最后,在風險與舒爽面前,還是會選擇舒爽而放棄風險。
所以,我一直都覺得,錢要賺,浪漫也不要丟。要創造一個更大的天地,把理想和錢都放進去,把錢賺了,也不丟掉理想。
這需要能力,也需要勇氣,更需要際遇。
有的人遇到了,更多人掉隊了。
但是沒有關系啊,不是輸了理想就輸了全部,生活始終要繼續,也容不得我們矯情。
所以我們需要一些電影啊,音樂啊,時不時告訴我們有些說了再見的理想其實還在我們的心里。
就算我們放棄了,還有些不知死活的矯情的年輕人還在努力著呢!
他們勇敢向前的背影,閃著光,像極了昔年自己的模樣……
《縫紉機樂隊》給我們的啟示:
1、現在東北夏天穿貂皮可是坐實了(笑……)
2、東北普通話之于南方人相當自帶笑點!
3、有時候,你對一個器物的欣賞另外一個角度看往往很污。
4、理想這個詞說來太矯情,可實踐起來,真的挺熱血的
5、不要忽略一個老年人對愛好的追求,無論是吉他搖滾還是廣場舞。
6、所有答案都不確定的時候,就選C吧,這個可以很搖滾。
7、80后的外國搖滾啟蒙:槍花,涅槃,性手槍,邦喬飛,列儂,米塔里克……
8、都說建國總演技差,說句公道話,幾個鏡頭幾句臺詞,你還能看得出演技來?看腿就好了啦~
9、昔年的搖滾少年們啊,雖然你不與時俱進的聽搖滾了,剪了長發,賣了吉他,像個老實人一樣過活,可是,聽到那些曾讓你躍然的樂曲,你還HOLD住嗎?怎能不淚流滿面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