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太長,作息太亂,以至于看到這樣的內容,忽然有點……
錯過了什么?????
整理一下:
——9月29日,大鵬自導自演的第二部電影《縫紉機樂隊》上映;
????豆瓣上,《縫紉機樂隊》評分6.9;
????貓眼評分好一點,但排片就跌的厲害了——36.9%到7.7%(大鵬發了朋友圈后又升了一點點,反正,國慶到這么多片子里它目前只是排片第四。)
——10月2日凌晨,大鵬在朋友圈發了開頭的那段話(微博上是沒有的)。
圈重點:
1、《縫紉機樂隊》目前“現狀艱難”(10月3日已票房破億);
2、他認為,很大原因是由于上一部作品《煎餅俠》導致了自己的口碑透支;
3、他希望,喜歡的多夸夸,不喜歡的多包容,但重點是讓更多的人看到。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2015年大鵬的導演處女作《煎餅俠》上映,他的朋友圈是這么寫的——
2015年7月17日首日票房破億;
大鵬:我擁有夢想的力量,抵抗懷疑我的目光
7月18日票房破3億;
大鵬:中國電影的新紀錄;
(PS:當天,《捉妖記》、《煎餅俠》、《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三部影片創下了4.4億的總票房紀錄,打破了《速度與激情7》上映首日創下的3.83億的票房紀錄。)
7月19日票房破4億;
大鵬:哎呀媽呀!
7月20日票房破5億;
大鵬:媽,我好像要紅了。
只是兩年……哪里出了問題?
【這是回憶小馬甲】
見證、及格、天空以及BEYOND等等
當年《屌絲男士》大熱,搜狐的朋友給我寄了本書——《在難搞的日子里笑出聲來》。作者,大鵬。扉頁上還有大鵬親筆的“TO簽”。其實,我當時沒看幾集《屌絲男士》,知道“大鵬”是因為他做過搜狐音樂的編輯。
因為“TO簽”看的書,也因為這本書再回過頭去看《屌絲男士》。所謂“生活才是最精彩的電影”,大鵬是很典型的中國夢式成功——簡單,努力!比如他在書里解釋為什么《大鵬嘚吧嘚》微信的每段語音正好在第60秒說完,因為他每天晚上都會說很多遍……
“每多說一遍,對時間的掌握就更精準一些,這里面并沒有什么秘訣”。
第一次見大鵬是《煎餅俠》的宣傳會。當時,他為了這部電影導演處女作已經跑了20多個城市的路演(實際是31個城市118家221場見面會)——這什么概念呢?若干年后親身經歷就發現,每天跑一個發布會加五六家電影院,寫稿、理圖、對行程等若干事項中抓緊時間吃個飯折騰到凌晨兩三點再清晨四點起床趕最早的航班因為最便宜最準點飛去下一個城市,三四天后基本不知道身在何地。
大鵬,真的是路演楷模!
《煎餅俠》上映前三小時,他在朋友圈寫:“星爺說沒有夢想就都是咸魚。”
《縫紉機樂隊》的故事發生在集安,那是大鵬的家鄉。他的父親是工廠職工,母親是市評劇團的主角。大鵬的音樂啟蒙全賴母親在家的一次次練唱。
小學的時候,爸爸想讓大鵬學二胡,但二胡老師說他手太短、學二胡不科學,于是轉去學小提琴,可少年宮的老師卻說,“你的小提琴水平和班上其他人比起來,有很大的差距。你不太適合學音樂,以后可以試試去報別的班”。
“我一直忍到走出少年宮才哭,回家跟我媽說,我不喜歡學小提琴,以后不要學了……”
小學五年級,班級大合唱,老師挑大鵬站在最前面——
“我以為是自己唱得最好,后來才知道是因為個子最矮。”
初一,大鵬的一個表叔考上了吉林農大。放寒假的時候,表叔拿回一把吉他,彈得算不上好。因為他也才學了不到半年,“但是唬我足夠了”。那年春節,大鵬用80塊壓歲錢買了一把吉他。沒老師教,大鵬就自學。
“就算只有我一個人在家,我也要把自己‘關’在廁所里練琴,因為廁所里有回音,琴聲和歌聲都更加好聽。我經常會抱著吉他在馬桶上坐上好幾個小時,導致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形成條件反射,如果不抱吉他都拉不出來。”
勵志吧!他還很有頭腦。
上初三,大鵬出了自己的第一盒專輯,叫《標準戀情》。磁帶封面是自己設計的,到打印社打印出來包裝好。他還和街頭擺小攤賣磁帶的老板說好了分成,但很多天過去了,一盤都沒有賣出去。
又被打擊了!過了幾年,大鵬決定在集安市舉辦一場演唱會——
“我把這個想法首先告訴了一位學姐,她叫錢環宇,那一年我高一,她高二。我為什么先找到她呢?因為她在我眼里非常有組織能力,也非常喜歡音樂。她通過書信的方式加入了一個全國性的BEYOND歌迷組織,定期會收到一些BEYOND的簡報資訊,有時候她會借給我看,讓我非常羨慕。”
這場演唱會叫“告別的見證”。“見證”是大鵬組的樂隊的名字。
見證樂隊的第三位樂手是一個彈電子琴的小女孩,隔壁班的,不僅會彈,關鍵是家長還不反對。
????《縫紉機樂隊》里,琴鍵盤手是彈電子彈得不錯的小女孩希希。
缺一位貝斯手,大鵬想起了表叔。當時,對方已經從吉林農大畢業回到集安政府工作,但是已經很久沒有彈吉他。
“我說,‘那正好,忘了吉他吧。恭喜你,你現在是貝斯手了’。”
大鵬還讓媽媽幫忙,在評劇團搞到些電聲樂器。
樂隊成型后每個周末都在教室里練習……
“幾個月后,我們已經可以演奏十幾首歌曲了,大部分都是BEYOND的,我是主唱。”
????《縫紉機樂隊》里看到BEYOND,瞬間秒懂!
“演唱會的海報是我聯合班級里語文最好的同學們一切設計的,回報就是免費得到我們的演唱會門票。門票也是我們自己畫的,定價兩塊錢一張,買兩張以上會有優惠……”
演出場地是學校附近一個新開的錄像廳。老板要收場租,但熊孩子哪有錢?
“我們說如果演出成功了,所有的觀眾都會記住這里,對他的生意也有好處。老板一開始不同意,非要收錢,我們又想了一個辦法,說他可以在演出過程中向觀眾賣酒水,應該會比他開一晚上錄像廳還賺錢,他就答應了。”
《縫紉機樂隊》的最后10分鐘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搖滾演唱會,也是全片最燃的部分。
大鵬的自傳里,見證樂隊的首唱兼告別演唱會是這樣的——
“那場演出實在太火爆了。集安市本來就不大,人們口口相傳,說終于出現了一支本地搖滾樂隊,而且唱完就解散,大家都想來看個熱鬧。原本只能坐三百人的演出場地,最后硬塞了也不知道多少人,擠得水泄不通,每個人都站著……
一直到所有的歌都唱完了,人們還不肯離去。我們的同學、朋友、不認識的人,陸續上太長了幾首歌,我們樂隊給伴奏,一篇狂歡,我甚至都忘了那場‘告別的見證’演唱會到底是怎么結束的了。”
????告別見證演唱會。
見證樂隊解散之后,大鵬很快又組件了一支新的樂隊——及格樂隊:
“主要是想諷刺一下那些對搖滾樂有偏見的人,告訴他們雖然我組了樂隊,可是我學習成績一樣可以很好,還不至于不及格。”
最火的時候,及格在當地辦過上千人的露天演唱會,還去酒吧巡回演唱。大鵬在書里寫:
“及格樂隊是那座小城的傳說,到現在都沒人能超越。”
上了大學,留著長發、穿著緊身褲的大鵬又在學校里組建了第三支樂隊——天空樂隊。有個隔壁學校來的,彈得一手好吉他,唱的也比大鵬好,“所以順理成章地被我淘汰了。若干年后這個家伙參加了《中國好聲音》,他的名字叫金志文”。
大鵬還在學校(吉林建筑工程學院)成立了吉他社,免費教人彈吉他唱歌——“教材是自己編的,里面全都是我寫的歌”。
愛音樂到這地步,自然是想出唱片的。
大鵬從吉林到了北京。一家唱片公司愿意給大鵬出唱片,但制作費自理——15萬!大鵬回到集安老家只湊了三萬八。后來,合同是簽了,但唱片公司的老板們跑路了。
大四下半學期,大鵬被老師介紹去天津塘沽一家外貿公司工作,每天就是盯著把煤炭裝上輪船。偶然間在廣播里聽到BEYOND樂隊將會在天津的某酒吧舉辦演唱會,他開心地從塘沽坐火車到天津,買好票早早守在酒吧門口,原來那只是葉世榮的個人歌友會——大鵬被忽悠了。
“不過我也點兒也不失望,只要能見到他們任何一個都好……
看見葉世榮本人,我直接愣在原地,呼吸都停止了。由于正好擋在她的車前面,我被就把的保安粗暴地推到了。一切好像電影里的慢動作,我一邊下墜,一邊喊出一個口號:“BEYOND不死!世榮加油。”
????大鵬在《百變大咖秀》上模仿過黃家駒。
“那天晚上的場景我終生難忘。葉世榮唱了很多首BEYOND的老歌,我分別打電話給遠在家鄉的、曾經和我一起組件了及格樂隊的固守、鍵盤手、貝斯手,讓他們和我一起聽,淚流滿面。”
大鵬回到塘沽就辭職了。
2004年4月17日,他開始北漂。
【煎餅現在時……】
你的夢想是什么親
自傳里,大鵬曾寫到老師當年那句“你不太適合學音樂”對自己影響很深:
“我覺得自己適不適合做一件事不應該是別人去評價的。但是,你認為我會立刻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們的評價是錯誤的嗎?并沒有,我很聽話地報了繪畫班。”
那么愛音樂,大鵬的導演處女作《煎餅俠》講的卻是一個從小夢想做英雄的LOSER拍攝電影《煎餅俠》的故事。
但畢竟是報了繪畫班還依然做著歌手夢。瞧!《縫紉機樂隊》來了。
此刻的大鵬已經不再是“屌絲男士”了。《縫紉機樂隊》里,他怎么看都是“史蒂芬-周”(周星馳)的克隆版——當然,大鵬也有資格史蒂芬一把,《煎餅俠》的票房破10億,給投資方帶來的凈利潤在3億以上。????
《西游降魔篇》的時候,史蒂芬-周說“我的理想是被美女追”;《縫紉機樂隊》里,娜扎主動親了史蒂芬-鵬——有聯系嗎?沒有嗎?有嗎?呵呵,我就是想說一下而已。
但這個KISS除了告訴你大鵬飾演的這個音樂經紀人程宮曾經手指受傷無法再彈吉他之外。程宮的背后還有什么故事?沒有了。
這是《縫紉機樂隊》無法打動我的原因。
在這個市儈經紀人程宮幫小鎮青年胡亮(喬杉飾)守護大吉他、臨時組件樂隊的故事里,我們的確看到了一群奇葩因為音樂聚在一起——追尋愛人來到集安的鼓手炸藥(李鴻其飾);失戀的叛逆富二代貝斯手丁建國(娜扎 飾);被迫放棄搖滾的老中醫吉他手楊雙樹(韓童生 飾);難擋媽媽望女成鳳好好學數學卻擋不住音樂夢想的鍵盤手希希(曲雋希 飾)。
每個人都自己的無奈,但呈現在電影里的呢?多是“很愛音樂”“狠狠愛音樂”AND“搖滾不死”的吶喊。
就近對比《歡樂好聲音》。豬媽媽羅茜塔參加合唱團,是一個家庭主婦如何被瑣碎的生活蔑視卻又通過實現夢想樹立另一個自己;少女艾什代表如何在權威壓迫之下沖破桎梏、找到自我;小象米納告訴我們,不要因為害怕而放棄自己的追求;不愿子承父業的猩猩強尼則是最傳統的通過實現夢想證明自我。
看《縫紉機樂隊》難免想起《歡樂好聲音》,還有《海角七號》。但不論是炸藥、丁建國、楊雙樹、希希,還是胡亮,卻連“馬拉桑式”的努力都沒有。而一群性格迥異的人走到一起居然可以立刻無比契合地排練出一首新歌,這種一碰即和的完美更讓影片少了戲劇化的玩味——《海角七號》里,一群奇葩始終無法在排練時彼此包容,以至于阿嘉根本不知道演出的第二首歌是什么,以為要砸鍋但他們又無比默契。
而明明是胡亮找來程宮幫他實現音樂夢想,電影后半部分干脆變成了“程宮,你的夢想是什么”。這種失衡也讓“縫紉機樂隊”顯得有些尷尬。
多少人有音樂夢想?坦白說,我沒有。但是,成長路上的酸甜苦辣每個人都有。所以,《煎餅俠》演的一般、導的一般、故事那么段子,都能讓戳中很多人——帶著演員夢想北漂卻演了7年死尸,畢業后一直演不上主角,推銷報銷卻被人罵電話騷擾,在成功中得意忘形在失敗中歷經世態炎涼……
而無論你表面多么成功,夜深人靜時,多少會有些寂寞空虛冷。像柳巖那樣——“這么多年,別人就會說,柳巖什么都不會,就只會借胸上位。”或是像大鵬這樣——
《煎餅俠》在視頻網站的彈幕,網友是這么寫的——誰沒有夢想呢?????
《縫紉機樂隊》,感動程宮放棄RMB回來完成大吉他演唱會的是什么呢?每天晚上去開大車的喬杉?這個角色,個人認為從選角就錯了——胡亮,可以搞笑,但搞笑必須油膩么?更別說中戲畢業的喬杉居然演不過“吉林皇家建筑學院”畢業的大鵬。是大鵬演的太好?還是選角選的太爛?
你看史蒂芬-周的電影,吳孟達從來不會輸給周星馳。
出問題的不止演員、表演,關鍵還是劇本。類似“怎么就把你送到我床上”這樣的臺詞和以往我們最貶低的王晶鬧劇里那些屎尿屁也沒什么高低之分——都是惡俗。
講笑話這件事,太刻意了就不好笑。橫向對比《羞羞的鐵拳》,我不覺得這部電影有多好笑,但靠劇情而不是段子推進的喜感首先就高了那么一點點。
其實,《縫紉機樂隊》的很多缺陷在《煎餅俠》時就存在。比如抖包袱全靠打嘴炮,段子基本春晚,笑點基本老舊,再比如缺乏好的場景調度設計,各種看著不像電影。但是,戲中戲的設計,加上明星都是真名演出,會讓你覺得《煎餅俠》誠意十足。
????《煎餅俠》里,曾志偉的臺詞,換在港片,區別不過是吳君如來說,還是苑瓊丹來說吧!
而最后古惑仔亮相的那一幕,是隨便加的彩蛋嗎?群頭說他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和鄭伊健飚戲——
再來看《縫紉機樂隊》,片尾演唱BEYOND《不再猶豫》的時候,對70、80后的確是回憶殺,但前情鋪墊都沒有的出場,對90、00后來說難免是“冷漠”。
說起來,程宮為什么在北京街頭看到那對騎行的夫妻果然在摩托車上插了大旗在街上宣傳,突然熱血沸騰,立馬回到集安讓樂隊回歸。其實,這點在大鵬的自傳里可以找到端倪——
1999年的暑假,大鵬跟好友去大連。回程的時候,錢只夠買到到沈陽的票。大鵬走到一個廣場賣唱,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小男孩走過來說愿意當托兒。
“那天我和小男孩兒一起賺了幾十塊錢,中午的時候我還請他吃了一頓盒飯。小男孩說他想到辦法幫我了,可以回家去和爸媽要錢,但是他沒錢打車,只能從我手里拿走了十塊錢。臨走時他還夸我的帽子很漂亮,很自然地戴在自己頭上坐進出租車,叫我等著他。我等到天黑他都沒有再回來。后來和康斌將其這事兒,他覺得我是被騙了,可是知道今天我都覺得小男兒不會騙我,可能是她的爸爸媽媽不允許他再出來了。”
其實,大鵬本身就是一個遠比《縫紉機樂隊》精彩的IP。
最后來聽首《縫紉機樂隊》的主題歌《都選C》。歌詞里有一段是這樣的——
“此刻我怎么可以輸給你,所以我每一個都選C,
就用最輕輕松松的一筆,毀掉你所有的問題……”
其實輸掉了又怎樣呢?關鍵是知道自己輸在哪里。下次再來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