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樂隊》這部電影,網上褒貶不一,其實我是顏狗,起初去看這部電影說實話我是沖這娜扎的顏值去的,沒想到它會我瘋狂的想刷第二遍乃至第三遍,當然了我也確實這么做了。
電影名“縫紉機樂隊”剛開始看到確實是感覺很奇葩,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這是程功(大鵬飾演)媽媽為了捍衛他的搖滾夢在街邊用縫紉機一腳一腳踩進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音樂學院。
這是一部能讓你哭著笑的喜劇。
國慶檔有兩部喜劇,開心麻花的《羞羞的鐵拳》和大鵬的這部《縫紉機樂隊》,我都看過,私心認為,這一部要比鐵拳更有誠意。跟夏洛特煩惱一樣,鐵拳也滿是笑點,但是笑過之后,留下了什么呢?而在大鵬的這部電影里,在“有點土”的笑點里,我感受到了他的情懷。
這部電影主要就是圍繞胡亮為了搖滾夢,為了保住他信仰的大吉他,連哄帶騙的把大鵬請過去給他當經紀人,組樂隊在吉他公園演出。
主唱兼吉他手:胡亮,“絕‘逗’滾王子”,一名平凡的修車工,卻從小就懷揣搖滾夢,并愿“豁出一切”捍衛家鄉搖滾公園、延續搖滾精神。貝斯手:丁建國,樂隊的“顏值擔當”,“酷、拽、痞”,在和樂隊成員們的逐夢之路上,和經紀人程宮逐漸交心,由此引出了兩人之間至關重要的感情戲。鼓手:炸藥,為了尋找他的麗麗來到了集安小鎮,組樂隊為了引起失聯的麗麗注意。吉他手:楊雙樹,是搖滾老炮,曾風靡一時的吉他大帝,雖然是位婦科醫生,但搖滾夢想一直藏在心里,偷偷的彈吉他。小小鍵盤手:希希是爸爸的夢想寄托,也是希希的夢想,雖然黑帶高手媽媽一直在阻止但還是擋不住追夢的力量。每個人都有音樂夢想而走到了一起。第一次排樂隊作品,只有兩句歌詞,最后經紀人急了拿出以前自己寫的歌《都選C》他們用它唱在大街小巷,敬老院,小學校園,建筑工地
樂隊人氣一直在飆升,受到了政府的邀請去吉他公園演出,地產商丁建國的父親為了順利收地欲收賣大鵬。大鵬為了丁建國放棄了所有人音樂夢以致吉他公園被拆。挖掘機拆大吉他的場景敲碎了所有人的夢想,胡亮沒了守護的大吉他像沒翅膀的小鳥,不愿意再彈琴唱歌。
大鵬還回胡亮五十萬經紀傭金回了北京,一天偶然的堵隊看見機車隊插著他帶的《縫紉機樂隊》插旗廣告后覺得不能就這樣放棄,連夜搭出租從北京趕到集安說服胡亮按時在大吉他下表演。這時的胡亮和樂隊的其他成員都已經打算放棄時大鵬把樂隊拉了回來。
去大吉他下演出的路上被發財哥帶人堵路歐打,這場群毆場面據說大鵬拍了7天,最后打架都打成真的了,都是往死里打的。登上大吉他舞臺上時沒有一個觀眾,他們唱著一開始只寫了兩句詞的原創歌曲,從沒人唱到現場出現成千上萬人。吉他手楊雙樹邊彈邊激動的落淚,電影演到這里我覺得點燃了每個人心中的夢,很燃很燃,就像大鵬在宣傳時說的:“我是小人物,有些小夢想,實現它,挺好。這時我摸完了紙巾,已感動成淚人。
電影中演出結束用Beyond樂隊的《不再猶豫》現場幾百名樂手同時演奏,說實話看到這個場景我是被震撼到的,當黃貫中出來的時候我簡直激動到想要尖叫。
片尾曲是Beyond的《再見理想》看了演員表我才發現有冷血動物的謝天笑,唐朝樂隊,二手玫瑰樂隊,等國內知名的搖滾樂隊參演。看完《縫紉機樂隊》我覺得這是大鵬實現個人音樂夢想的動機,他把自己的音樂夢想搬到的銀幕上,這是大鵬的夢也是大多數玩樂隊人的夢。
大鵬的電影到后面總是笑中帶淚的,笑著笑著就哭然后又笑,就像重新活了一次那樣,真實的 ,按照自己意愿活了一次。這個世界上,我們唯一不能欺騙的,是自己。歌詞說究竟為了什么而存在,你只要聽你的心為什么而澎湃。
我們都不缺理想,甚至很多人都說過理想。我們卻很少看到有人為理想奮不顧身的樣子,所以才會深陷在電影的熱血里無法自拔。當程宮在舞臺上唱響不再猶豫的時候,我就像看見了期許里歷盡千帆成功加冕的自己。我想,你看,我們依然還是有渴望的,依然想要熱切的活著。
電影里的最后胡亮說我們集安的每個人都是樂手,所以在倒下的搖滾公園里他們依然奏響了樂章,而我們又何嘗不是人生的樂手。生活就算倒下,我們也應該相信我們必將重獲新生。關于電影就想說到這里,真的超級燃,為大鵬打call,為娜扎打call,為縫紉機樂隊瘋狂打call。
驢得水:談如何毀掉一個時髦女青年
有些電影看完就完了,有些電影看完,還讓你想很久。
看了開心麻花第二部電影《驢得水》,讓我想了很多。
《驢得水》,故事架構在1942年的民國年間,幾個知識分子,立志改變中國農民的“貧、愚、弱、私”,在中國某偏遠缺水山區,自建一所小學,在窮山溝里支教。
學校有一位校長,兩位男老師,一位女老師,還有校長女兒和一頭驢。
由于缺水,需要一頭驢來運水,他們以“呂得水”為名,虛構了一名教英語的“呂得水”老師向教育局多領了一份薪水,用于改善教學條件和老師們的生活,而“呂得水”的真實身份是一頭驢:“驢得水”。
電影以“驢”為名,講的卻是琢磨人的事兒。除了“驢得水”老師沒有任何污點記錄,其它的人都不那么完美:
老念叨“做大事不拘小節”的孫校長,做寬厚、樂觀,但遇事也軟弱,容易妥協;周鐵男:講義氣,但總是罵罵咧咧,橫沖直撞;裴魁山:小心謹慎,精明務實,出事必先自保。還有,獨立、時髦,愛自由,最后成了犧牲品的女教師張一曼;以及天真、耿直的校長女兒孫佳,一開始淳樸憨厚而后發狠報復的銅匠。
男老師裴魁山,喜歡張一曼;男老師周鐵男和校長女兒孫佳,兩小無猜。
電影開場,幾位老師插渾打科,笑聲不斷,各有性格,也其樂融融,……孫校長領著大家,逃離大都市,在小山坡過著“天高皇帝遠”的窮樂生活。
打破了這“烏托邦”般平靜的,是教育部的一封電報,特派員要來視察,尤其是考察“呂得水”老師。
緊接著,為了瞞住這事,用一個謊,堵另一個謊,麻煩事一件接一件,環環相扣,……就這樣,影片笑著開場,哭著收尾。
電影里的人沒有哭,看電影的人有種想哭的感覺。看完電影,我一直在想,這部電影到底在講什么?
有看到人無完人,但真實得就像我們自己。有看到美麗的謊言,一錯再錯,底線一再失守。但在觀影的時候,我居然心里大罵鐵男不該這么不成熟對特派員講真話,抱怨孫佳太不懂事,老暴露實情。
有看到弱肉強食,剪刀與槍的對決,人性經不起生死的考驗。就像向來叛逆不低頭的鐵男,也會在槍彈面前跪地求饒,并說自己是條狗。一向淳樸的銅匠,瞬間會變得那么狠毒。
影片的場景沒離開過山坡上的學校,故事構架在1942,但其中的內涵讓人想到很多的現實。比如:官員拿回扣,下級蒙上級,……對了,還有男女關系。
然而,閃現在我頭腦中,揮之不去的是:瀟灑、獨立的一曼,最后居然瘋了,一聲槍響(大概是自殺了),讓一部喜劇,悲涼而止。
這個燙頭卷發,旗袍開著很高的衩的時髦女教師,她只不過是想想按自己的想法過一生。
她給人感覺浪蕩風騷,內心卻單純善良。她高興就約個炮,不需要誰負責,也不對誰負責。
她的原則是不傷害別人,也不受人束縛,為了“顧全大局”,保住學校,她和銅匠“搞了破鞋”,但也成了“顧全大局”的犧牲品。
當然,這種時髦的觀念,即使放到現在也太超前了。魁山羞辱她,銅匠仇恨她,校長也不會為她挺身而出。
一曼看似“隨便”,實際上她有她的底線。她不依附于男人,也意味著男人無法控制她。
“講個笑話,你可別哭”,任素汐飾演的一曼,是開心麻花這第二部電影作品的靈魂。幽默中有酸楚、荒誕中見現實,她是核心。
得不到,就毀了它。也許是最壞的人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