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天,我像平常一樣坐公交車來到學校。課前,韓國小男生跑進來給了我一個東西,笑著說Happy Birthday !不等我反應過來,就一溜煙走了。
想起來了,之前聊天不經意間說到我的生日很快要到了,就在我剛到英國的這個月底,不小心透露了具體日期。
拿起手中塑料紙包裝的小東西,原來是一個穿著朝鮮古代服飾的女孩玩偶,背后有個小磁鐵。
我眼睛突然有一點濕潤。沒想到異國他鄉剛認識的比我還小幾歲的小男孩,同為遠離故鄉的小留學生,平時都吊兒郎當的樣子,會如此有心記得我生日?;蛟S不值多少錢,但這時候手里握著的小東西感覺無比厚重,不斷發出一陣陣暖流穿透我的胸膛。
這是我成年前最后一個生日。尷尬的月份,每年都是接近期末考試的日子,客觀上不可能敲鑼打鼓地慶祝,主觀上我也從來不想過生日,不想別人很刻意地準備禮物,搞一些虛情假意的生日會招待一群不熟的阿貓阿狗及他們的朋友。我現在還是很難理解有人會在K王或M2包房里過生日,不是給Thomas和Lisa送錢么。
所以這天本來也毫無期待,即使這一年沒有復習的壓力,我沒有告訴Clare,沒有告訴David,不需要蛋糕,不需要吹蠟燭,只想安靜地自己陪自己度過,卻被韓國小男生弄破例了。
這個小玩偶到現在還貼在爸媽家的冰箱門上面。
天氣逐漸熱了起來,可以穿短袖了,夏季的英國海濱很舒服,到處散發著熱情洋溢的氣息。街上的男女都輕裝上陣,仿佛隨時準備跳下海去沖浪。我驚奇地發現每個年輕英國小姑娘都不介意把bra帶子露在吊帶衫外面……她們的身材有些很勻稱,略比國內女生壯一點,有些胖得很夸張,皮膚一般比較干,有時候陽光照耀下會發現身體上有很多金毛……
有一天,上課路上看到海邊人潮洶涌,不時傳來震耳欲聾的音響噪音,我以為是在抗議游行什么。問David,他說是每年夏天都會舉辦一個DJ的音樂節,好像他是本地人,在英國很紅,記得很清楚David說他叫DJCook,不知道他在200X年世界百大DJ排行榜是第幾名……當時Avicci還在讀小學吧,Daft Punk應該還沒帶上頭盔,David Guetta伐曉得了組撒……
當時不太聽歐美流行樂,出國前就知道Britney Spears,BackstreetBoys和其他幾個什么boys和girls,更不要談這么前衛酷炫的電子音樂,所以下課還是乖乖回家了,沒有欲望去加入他們的party。
現在想起來好后悔,這么純粹的狂歡就錯過了,好像還是免費的。哪像現在上海隨便來個歐美歌星門票就要好幾千,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或什么草莓音樂節都擠爆了,各種妖魔鬼怪刷屏朋友圈,然后再去MYST或K王第二場。音樂肯定比Mook里面DJ敷衍mix出的奇葩節奏專業好聽多了。
第二天早上看當地小報,頭版放著一張石灘上地毯式堆滿酒瓶餐盒等垃圾的照片,想必這個仲夏夜的海灘發生了不少故事吧,真可惜沒有去蹲點。
后來還真看到過一回抗議游——行,一大群人浩浩蕩蕩占據了主干道,每個人表情都不嚴肅,像開party,口里念念有詞??吹脚谱由蠈懯裁磃ight anti-fox hunting,我想什么玩意,抗議反獵狐?問David,他說是政府出了個什么禁令,禁止以狐貍為打獵目標,英國人民就不爽了,還有一段什么歷史,忘記了。我心想,當地人日子太舒服了,真是吃飽了撐的。
不記得過了多久,我才敢突破二點一線,試著一個人出街去看看。我從語言學校沿著海邊,按著地圖,走了一刻鐘來到了市中心核心地帶。這座小城的馬路多半是有坡度的,根據國內學校的地理知識,知道這種地形叫丘陵,商店就挨著斜坡排列著。最醒目的是幾個銀行,Barclays,NatWest,HSBC,LloydsTSB,我只認得HSBC,之后到的每一個城市市中心幾乎都有這英國四大行。還看到了Boots,藍色招牌,進去逛了下,賣一些小姑娘用的東西。旁邊是Body Shop,綠色招牌,賣一些看似很健康的護膚品。這些都和我沒關系,繼續游走。
走走停停,來到了一個紫色招牌,寫著大大GAME字樣的店鋪,這才是屬于我的地方。興奮地進門,等不及看看當地人玩的是什么游戲。看到架子上在賣PlayStation 2主機,價格比國內的水貨貴好多。旁邊放著很多游戲,基本都沒見過,有一些看上去像日本游戲,但都是英文,很歐美本土化的感覺。一看游戲光盤價格,要二三十英鎊,人民幣就是三四百元,真是貴的離譜,突然覺得中國學生好幸福,想到國內最早買到的游戲CD是25人民幣一張,當時都覺得貴死了,再后來慢慢降價到出國前變十幾塊,當然,這些都是盜版的……
繼續探索,看到架子上放著PC游戲《DiabloII》,知道這個游戲但沒玩過,其他電腦游戲很少,沒有主機游戲多,也差不多二十幾英鎊的價格。感覺英國人更偏重主機游戲,國內是PC游戲主流,我是二者皆喜歡,可惜都沒帶過來……
再稍微走了走,沒有什么再想逛,第一次探路就這么淺嘗輒止了。
又過了幾天,一個周末,又想去逛逛,這次想買點什么,如果不是很貴的話。坐公車到了上次止步的地方,往深處摸索。來到了一個叫Churchill Square的購物中心,附近有一家店叫Topman,名字感覺很霸氣,走進去發現原來是賣男裝的,風格是我從來沒見過的,用現在的詞,很高端大氣上檔次。
其實我一直是一個很注重打扮的人,出國前媽媽會陪我到南京東路逛街,通常是先到第一百貨商場隔壁新樓的6樓運動城,看看有沒有喜歡的籃球鞋,媽媽很疼愛我但也控制買的數量,一年一般一、二雙新鞋子,Nike或Adidas,500-1000塊左右,每年到差不多的時候我就會去同她嘬。每次心情最舒暢的時候就是穿著嶄新籃球鞋去學校招搖過市,雖然我一點也沒有運動天賦……
然后去5樓的玩具店,看看有什么新坦克模型,基本只能過過眼癮,讓媽媽買是不太可能的,哭也沒用,除非有什么重大優異表現。樓層當中搭了很大一片的小跑道,很多小孩子在用四驅車跑??催^《高智能方程式賽車》后我就迷上了四驅車,在小區老婆婆那里買了很多,估計是城隍廟批發來的冒牌貨,玩壞了很多,媽媽就再也不幫我買了。那時候還沒地方有這種小跑道,這時候只能干看著流口水。
在早些小學時候,那時候動畫片《特種部隊》風靡,和媽媽嘬了好久次才肯幫我買特種部隊小人玩具模型,在第一百貨老樓,還記得很清楚,10元一個,我夢想把全部上百個人物買齊,媽媽卻只肯給我買四個,當時看到旁邊一個小屁孩的土豪爸媽,幫他買了很多很多,最后拿不動用繩子把模型包裝板子串起來帶走,那之后我羨慕嫉妒恨了好一陣。最后只好在小區老婆婆那里偷偷買怪怪的小人,頭,手,腳是不同服裝風格的,現在知道也是冒牌的,叫山寨貨……
等稍微有點時尚意識了,開始關注到班尼路的衣服,然后又知道了佐丹奴,覺得更好看,就拋棄了班尼路。逛完第一百貨新樓,媽媽會陪我到南京東路浙江中路的佐丹奴旗艦店,她對衣服態度比玩具寬容很多,不控制我買多少,不知道報復還是什么,那時候送了好多錢給佐丹奴,現在Topman里面就穿著佐丹奴的衣服……
來到Topman如獲至寶,仿佛每一件我都喜歡,比佐丹奴酷多了。看中一件淡藍色短袖,點綴著一個個白色小圈圈圖案,很有設計感,愛不釋手,忐忑地看了看標簽,30英鎊,如釋重負,雖然不便宜但比想象中好,去更衣室試了下,很合身,很是欣喜。再兜了褲子,看到一條黑灰色牛仔褲又很喜歡,換上了感覺不錯,大腿小腿都很貼身,褲腳一點點外張,50磅。當時不懂這就是slim fit概念,不過當時那條褲腳像喇叭褲……如果是小腳褲就更好了。又挑了兩件短袖和一根項鏈,開開心心去買單。
這是我幾個月來最大一筆開銷,后來回到住處又很內疚,不好意思和爸媽講,于是多背了幾頁英語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