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能錯誤地批評孩子
雖然卡爾在小時候犯了許多錯誤,我也常常因此而批評他,但我可以肯定地說,我從未有一次錯誤地批評他,而且每一次我都會讓他心服口服。
比如,在某些時候,我突然發現兒子對學習的興趣大為下降這時,我的頭腦中反映的信息不是“這個孩子不勤奮學習”,而是“卡爾怎么啦?他遇到什么問題或不愉快的事了嗎?這時,我并不是馬上去訓斥他,而是等到一個合適的時機耐心地和他交談。
一次,我發現卡爾捧著書保持了一個姿勢很久,他表面看起來是在學習,實際上書好長時間沒有翻動一頁,他是在發呆。
等他休息的時候,
我故意這樣對他說:“無論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三心二意,不但任何事情都做不好,還是在浪費時間和生命。”
聽我這樣說,卡爾紅著臉小聲地問我:“爸爸,你看出我學習時走神了?”我一本正經地點點頭,然后問他:“卡爾,你一直是個愛學習的孩子,可今天怎么突然發起呆來了呢?是不是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不,爸爸…”卡爾想了很久后對我說,“我仍然很喜歡學習,我覺得學會更多的知識會讓我產生更大的滿足感,只是.......”
我想,卡爾的內心中一定有什么自己不能解開的疑問,于是安慰他道:“只是什么呢?沒關系,告訴爸爸,爸爸會幫助你的。”
卡爾終于說出了心里話:“爸爸,我突然感覺到很困惑,我學那么多知識到底有什么用呢?你想想看,學木匠活兒可以具和建造房屋,學鐵匠活兒可以制造炊具,可我學了那么多詩歌和外國語言又能做什么呢?難道只是證明自己博學嗎。”
對于當時年齡還很小的卡爾來說,這的確是個難題也是我對他進行更深一層教育的好機會。
所以,我先背定了他的行為:“卡爾,你能問出這個是明你是個愛考的孩子。爸爸可以幫你解類這個疑問,你慢給你分析。“首先,沒有知識,我們能做些什么?如果不懂力學,我們么知道建造一間房屋需要多大的木材去支撐它呢?如果不懂數學我們怎么知道需要多少材料呢?如果不懂設計,我們怎么知道種房屋構造更合理呢?如果我們一點兒審美知識都不具備,又怎么能建造出漂亮的房子呢?那時,恐怕我們只能天天對著木頭發呆了,到那時,沒準兒我們自己也會變成一塊木頭呢!”
我將這些道理以活潑有趣的方式講出來,卡爾聽得“嘯笑出了聲“卡爾,好好記住。詩歌、文學、繪畫、音樂、哲學,都是人類智慧的產物,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還有語言文字,是用有人才具有的。為什么我教你各種不同的語言呢?并不是一定要你成為外交家或是翻譯,而是要讓你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文化。就像你自已說的,你在學習中體會到了快樂,感到了幸福難道還不夠嗎?一個人有了快樂和幸福,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嗎?
兒子聽到這里,眼睛中散發出喜悅的光芒,他心中的疑圍完全解開了。
我一直覺得,卡爾之所以能夠學有所成,他的求知欲以及他在學習中體會到的幸福感起到了關鍵作用。
由此我不得不說,做父母是一門藝術,我們得耐心地觀察孩子的行為、分析他們的內心,并及時幫他們解疑答惑。
否則,我們的行為不但不會對孩子有所幫助,甚至還會對其產生消極影響。
父母需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分析他們的內心。
在這里,我們做這樣一個假設:看到卡爾學習走神時,我沒有去分析他的內心,沒有去關心他幫助他,而是采用責罵的方式那接下來會產生什么樣的情況呢?我們可以試著推斷一下:
卡爾捧著書坐在那里出神我發現他并沒有翻動一頁書,而只是在裝樣子。于是沖過去就給了他一巴掌:“卡爾,你這小混蛋,你是在學卡爾被我的行為嚇呆了,本能地撒了個謊:“我……我在學習我生氣地沖他大吼起來:“胡說,你根本不是在學習,你在發呆,你看,你的書都沒翻動一頁!”卡爾不知道說什么好了:“我“還不快點兒認真學習!”
卡爾想對我說出心中的展感,但春吞哇吐地路包說“我……我在想…你想什么?快說,讓你學習你卻胡思亂想,太不像話了“我在想學這些東西有什么用,”卡爾鼓足勇氣表達出法,“鐵匠會制作農具,木匠會修房子,學這些語言和文字用呢?”“你這個沒出息的東西,”我又給他一記耳光。“筒直不甘愿去做那些靠體力吃飯的粗人,我簡直白教你了可是,我不懂“不懂什么?我叫你學你就學,有什么懂不懂的這樣的父親是永遠教不出有出息的孩子的,幸虧我不是這樣的父親。
父母不去了解孩子的內心,只是一味地指責孩子,這樣做失去了教育孩子的良機,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會給孩子心中留下極其惡劣的印象,會使他們覺得學習是一件可怕的事,他們是在為討好父母而學習。
這樣的教育,怎么能夠培養出人才呢?更可悲的是,這會使得孩子的求知欲慢慢地消失。一個沒有求知欲的孩子是可悲的,同時也是可憐的。
我認為,一個孩子之所以變得自私、兇惡、虛偽、儒弱,全都源原于這種極為低劣的教育。或者說,這根本談不上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