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周厲王的這個謚號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人,在周厲王繼位以后,不但不關心他爸犯下的錯誤,反而要把這個錯誤發揚光大,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上任以后,是唯我獨尊型的,就是那種老子天下第一的氣勢,接下來可以光明正大的胡作非為了。有史書記載,在周孝王七年的時候,周厲王出生,天有異象,大冬天的下起了冰雹,并且牛馬都死了。這一段估計是后來的史官加上去的,故意來寒顫這個周厲王的,一般要是有改朝換代或者是比較好的君主即位,都是一些好的跡象。要是壞的君主,出生時基本上也都是一些自然災害了之類的。這可以當作是一種寫作手法吧!
那么,周厲王干了些什么壞事呢?上位以后,先下了一項規定,山川河流都是屬于國家的,包括山上的樹木和野生動物,還有河里的魚蝦。我們經常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想啊!那個時候基本上是靠天吃飯的,靠近河流,水里有魚就抓魚。靠近大山,山上有獵物就打獵。這相當于直接把大部分百姓給搞下崗了,吃不上飯了,這可是一個大事件。國不與民爭利嘛!于是引起了民眾很大的憤怒,都反對周厲王的統治。
在周王朝到了周厲王這一代的時候,王室不興,經濟很脆弱,把山川河流歸于王室管理,在經濟上來說,是一個好的舉措,可以增加賦稅,給國家帶來好的收入。之前已經把土地歸于國家管理了,一些百姓種地也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負擔,把山林河流歸于國家又給百姓增加了負擔。那么事實真的是這樣子的嗎?我們之前說過的,在把土地歸于國家的過程當中,很多的貴族都持反對意見,他們有很多的私有土地和奴隸,并且不用給國家繳稅,這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于是他們想了個辦法,轉戰山林和河流,這樣就又增加了很多的收入,錢包快速的鼓了起來。周厲王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國家都快餓死了,這些人竟然還在這里瘋狂斂財。于是效仿前輩的做法,把這些也都歸于國家,變相的把貴族手里的這些錢都收到國家來。
這樣的做法不無道理,不過,很尷尬的就是,貴族們反對,然后又給百姓造成了一定的傷害。自己國家是比較好了,可是其他的階級受到了不同的打擊,可以看見,這樣的改革方式太過激,給自己招黑啊!好處就是國庫充盈了,給后代的這種改革留下了寶貴的經驗。提出這一切措施的是誰呢?是榮夷公。周王朝自從周公旦和周召公開始就有一個規定,就是歷屆君王必須要用同宗的人為卿士。可是周厲王廢除了這個制度,用榮夷公和虢(guo)公長父為自己的左右手。
有必要說一下周朝的官員制度,在周朝的時候,基本上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官員制度。大體上是這個樣子的,周天子――卿士――諸侯――卿大夫――士――平民。其中卿士又分為三公六卿,主要是輔佐周天子的,而卿大夫是輔佐諸侯國的。后來一些官階,權利等等都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就不詳細說了。卿士實際上是高于諸侯的,有很大的權利,榮夷公和虢公長父就是比較高階的卿士。虢公長父實際上是虢國的國君,我們之前說過虢國。榮夷公是哪一位呢?榮夷公是榮國的國君。在任命卿士的時候,君王喜歡用諸侯國的國王還有自己同宗的兄弟之類的,其中又以同宗兄弟優先。諸侯國的國君還要管理自己的國家,沒那么多精力,而且君主任用他們也主要是為了起到牽制的作用。但是周厲王反其道而行,以這兩個諸侯國國君為主要的輔助。
榮夷公和虢公長父有什么獨特的技能得到了周厲王的青睞呢?因為他們一個是經濟學家,一個是軍事家。榮夷公以經濟見長,而虢公長父在軍事上有很高的造詣。提出山川河流歸國家所有,打擊貴族的就是榮夷公,當初榮夷公提出這個方案的時候,有一個大臣極力反對,就是芮國國君芮良夫。他說,榮夷公貪財,不可以重用。認為榮夷公這個方案簡直就是扯淡,應該增加別的經濟收入,而不是一味地斂財。其實這就是兩個對立面,榮夷公想打擊貴族,芮良夫幫助貴族說話。只不過周厲王站在了榮夷公這方,結果就是大刀闊斧的進行了改革,但是相當的不成功,引起了所有人的不滿。
可以說周厲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進行改革的人,只不過是失敗了。當時進行改革之后,引起了民怨,街頭巷尾的都在議論周厲王的過失。于是召穆公虎勸諫周厲王,別這樣了,引起民憤了,大家都說你呢!于是周厲王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有敢議論者,殺無赦。并且找了一個衛國的巫師,成立了一個部門,穿上便衣深入民間,如果有逮到議論周厲王的,直接就殺了,有點兒類似于錦衣衛。于是大家都不敢說話了,見面都是點頭微笑。
民怨越積越深,本來就斷了他們的財路,都吃不上飯了,現在又搞了這么一個組織來監視,也失去了言論自由。這就跟治水是一樣的,越堵越厲害,會決堤的。不讓民眾吃飯說話,也總有一天會出大事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