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周孝王打算征戰的時候,申國的國君申侯卻說自己有更好的辦法,可以免動干戈,讓百姓免受戰爭之苦。周孝王聽了以后很高興,趕緊讓申侯說說自己的方案。原來這個申侯,和西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申侯的祖先娶了酈山氏的一個女子為妻,生了一個女兒,然后嫁給了西戎的戎胥軒。說起戎胥軒,他是屬于伯益的后裔,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的祖先,他從小就在西戎長大,在當時是屬于領軍人物,可能是出于政治聯姻吧!申侯的祖先的女兒和戎胥軒又生了一個孩子,叫中潏。現在呢,申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中潏的后人大駱,生了個兒子叫成,說起來這個申侯還是西戎的親戚呢!
大駱還有個兒子,叫非子,非子非常喜歡養馬,并且養的很有一套,擱到現在,怎么說也得是專業養殖戶兼獸醫站站長。有一次他在中原販馬的時候遇到了周孝王,那時候馬匹可是稀缺資源,祭祀,農耕,打仗,樣樣少不了良馬。非子可絕對是個人才,不能讓他跑了,于是周孝王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讓非子留在了周朝給周孝王養馬,擔任周朝的畜牧局局長。大駱兩個兒子,一個是申侯的外孫,一個是周朝的大臣。這個申侯呢,想讓自己的外孫成接替王位,擔心周孝王放非子回西戎。所以申侯讓周孝王給自己保證不放非子回去,然后他去給西戎做政治工作,講和,大家誰也不招惹誰。
看到了嗎?申侯有自己的想法,想讓自己的外孫能夠有更高的舞臺,所以才想了這么一個損招。周孝王怎么看呢?周孝王很贊成這個主意,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方案,反正非子給自己養馬養的挺好,是后勤部重要的保障,本來就不愿意讓他走,正好給申侯做個順水人情,這是一箭三雕啊!申侯去給西戎講和,都同意了,然后保持了邊境的平安,避免了打仗給給雙方造成的傷害。
三年之后西戎帶著馬匹來進貢,周孝王非常高興,回贈了很多的東西。馬匹可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周孝王專門開辟了一塊地給非子用來養馬,以保證馬匹的供應。非子是伯益的后裔,因為伯益是舜帝時候的畜牧局局長,并且被封了地。于是周孝王看到非子養馬養的好,有功勞,于是也封了一塊地,讓他做周朝的附屬國,這個附屬國就是秦。就在幾百年后,非子的后代統一了中國。
如果周孝王繼續擔任最高領導者,那么周朝一定會朝更好的方向發展,可惜周孝王僅僅在位六年,周朝剛喘過氣來,周孝王就去世了。如果再給他多一點時間,或許周朝就會興盛,或許以后的歷史將會重寫,可惜沒有如果。在周孝王去世后,眾位諸侯推選以前的太子,也就是周懿王的兒子姬燮為王,也就是周夷王。我們說過就是因為姬燮弱懦無能才被周孝王奪取了王位,那么為什么還要推舉他做君王呢?只能解釋為祖宗的制度不能廢,周朝確實了這樣的繼承制度,應該讓他重回正規。
大家都知道了周夷王弱懦無能,在他即位以后,一些邊遠地區的諸侯國就不來朝貢了,本來就不怎么想給周朝進貢的,有這樣的君主管理那就更不來了,況且遠在外圍,保留實力發展自己才是比較重要的。不過有兩個國家是比較好的,在周夷王在位第二年的時候,蜀國和呂國來進貢了,蜀國我們說過,呂國算起來是華夏炎帝的后裔,地址大概在今天的河南省南陽市。我覺得進貢是假,來看看周朝的實力到底怎么樣,探探虛實才是他們的目的。
當時各個中原的諸侯國都各自發展,膨脹的很厲害,在東方有那么三個諸侯國,齊國,魯國還有紀國,其中齊國和魯國是比較強大的,紀國算是一個夾縫中求生存的國家,依靠著齊國和魯國的矛盾生存,說白了就是墻頭草。周夷王三年的時候,紀國的國君在周夷王面前說齊國國君齊衰公的壞話,結果齊衰公被周夷王殺了,用了一個比較殘忍的方法,烹殺,就是把人放在一個容器里面,外面用火烤,直至死亡,很殘忍啊!導致了后來齊國和紀國勢不兩立,又和周國增添了仇恨。這可是一個諸侯國的國君啊!就這樣被殘忍的殺害,簡直喪心病狂!
這樣周圍的諸侯國一看,喲!這還了得,可不能走齊衰公的后路,說白了,大家都是平等的,憑什么就能被你殺害,我們是害怕你,并不是服從你,等著我強大起來把你滅了。從此各個諸侯國都各自發展自己的勢力,一些諸侯國之間都會互相攻打。尤其是以楚國國君熊渠為代表,他甚至模仿周朝的制度,在自己的土地上封地建立諸侯國,這在另一個方面也可以看的出來,周王朝現在已經衰落的不成樣子了。可就是這樣的周朝依然出去打了一場勝仗,關于這場戰斗,沒有多少記載,史書上只有一句話,就是周夷王命令虢國攻打不來朝貢的國家,收獲馬匹一千。也不知道到底是真的,還是周夷王在給自己的臉上貼金。
周夷王在位沒有多少時間,大概也就是十五年,但是沒干出來一件大事兒,整個周朝的外圍諸侯國也都亂的不成樣子,周夷王得病以后逝世,后來是他的兒子,姬胡繼位,也就是第十位君主,周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