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韓劇《未生》是去年關注李笑來的公眾號,他在一篇文章里推薦的。還有一部叫《信號》。我只看了《未生》。一改我心中韓劇的固定形象。
? ? ?心理學里說人們很容易給事物貼標簽。比如說起黑人就認為他們天生節奏感強,說到猶太人就認為他們特別精明會做生意。貼標簽可以快速讓我們認知世界,但同時也犯了不重視個體特殊性的錯誤。所以那些鄙視韓劇的人可以拋下成見,看了再下結論。
? ? ?為何寫這個?因為最近《余罪》火了,就不乏吐槽的,有人拿《信號》和它比,覺得《余罪》就是迎合大眾口味的爛劇,劇情扣人心弦之余漏洞百出,同為刑偵題材,人家思密達制作的就精良嚴謹許多。我看了幾集《余罪》,覺得可看可不看,然后就沒看。這不每天愁寫什么嘛,那就寫寫去年看的《未生》吧。
? ? ?未生一詞是圍棋中還未做活的棋子,有兩個命運要么做活要么被困。我不懂圍棋,只能簡單理解為生活是充滿生機和無限可能的一盤棋,走死還是走活全看你怎么操縱。
? ? ? ?故事是這樣的,男主角,對了,沒有嚴格意義的女主角,因為不是愛情片。男主角張克萊是個圍棋手,從小熱愛圍棋,也很厲害,但就是一年又一年考不上圍棋學院。學歷停留在高中。為了不放棄,白天學棋,夜里兼職,就連在超市貨架上貨,旁邊都擺著棋譜翻看。為什么他不一邊上大學一邊考圍棋學院呢?可能跟藝術生需要考藝校一樣。要么上普通大學,就跟職業棋手拜拜;要么上圍棋學院,繼續職業生涯。而克萊沒那么幸運,考了多年都沒考上。一晃他就26,7了。終于有一天他的師傅給他找了個公司實習,希望他重新開始正常的生活。那是個國際貿易大公司,前來實習的都是名牌大學優等生,每人精通一兩門外語,而他高中學歷英語為零,又不善交際。他在那受到的鄙視和排擠可想而知,劇中前幾集有大量的詳細刻畫。至于他為什么能走這么大的后門,后面才交代,他的師傅認識這的一個高層,陪走棋認識的。
? ? ?這部劇給我最大感觸就是真實,克萊的糟糕的狀態一直持續,偶見生機,卻并沒有戲劇化的逆轉。真實世界就是這樣,沒有一舉成功,豪情萬丈,從此一帆風順。但點滴的積累,悄然發生的變化,回首時還是能倍感欣慰。他用圍棋里的小知識巧妙拖延顧客化解危機,用圍棋的思維給文件分類,踏實的默默做事,有幸成為留下的四個新員工之一,不同的是他是臨時工。臨時工只能干一年,若不轉正就得辭掉,而他學歷不夠,注定要走人。這一年他干了好些大膽的事,贏得組里科長和代理的喜愛,其他同事的喜愛。一年快結束了幾個組的同事聯名上書請公司轉正他,最終也沒留下。但出路并不差,他在組長和代理成立的小公司里繼續工作。并且以最帥的樣子出現,頭發終于偏分了!
? ? ?除了男主角張克萊,其他三位實習生的故事也很精彩,不同家庭背景,生活態度,人生軌跡,最后相聚在這個公司,很奇妙。其中這個女孩素拉也是我喜歡的類型,懂得隱忍和堅持。
? ?豆瓣的評分很高,還有詳細介紹導演如何求實的拍攝。在真實辦公地點;在辦公場所都有翻書電話傳真聲;辦公室擺放的拖鞋和牙刷都是用過的;桌上臺歷的年份都對的上;拍到某項目,背景黑板上就是對應項目的資料。注重細節,精益求精。所以再有人不屑韓劇,那就用這劇賭他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