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與種田(二)市場搬遷
年輕的青田小伙子,海軍陸戰隊士兵林欣,退伍后,與眾多普通人一樣,匯入茫茫擇業大軍,各種艱辛,磨煉了他更為堅忍的意志。
機緣巧合,最終他選擇了花木盆景作為他的長期職業,憑借著健壯的體質與勤勞肯干的務實精神,從無到有,林欣在花鳥市場里租來了自己的店面,站穩了腳跟;順理成章地結婚、生子、在溫州購房。
是花木盆景提供了林欣工作的機會,是花鳥市場提供了他置身商場的良好平臺。和市場諸多花販一樣,兢兢業業,過著平凡而幸福的小日子。
2017年,市場上開始流傳出一種說法:市場要整體搬遷,就在近期!
于是,全市場花販們都開始人心惶惶,因為,有些地段是要搬遷,有些地段是不需要搬遷的,甚至有些攤位是一半需要搬遷另一半不需要搬遷的。這樣大家都很懵圈,而具體搬遷到哪里去?這可是個大問題,畢竟這么多商鋪都需要安置,這都是賴以養家糊口的謀生。
不久,陸陸續續傳出來好幾種說法:
1、全部搬遷到甌海黎岙某個山地。
2、搬遷到附近加油站旁的一個大空地。
3、搬遷到殯儀館斜對面的花木場地。
4、搬遷到永嘉甌北一個大場地。
而具體是大家都要按有關要求統一搬還是自己決定選擇場地搬,都未能定。另外,搬遷時間是大家最關注的,幸好,時間也未能定,只是一直說“最近最近”,這倒是個好商機,像多年前長江三峽工程在建設時,旅行社就一直打廣告“告別三峽游”,不僅儀式感特別強,且牽腸掛肚的,生怕錯過這一生一世唯一的情懷。“告別三峽游”游了十年多,才戀戀不舍告別成功;“花鳥市場最近將搬遷”工程,延續了一年多時間,終于也落下了帷幕。其中發生一段小插曲是:本來已經確定要搬遷到黎岙的商鋪,準備搬遷時臨時收到一份通知,因黎岙的地塊還不符合某些規定,無法搬進。商鋪可以在原地繼續經營一段時間,待黎岙地塊符合所有要求后再行搬進。
林欣已經適應了這說來說去折騰的節奏,也不慌不忙。搬遷到黎岙場地接洽的負責人叫謝春,是當地土生的大老板,靠經營花木園藝白手發家,現除了他規模宏大的園藝公司,遍布全國各地強大客戶群體,還是某股份制銀行的重要股東之一,實力雄厚。
實力雄厚的人,除了資金充足,一般都還擁有三種實力:
1、手上掌握某資源或對對資源擁有支配權的人;
2、在各檻檻道道都有能說得上話并說了有效的人;
3、自己說過的話無論是金玉良言或是胡說八道,翻舊賬時都能進行一番據理力爭解釋得過去的人。
謝春中等身材,胖胖憨憨,說話時慣帶笑意,讓人感覺親近,也感覺他做事肯定也如長相般憨厚容易占他點便宜。其實,有這樣長相的男人與天生麗質的女人同樣幸運,都是造物主額外賜予的福分。
在黎岙村當地,謝春的童年,與其他村民一樣,面對黃泥背朝天,勞動力兌伙食費。財富與知識、學歷并非成正比!謝春雖然沒讀過多少書,但他善于思考,比一般人愛動腦,村里的田地,單靠種植糧食作物,只能解決溫飽,沒啥閑錢;而村背靠大山,山上各種植物茂盛,特別像金豆、細竹、黑松、柏樹等非常多,而這些雜木挖下來種活,栽到盆里,就成了城里人喜歡的盆栽,能賣不少錢,比較糧食作物,強太多了。謝春靈犀一動,開始把山上的植物挖下后移植到農田里,力保成活。時間合適時挖出一批,或栽到盆里,或者直接連泥球一起包好,休息日用小板車拉到市場上賣,天氣好時就拉著板車早出晚歸滿大街賣。就這樣,赫赫有名的“謝春園藝”就從小板車上搭建了起來。
謝春的消息渠道當然非常靈通,他早早就知道了花鳥市場要拆遷的消息。
黎岙村是當地著名的僑村,經過幾代華僑的努力,留守本地的老人們也早已過起了豐衣足食的富裕生活,中青年村民門,由于華僑親戚的支持幫助,也都相當有出息。總之,黎岙村現在已經是一個非常富裕的農村,再窮,也是沒什么人去種田的。
村里的大量田地,除了部分參與了穩賺不賠的房地產項目,剩余的,都是租賃給別人種植;而由于山地過多,大部分租不出去,村民也不在乎,錢多腰板硬,空著讓它們長草算了,不在乎這幾個租金。? ? ? ? ? 于是,幾百畝的田地就這么長滿荒草,空置在那里,春綠秋黃冬枯萎。
憑著多年在園藝界打滾結交的人脈關系,謝春與盆景協會各負責人都很熟悉。溫州玩盆景的人不多,但也不少。經過多番特意接觸了解,謝春知道,溫州盆景界是一個有潛力的市場,但是目前這批人苦于沒有一個合適的場所作盆景基地,現狀零零散散,別說是商業運作,盆景人喜歡的日常交流切磋聚會,隨著花鳥市場的拆遷,也完全沒了固定的地方,雪上加霜,使這支原來就自由散漫的隊伍更是潰不成軍。
秘書長林欣,不僅將沒了店鋪(林欣待人熱情客氣,盆景協會會員每周都有好幾次在固定時間到他店鋪里聊天切磋,互相欣賞作品,形成了一個小沙龍),與會員、朋友、客戶的沙龍也沒了地方。協會會長也明確表態:我們溫州盆景名揚天下,居然連個固定的協會沙龍會所都沒有,在國內盆景界臉面何在?而盆景界人士更是蠢蠢欲動隨聲起哄:就是就是,盆景作品好壞,現場對比最重要了,有比較才有進步;另外,大家一定要多多互動鑒賞才對,再美的盆景也會審美疲勞;有個固定場所,大家才有凝聚力有活力,而除了互相切磋,也需要吃吃喝喝,增加友誼嘛。? 有些平時經常有買盆景的客戶也紛紛獻計獻策:領導們,你們一定要做做好事啊,有個盆景基地,我們都喜歡每周去逛逛,買些東西,不然,心里都空落落的,我們都還想著加入你們協會一起玩盆景,以后老了老年生活就靠盆景為主了呢。領導們一定要顧及我們的心聲啊。
機會總會率先垂青于有準備的人,這個人無疑就是謝春。村里的田地很多都是租給了謝春做了他的園藝基地,由于來往熟悉,整個村的田地運營權基本上都操控在謝春手里。目前,村里大量的空余山地。
做過大生意的謝春,頭腦當然會想著大手筆。很快,他想到了一個絕妙之計:
一、統計目前空余山地畝數,制定統一價格分租給盆景愛好者。
二、向有關部門立項,成立“溫州市盆景基地”。溫州盆景在國內名氣很大,但溫州一直沒有正式的盆景基地。成立這樣一個基地,無疑也是有關部門的一項漂亮政績(第一個)。運營成功的話,可以形成集? 鑒賞、聚會、商業交易、苗木種植合為一體的區域。有關部門還會下撥專門款項予以支持。
三、上述兩項正常運作后,可以憑借“溫州盆景村”的名義把整個黎岙村打造成一個星級鄉村,加以整改,形成一個休閑 度假 觀光的新型景區。
“方案一實施,于公于私,俺老謝都將名利雙收,在村里更是德藝雙馨!”謝春越想越高興,除了自己有錢賺,自己的形象,在村民那里也將得到改觀,這總算是為村里辦實事了。路邊一個小拐彎,一輛鏟車停在那里,謝春沒有注意,寶馬X6貼著鏟車過去,劃出了長長一道深痕。。。謝春笑笑,罵了句:“頭毛個兒”,不作停留的走了。
盆景協會這邊由林欣負責操辦,謝春提供的方案無疑是個很大的利好消息。林新在協會網絡群里公布了這個消息:黎岙有山地xx畝,有償租賃給花卉盆景愛好者使用,租金為XX/年,租期為xx年。請大家確認好自己需要租賃的畝數,盡快報名。山地改造建設費用一切由租賃者自負,場地可搭建一個小型工作室,一個休息室。另:這片山地已經在有關部門審批成為溫州第一個“盆景基地”,批文很快就將下達。
盆景愛好者大多為中老年為主,有錢有閑有興趣,場地的租金很合理,不貴。一群興趣相同者能在最親近自然界的農村毗鄰而居,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該是多么愜意而興奮的事。于是,爭先恐后,踴躍報名,畢竟,越早租賃選擇余地越大。
林欣和謝春拿到租賃合同和名單,都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