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看一份清單:
每天上午寫作,每年出版3本書。
每天更新網絡雜志、YouTube、Facebook、博客。
每月6次去醫院坐診,為患者診療。
每月讀書20冊以上,并發表書評。
每月舉辦2~3次研討會、演講活動(內容都是原創的新內容)。
除此之外,
每周要去體育館鍛煉4~5次。
每周還能去電影院看兩場電影。
每月至少有15個晚上參加聚餐、派對或者出席活動。
每年品嘗100種以上的威士忌。
每年去海外旅行的時間都在30天以上。
每天都能保證7個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
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但這卻是樺澤紫苑的真實工作和生活狀態。
做別人4倍的工作量、享受2倍的娛樂時間,簡直是神一般的時間管理術。
樺澤紫苑是暢銷書《為什么精英都是時間控》的作者。
其實,15年前作者和大多數人一樣,整天為時間不夠用而煩惱。
但是作者是如何做到華麗轉身的呢?
作者從六個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時間管理策略:
01
提高專注力
提高專注力,可以讓我們在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工作量增加,也就是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何提高專注力呢?告訴你3個方法。
15·45·90法則
我們人類注意力的持續時間比較有限,可以分為15分鐘、45分鐘和90分鐘三個時間單位。
工作內容不同,所需要的專注力也不一樣。處理各類文件的事務性工作,適合每隔15分鐘或半小時休息一下,如果創作時文思泉涌,你就可以一口氣寫90分鐘。
有人會有疑問:一定是90分鐘嗎?80分鐘不行嗎?
當然可以,重要的是你要找到自己的專注持續時間,把握好專注起伏,在專注度高的時候工作,專注力下降的時候休息,這樣才能更加高效地工作。
雜念排除法
專注力最大的敵人是什么?沒錯,是雜念。
要想提高專注力,高效地工作、學習,必須排除四種雜念:外物造成的雜念、思考引起的雜念、人造成的雜念、通信造成的雜念。
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工作環境整齊有序,把要做的事寫下來,營造不受干擾的專注空間,把手機調為靜音模式。
時間控制工作術
你有沒有類似的情況,有一項工作今天必須完成,明天必須上交,你就會感覺發揮出了超強的工作能力,效率也很高。
為工作設定一個最后的期限,就可以讓人以高度的專注力投入到工作中,提高效率。
02
利用大腦黃金時間
早晨,是大腦的黃金時間。早晨30分鐘等于夜間的2個小時。
我們可以抓住黃金時間,做那些需要高度專注的工作,比如創作高質量的文章、理論性強的工作、學習外語等。
作者介紹了5個獲得清醒早晨的方法:早上沖個澡,開著窗簾睡覺,醒來用力睜開雙眼,有節奏的運動(比如散步、慢跑、做操等)、細嚼慢咽吃早餐。
9點前,人的專注力很高,你可以營造專注空間,比如去無人打擾的咖啡館,上班前的2個小時時間,是最好的“自我投資時間”。
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對一天的工作時間進行規劃,制作工作清單,再決定工作順序,把重要的、專注性工作優先完成。
03
午后重啟術
經過一上午的高專注、高效率工作,到了中午的時候,無論身體還是大腦,都會感覺相當疲勞。
我們需要給身心充電,進行重啟。
午餐重啟術
許多人為了節省時間,或者懶得走路,就直接點外賣,或者胡亂吃兩口湊合。
其實,外出就餐,是讓專注力重啟的最好方法。
另外,選擇新餐館、嘗試新菜品更有助于提高大腦的活力,大家不妨多試試新口味。
午休重啟術
午間小睡可以改善注意力、記憶力等大腦的整體機能。
研究表明,20~30分鐘的小睡效果最好。
建議在午睡前適當喝點咖啡或茶水,可以幫助大腦30分鐘后自然醒來。
下午重啟術
下午2點到4點,是人清醒度和專注力最低的時段。
運動是一個最簡單有效的恢復大腦活力的方法,只要10分鐘,就可以讓你活力滿滿。下午工作前,你可以試著做幾次深蹲或者俯臥撐。
當然,如果離開辦公桌,在公司走走,更換一下場所,效果也很好。
我們也可以穿插工作,轉換心情,重啟大腦。比如,伏案工作1個小時后,可以安排一場30分鐘的會議,然后再工作1個小時。
如果太累了,就閉目養神或小睡5分鐘,也是不錯的方法。
下午的工作方法
下午4點過后,人的專注力又會有所回升,進入一波新的工作小高潮。
我們可以通過決定離開公司的時間,來給自己設置一個時間限制,要求自己在這個時限內完成工作,養成高效率工作的習慣。
如果晚上你跟女朋友有約會,你會不會想盡辦法快點完成工作。所以,可以假設晚上有重要的約會,你會有不一樣的驚喜。
04
運動&睡眠重啟術
運動重啟術
作者介紹了一種“將一天時間變成2倍”的方法,就是運動。
運動之后就是大腦的第二個黃金時間。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有一個雷打不動的生活習慣,每天運動1個小時。
但要注意,運動適量、適度最為重要,睡前3小時就要結束運動。
不讓壓力和疲憊過夜
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周一到周五拼命工作,即使周六周日睡兩天也補不過來,反而會更累。
作者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不讓壓力和疲憊過夜。也就是說要保持規律的生活,就像吃飯,不能饑一頓飽一頓。
對睡眠極好的生活習慣
“早晨起床的生活習慣,可以決定人的“一天”。而睡前的生活習慣將決定人的“人生”。
睡眠是重啟身心最重要的的方法。
很多人有吃夜宵、睡前玩手機的習慣,這都不利于睡眠。睡前2個小時適宜享受放松,比如,聽音樂、和家人聊天、溫水浴、讀書等。
如果你是拼命三郎,總是加班到很晚,其實并不是“努力工作”的表現,實質上還會影響工作效率和進度。
睡前2個小時的放松時間,應該得到優先保障。
把睡前的15分鐘運用好
早上起床后的2個小時是大腦的黃金時間,但其實對于大腦來說還有一個黃金時間,那便是睡前的15分鐘。
睡前的15分鐘是記憶的黃金時間。
睡前15分鐘的記憶是一天中最牢固的記憶。考前復習、學習外語等需要背誦記憶的時候,睡前的15分鐘學習可以匹敵白天1個小時的效果。
睡覺前思考的事情,更容易進入我們的潛意識,睡前可以記錄今天發生的趣事,多想些積極向上的事情,而不要想負面的事情。
周末不用刻意補充睡眠
很多人都想:“周末我就想睡懶覺,一直睡到中午!”可實際上,周末睡懶覺反而會降低大腦的機能,還是改掉這個習慣為好。
與其周末補覺,不如平時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長。
生長激素恢復術
“周末就應該窩在沙發里宅一整天!”這是很多人的想法。
其實,越是疲憊的人,越應該去運動。找到自己喜歡的有氧運動方式,運動到出一身透汗最好。
而對于平時以體力勞動為主的朋友,周末可以選擇窩在沙發里讀書的休息方式。這就是互補休息法。
每天按計劃有規律地做同樣的事情
當我們養成這種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之后,身體就會在固定的時間做出相應的反應。
每天的生活規律建立之后,我們就可以控制自己的專注力了。
05
創造時間工作術
絕大部分人會認為,時間是消耗品。其實,通過合理利用時間,可以創造更多時間。
“For You”工作術
這是一種為別人著想的工作方法。
魯迅說:無端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
珍惜別人的時間,對方也會尊重我們的時間,幫我們節省時間。這樣就相當于我們創造出了時間。
守時、提前30分鐘到場,都是一種好的工作習慣。
“趁現在”工作術
很多人喜歡把“活在當下”當做座右銘。
趁現在是一種杜絕拖拉,高效工作的有效方法。
馬上就能做完的工作,一定不要往后拖,趁熱打鐵現在就把它處理完。也就是1分鐘原則,比如回復信息、回復郵件等。
另外,猶豫不決也是浪費時間的原因之一。日常工作中的決斷,只需30秒思考就可以了。這是節約大量時間的竅門。對于暫時無法決斷的事情,就把它判斷為“未決”,留給日后決斷。
今日事,今日畢,工作和生活都是如此。
并行工作術
很多研究表明,人腦是無法同時進行多任務運轉的。從腦科學來講,人腦無法同時處理兩項任務。
要想工作的時候同時做另外一件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不過,也有例外,比如坐地鐵的時候看書,邊散步邊思考。合理搭配的并行工作,能讓效率顯著提高。
06
自我投資&自我更新術
自由時間不要用于工作
會休息才會工作。
我們可以把每天的工作時間限定在9個小時,不要加班,然后考慮該如何在固定的時間里做盡量多的工作。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密度、質量和精度才是重點。
投資自己
花時間投資自己在工作中的專長,加速自己的成長,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從而創造出更多的自由時間。
主動性娛樂
自由時間就該用于娛樂。但娛樂的方式、方法很重要,毫不夸張地說,娛樂的方式甚至能影響您的人生。
作者把娛樂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本不需要專注力,也不需要什么技巧的“被動性娛樂”,典型代表就是看電視。另一類是需要專注力、設定目標,并需要不斷提高技巧的“主動性娛樂”,比如讀書、體育運動、智力游戲(象棋、圍棋等)、演奏樂器等。
我們要多選擇主動性娛樂,盡可能減少被動性娛樂。
改變人生的放松時間
在作者看來,人在白天需要努力工作,而晚上就應該享受人生,緩解壓力、恢復精力。
你可以投入興趣愛好中,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快樂瞬間,享受當下的幸福。
為自己制作一張玩樂的TO DO清單,你的空閑時間就會過得更有意義、更快樂、更難忘。
除了主動性娛樂,你還可以進行交流溝通、欣賞音樂、發呆等放松系娛樂,兩者結合,讓緊張和松弛平衡,把你的大腦機能發揮到極致。
如果你想改變現在的人生,那就先從改變時間管理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