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經我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我自己,“我就像一只趴在窗戶上的蒼蠅,前面一片光明,卻不知道路在何方”。那時候的我經常迷茫,在忙碌中迷失自我,每天在晨曦微露之時出來,每晚趁著月光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卻不知道今天都做了什么。
? ? 后來看到一句話,“年輕人,之所以迷茫,是因為想的太多,做的太少”。仔細品味,深感意味深長!有近一個月的時間,除了正常上課外,什么都沒有做,就為了思考將來努力的方向。最終,我找到了屬于我的追求。反觀所處的環境,深感有些人的靈魂跑的實在太快,以至于不知歸宿。
? ? 有人說,當老師不就是為了評職稱嘛,職稱高了,工資待遇自然就上去了,之后剩下的就是靜等退休后的幸福生活了。這種說法不無道理,這也的確是很多教師的現實反映。于是,為了湊夠評職稱的種種條件,老師們真的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 ? 比如,要想方設法的妥善處理人際關系,因為評職稱的時候有一個所謂的民主評議環節,你的人緣不好,或者不小心得罪了誰,在那個決定你命運的關鍵時刻,恐怕人家也會投出那讓你非常不爽的一票。于是在即將投票的時候,你還沒有看到他,他就對你笑臉相迎,顯示的你好像看起來很重要似得。而待投票結束,即使你的身材達到足以不容忽視的地步,他們也會像沒有看到一樣和你擦肩而過,空留你的微笑僵硬在冷風中。于是,偽善的人際關系就產生了;于是,真情就顯得難能可貴了;于是,說話做事的時候就開始處心積慮了,最終,簡單的問題就復雜化了!其實,人際交往中,只要你抱著與人為善的態度,不坑人,不害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你身正不完全不擔心影子斜。
? ? ?比如,積極參與評選職稱必不可少的優質課評選活動。無可置疑,相關部門當初設置此項標準的用意是督促提高老師的授課水平,這是好意,但是現實中的優質課又是怎么誕生的呢?可以說不少教師的優質課都是集全校本學科老師之力完成的,這能夠代表這位老師的真實水平嗎?何況,有多少老師會像對待優質課一樣去對待平時的課?如此隆重的優質課平時又有多少發揮的市場呢?
? ? 再如,為了評職稱而被迫當班主任。有人說,“沒有當過班主任的教師,其教學生涯是不完整的。”這話充分說明當班主任對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但是,現實中又有多少人選擇當班主任不是為了評職稱,而是真正的愛好這個角色?
? ? 班主任的工作千頭萬緒,責任無限大,權利無限小,待遇每天十多塊錢,寒暑假還沒有。在這樣的情景下,如果不是出于真正的愛好而選擇當班主任,其心情多是復雜的,其內心多是糾結的,其情緒多是抱怨的,其效果多是悲催的!
? ? 在現有的體制下,職稱對于教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至少在待遇上的差別就足以引起教師們的關注,為了評選職稱也無可厚非。但是,就像吃飯是為了活著,活著不是為了吃飯一樣,職稱不應該成為教師的唯一目標和追求。
? ? 那么,教師的追求應該是什么呢?韓愈在其名篇《師說》中早已闡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的理解是教師在幫助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成就自己。所謂“高徒出名師”,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成長成才,“名師”的稱謂自然會實至名歸,屆時,職稱什么的都會紛至沓來,名利雙收,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