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說三國 116 | 龐統舌戰文武,曹操冷眼旁觀
第二天,曹操升帳,眾人只見緊鄰曹操的座位,龐統高坐在他的身側。
曹操精神飽滿、神情喜悅地對大家說:“今日我得到鳳雛,猶如當年周文王得到姜尚、秦嬴政得到李斯、高祖得到張良一樣,天下可以平安了。與他相處,我真感到榮幸啊!”
不料,龐統卻站起身來,直接問曹操:“文王、嬴政、高祖都是帝王天子,曹公與他們相比較,那么將當今天子置于何地?你知道如此口無遮攔的罪過嗎?”
眾人想不到龐統如此忤逆大膽,竟然敢于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問罪曹操,一個個慌得一時不知所措。
賈詡連忙站出列替曹操解圍,說:“丞相得了鳳雛,大喜之余,一時混沌口誤,不知者不做罪也。”
武將中夏侯惇卻忍不住跳將出來,大罵:“哪里來的鄉野匹夫,竟然敢侮辱我家丞相,看我不剝了你的皮!”
曹操卻呵斥道:“把夏侯惇拉將出去,杖打三十!”他忍住怒氣,仔細觀察手下這班文武怎么應對龐統的挑釁。
夏侯惇以為聽錯了,還要大罵,已被左右架走。
程昱見龐統傲慢無禮到了極點,氣憤地說:“我們丞相擁有數千里土地,百萬之軍,四面八方,沒有人敢不服從。現在名聲高的士人也只是普通的百姓罷了,每天還要步行到農田去干粗活;等而次之的則住在邊遠偏僻的地方,做閭里、巷口的看門人。士人的低賤,已到了極點,你還如此傲慢,不感到羞愧嗎?!”
龐統回答:“君王、諸侯為什么自稱為‘孤’、‘寡’、‘不谷’。所謂孤、寡,就是卑賤的意思;而君王們用來自稱,難道不是表示謙居人下而尊重士人嗎?堯傳位給舜,舜傳位給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世世代代都稱他們為明主,就是因為他們懂得賢士的可貴!請問,曹公懂得嗎?”
曹操一直冷眼旁觀,鄭重而神情淡定,見龐統能言善辯,眾謀士一時難以占據上風,就主動開口,說:“孟德自從在陳留散盡家財,聚合義兵,然后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忘卻個人生死東征西討、戡除亂逆,至今已歷經百戰,始終以天下安定為宗旨,以為百姓謀福祉為己任;始終尊擁天子,將我大漢視為天而將自己看做草芥一般,沒有任何僭越的閃念。我的心里到底是清澈還是渾濁,請先生與天下一起明鑒。”
賈詡聽出話音,也配合曹操轉而以攻為守,說:“敢問士元,在天災人禍、生靈涂炭之際,是誰摧滅群逆、克定天下,化大亂為大治?是誰的大軍所到之處,敵兵棄甲倒戈,交納土地、獻上封印?是誰的大軍出行,百姓牽羊擔酒,吹著笙歌相送?在賦稅沉重、民不聊生之際,是誰招納流民、提供農事器具,在各州郡設置田官、興辦屯田,不但積累了軍資,還豐足了國庫之用?在人口流失,田地荒蕪之際,又是誰遷徙居民、勸課農桑、興修水利、修訂戶籍,使北方各地的在編戶口充實、倉廩豐滿、百姓殷足?在萬馬齊喑、政治黑暗之時,是誰破除門第觀念,唯才是舉、不拘一格,使一大批出身貧寒的人脫穎而出?”
蔣干見賈詡又搶了風頭,也忙著幫腔,高聲喊道:“救民于水火,丞相之心,天下可鑒!”
眾人也趁勢齊聲高喊:“丞相之心,天下可鑒!”
一時間群情激昂,聲勢撼天震地。
——自肖永革《三國絕對很邪乎》,配圖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