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后想要當甚么呀?”
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
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
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當在現場的觀眾笑的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著注視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伙。
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的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甚么要這么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你聽到別人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嗎?你是否聽話聽一半?你是否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你是否曾遇過“雞和鴨說”的尷尬?你是否很惱火別人根本不了解你想要表達的意思?
在中國這個做什么都講關系的今天,良好的溝通是人際交往的必殺技,讓我們翻開《溝通圣經》,學習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幫助我們輕松解決溝通中的一切難題。
《溝通圣經》作者是英國作家尼基·斯坦頓,他是一位杰出的咨詢顧問,一直從事溝通能力培訓的工作,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扎實的理論基礎。
溝通的過程其實就象發報機一樣是一個編碼、解碼的過程,包括發送者、編碼、渠道、解碼、接受者、反饋。
溝通的目的是通過溝通讓你的意見被接收、被理解、被接受、或能引起他人的改變。溝通要保證溝通信息不失真,不造成誤解,達到你最開始設定的目標。
不同的感受、妄下結論、刻板印象、缺乏興趣、缺乏知識、表達困難、不良情緒、不同個性等都會影響溝通,那么克服這些因素,或盡降低它們的影響,我們就能夠更有效地溝通。
覺見的溝通有5種方式:聽、說、讀、寫、非語言溝通。
基本的說話技巧是說話時用詞簡單明了,內容有組織條理,不要以偏概全,真誠并有同理心。
聽是最重要的溝通,聽比講更重要,在溝通過程中,我們需要學會傾聽,了解別人真正要表達的意思。
你會聽嗎?你會選擇合適的位置來聽清對方的談話嗎?你除了聽內容,還會聽潛藏在文字下的情緒嗎?你是否只在意他說的,而不注意他的外表?除了聽,你還會看著對方嗎?你在評判對方說的話時,會注意到自己的偏見和感覺嗎?你會找出所聽內容的邏輯和推理嗎?聽到錯誤內容時,你能克制自己嗎?不同意見時,你能顧及對方的立場嗎?
通過非語言溝通我們也能得出一些語言表達之外的信息,譬如有意向合作的人會并肩坐著或站著,而不同意思的人會采取面對面的姿勢;變換身體姿勢可能暗示會面的開始或結束;點頭表示“同意”或“不同意”;面部表情、眼神都是透示出一些不被人覺察的秘密。捕捉到這個小秘密,能幫助你了解更多的溝通信息。
工作中的溝通
打電話時要在別人能聽懂的情況下盡量簡短、禮貌、清晰、能隨機應變。
與人面談時,要學會恰當地問問題,需要快速獲取明確信息時可以用兩極問題(是、非),而采取引導性問題則是銷售人員的武器。
增進閱讀速度
閱讀的速度由我們自己掌控,不同的內容,不同的速度。簡單的內容快速閱讀,可以擴大閱讀的范圍,經過訓練后,應對困難的內容時我們將更游刃有余。
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練習學會掃讀,即垂直讀法,擴大辨識廣度,關注例外,避免回視,決定閱讀的優先順序,學會略過不重要的內容,這些都可以讓我們提高閱讀的速度。
書中還介紹了一種SQ3R閱讀法,包括5個步驟:縱覽、問題、閱讀、回憶、檢查(即回顧)。
視覺溝通
現在是一個讀圖時代,我們可以借助圖形、圖示、結構圖、圖表、統計信息等,這些能讓溝通內容更簡單明了。
溝通是一個值得我們終身學習的課題,通過本書的學習,可以幫助我們克服溝通的挑戰,應對不同的場景,讓良好的溝通成為我們和同事、朋友、親人之間的潤滑劑,使我們的我們人際關系趨向和諧。而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