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圣經》書評——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全面提升你的溝通技能

全世界的人們看見“0、1、2、3、4、5、6、7、8、9、10……”這些數字時,大家都明白它指代的數量,這是有效溝通的基礎。當美國人看見“liquor”這個單詞時想到的是“烈酒”,而英國人看見同樣的單詞想到的卻是“濃湯”。中國人看見“娘”這個漢字時想到的是“母親”,同樣的漢字在日本人的眼中則是“女兒”。這時溝通就出現了障礙。

《溝通圣經》的作者尼基·斯坦頓說:“有效溝通的主要障礙,其實是我們對文字意義詮釋的差別。”除了文字溝通,作者還提出了非語言溝通的概念來解讀人際交往中暗藏的信息。本書立足聽說讀寫四項技能,對應生活及工作中的具體場景,詳細說明溝通所需技巧。可以說是一本幫助你從生活“小透明”到職場“大牛”的溝通寶典。

尼基·斯坦頓是一位咨詢顧問,同時也是資深管理培訓師。她作過公司培訓主管,還是溝通教育的高級講師,在學校講授溝通課程。本書是作者多年實踐經驗的總結,自出版后暢銷英國三十余年。我們現在買到的多為第5次修訂的版本。


《溝通圣經》

《溝通圣經》共分十八個章節,前四章概括講解溝通概念、方法,非語言溝通及聽、說技巧,后十四章對應生活及工作場景,闡述應對方法。在講解具體場景時,作者按照初入職場到部門負責人的成長順序說明了讀者會用到的打電話、面談、團隊溝通、主持和參與會議、演講、作報告等溝通技巧。另外,書中各章還設有自我檢查、練習和作業等版塊,以此來自我檢測閱讀吸收情況,這一設定也符合作者提出的閱讀技巧這一章的內容。
01
不容忽視的"非語言溝通"

“非語言溝通”就是所有不使用語言的溝通。我們站立、走路、聳肩的方式,我們穿的衣服、開的車、使用的辦公室等都在向他人傳遞某種信息。
——尼基·斯坦頓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進行交談的兩個人,當其中一方不停的看表,另一方應該如何應對呢?是的,我們都知道這表示“是時候結束對話了”。不停看表這一動作就是非語言溝通,雖然談話者沒有直接說出,但他已經通過這個動作說明了自己的想法。而讀不懂這些“語言”的我們就真的是不解風情了。除了點頭、眼神、手勢、姿勢、距離等肢體語言,沉默、對于時間的概念等也都是需要我們注意的非語言溝通。

更重要的是,當語言與行動相矛盾時,行動表達出的才是真正的意圖。在我們讀懂別人的同時,也要注意千萬不要讓“非語言溝通”出賣了自己哦~
02
提高閱讀速度與效率
如果說閱讀速度是一目十行,那閱讀效率就是一目這十行的意思都看懂了。

如何提高閱讀速度呢?
答案是提高辨識廣度。辨識廣度即是一次注視能看到的字數。一次次注視連接起來就是閱讀速度,所以決定你閱讀速度的是每次注視時的辨識廣度。我們每一次注視看到的不是單個字,而應是一組組有意義的詞組、語句。(如圖所示)


有效注視

如何提高閱讀效率呢?
有兩個技巧是需要我們特意訓練的,瀏覽與略讀。瀏覽可以幫助我們評估價值、了解結構,對文章內容進行必要的、有用的和不重要的判斷,并掌握文章內容概要。

在瀏覽后進行略讀,即抓住每段主題句進行閱讀。通常每段的第一句或是最后一句是主題句,將每一段的主題句串聯起來便是文章的內容摘要。我們在寫文章時也應注意這一點,讓你的讀者可以快速抓住文章主要內容。

《溝通圣經》中向我們介紹了一個非常好用的SQ3R閱讀法。一個結合了瀏覽與略讀,以及多種良好閱讀習慣的方法。它可以具體分為五個步驟:
步驟一 縱覽
步驟二 問題
步驟三 閱讀
步驟四 回憶
步驟五 檢查
我們以閱讀《溝通圣經》為例說明一下這五個步驟。
首先,瀏覽書的內容簡介、出版后記、目錄、全部十八章首尾段和大小標題。
然后,略讀第一章大小標題、每段主題句,注意“路標”增減速度。“然而”、“同樣”、“因此”等類似詞語可以提示你作者的寫作思路。

*注意:在進行這兩步時需要進行積極閱讀,瀏覽的同時思考文章的主題是什么?論據是什么?作者的觀點是否正確?……

第三步,重新細讀第一章,補充略讀時跳過的閱讀細節。
“溝通障礙與非語言溝通的例子”;
“不同情境如何詮釋”;
“溝通前需考慮的五方面,每一項具體包括”;
“計劃溝通的七大步驟詳細說明”;
……
在細讀時可以標記本章主題句、產生共鳴語句、刷新自己知識領域的觀點等。遇到復雜內容快速讀兩遍勝過細細讀一遍,這一閱讀習慣在進行強邏輯性的純理論著作閱讀時非常有效。
接下來,合上書回憶第一章主旨、論點、具體支持細節等,做讀書筆記或畫出思維導圖。(如圖所示)如果回憶出現障礙,說明閱讀效率有待提高,可以重讀本章。


第一章思維導圖

最后,重新縱覽第一章,確認本章框架,回答提出的問題,補充讀書筆記的遺漏內容。

之后十七章的閱讀中均是以上步驟的不斷重復。當然在全部章節閱讀后,需重新進行整本書的檢查。如果你是分幾天讀完的全文,現在肯定會忘記一些細節,可通過縱覽全書或者查看各章思維導圖,串聯文章內容、細化全書脈絡。之后,我們可以運用這些資料進行書評或拆書稿的撰寫。
03
提前準備讓溝通更輕松
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溝通。無論面談、演講、報告、商務文書或是論文、書評、劇本等都有法可循,這包括思想與行動兩方面的準備。即我們閱讀第一章時整理的“溝通過程的五準備和七步驟”。


“溝通過程的五準備和七步驟”

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總會遇見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寫情書、第一次面試、第一次談加薪、第一次換工作、第一次拜見合作商、第一次做年終總結、第一次家長會分享經驗……遇到每一個沒有經驗的“第一次”時,不要緊張,現在,我們嘗試運用“溝通的過程”來分解它吧!

首先來一場頭腦風暴把能想到的所有信息記錄下來;
然后按照“溝通五準備”歸類信息;
接下來跟著“溝通七步驟”一步步合成目標;
最后回顧檢查所寫內容,并在頭腦中預演溝通場景,尤其是對細節的設定。
這樣把每一個步驟做到極致,那些看起來艱難無比的“第一次”也可以變成人生寶貴的成功經驗。

有江湖的地方總有人,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溝通。除了文章開篇提到的因文字意義詮釋的差別而引起的溝通障礙之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語言溝通”也會有差異。有效的溝通不僅是聽得清,說得明,讀得懂,寫得順,同時還需要眼睛不斷觀察,頭腦有豐富的儲備。如果想知道關于溝通的更多細節,現在就翻開這本寶典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