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堂重點回顧
卓老師為大家講述了小說的結構理論知識,一般來說小說都是三幕式,即開端、發展、結局。
開端:其目的是設定,往往沒有太大的矛盾沖突,通常只是為了設定,如交待主角、背景、困難等,也就是故事情節怎樣展開。
發展:展現矛盾沖突,如兩個或多個角色之間的利益沖突、情感沖突、心理沖突等。
結局:解決矛盾沖突,含預高潮、高潮、收尾等內容。
寫短篇小說,建議分六小節或七小節,設計好結構能更好地指導小說創作。
鳥伯樂課堂結構圖
二、《如果大雪封門》三幕式結構分析
第一幕:開端
人物設定:我、行健、米籮“漂”在北京,以貼小廣告為生,共同居住在一間簡陋的出租屋。
誘因:屋頂鴿子的哨聲異常吵鬧,導致了我的神經衰弱,由此引發了我討厭鴿哨以及追鴿子、趕鴿子的行為。
第一個情節點:在趕鴿子的過程中,我兩次遇到鴿子的主人林慧聰,他來自南方,因高考作文離題而落榜,來北京投奔二叔謀生,也是為了見識一場真正的大雪。
第二幕:發展
沖突1、我同情林慧聰的處境,征得米籮、行健同意后,邀他共同居住出租屋,雖然大家不再打鴿子了,但鴿子的數量仍在不斷減少。
沖突2、我暗中跟蹤米籮、行健探尋鴿子減少原因,但沒有結果,只能幫助林慧聰保護他的鴿子。
第三幕:結局
預高潮:鴿子繼續減少,即將達到臨界點,二叔給慧聰施加壓力,如果無法在京生存就要返鄉,慧聰陷入困境,我陪他一起期待那場大雪。
高潮:天氣預報大雪將至,我買了酒、肉,與慧聰、米籮、行健一邊暢飲一邊等待大雪降臨。
結局:北京下了一場三十年不遇的大雪,慧聰的夢想實現了,米籮和行健卻陷入沮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