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現狀偏見:缺乏改變的動力,怎么辦?
一、 概念:現狀偏見
什么是現狀偏見?現狀偏見,就是一種即使改變現狀更有利,也不愿改變的心理。
概念的本質:人們面對環境的改變的時候普遍存在一種惰性,可以用一個詞“安土重遷”來形容。除非付出足夠大代價,否則很難讓他接受改變。人是厭惡改變的。
二、 案例:
1、向土豪銷售高端地毯,為那些猶豫不決的人提供試用服務,以形成“現狀偏見”,達到銷售的最終目的。
2、怕朋友借錢不還,怎么辦?為了防止他出現“現狀偏見”,可以要求他按月付息,或者分期還款。
3、電信公司為那些使用低帶寬寬帶的用戶,提供高帶寬寬帶的免費的試用。當用戶形成“現狀偏見”后,很有可能就會掏錢做升級。
4、政府拆遷遇到原住民高價索賠的時候,使用“回遷策略”,提供過渡房供拆遷戶居住,并承諾幾年后可回到原址。當人們在新房生活一段時間后,原有的“現狀偏見”被打破,新的“現狀偏見”開始形成,舊房感情淡化,新房變成了家,政府的拆遷任務,更容易完成。
三、 今日得到:
現狀偏見,是一種即使改變現狀更有利,也不愿改變的心理。營造“現狀”,提高客戶的“改變”成本,利用現狀偏見,化解現狀偏見,是商業世界眾多“怎么辦”問題的解藥。
我們常說,比“得不到”和“已失去”更珍貴的東西,是“將失去”。我想你現在理解,這是為什么了。
四、 思考題
你生命中有沒有這樣的事情,你一直“將就”著保持現狀,可一旦真的失去了,就再也不愿回去了?
五、 答案
對現在的工作已經不太滿意了,也看得到以后的發展,卻沒有動力做出較大的改變。就像是《誰動了我的奶酪》中的兩個小矮人,路不到盡頭都不做出改變。
《史記·李斯列傳》中如此描述:“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改變,人應當學會去擁抱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