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7.30
進度:第五章數論派P51-59
書摘:
1.數論派在印度有著固老傳統。“數論”一詞的梵語是“Samkhya”。關于這個詞的原義有種種解釋。有人認為它與“數”有關,因為數論派列舉了一定數量的基本哲學概念(二十五諦),有次制定了本派的基本理論體系。還有人認為它的原義是“探求”、“省察”等。說法不一,漢文佛典中除了稱此派為數論外還成為“迦毗羅論”、“雨眾外道”、“僧法”等。印度梵語文獻和漢文佛典記載這一派創始人叫迦毗羅(Kapila),但他是傳說中的人物。傳說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前曾想數論派的先驅者學習禪定(精神統一)。
2.數論派的許多思想直接淵源于奧義書。一些思想觀念伸直可以追溯到吠陀時期。史詩《摩柯婆羅多》(特別是《薄伽梵歌》)中亦大量技術了數論的學說。此外印度古代醫書《恰拉格本集》(Caraka-samhita)的一些章節也有早期數論的觀點。
3.現存數論派最早的系統經典是自在黑的《數論頌》(Samkhya-karika)。此頌的年代對于其他正統哲學流派根本經典的年代不是很早,但由于之前的數論派系統經典都已佚失。《數論頌》后目前保存的較重要注釋的有五個:《金七十論》、《道理之光》(Yuktidipika)、《喬荼波陀注》(Gaudapada-dhasya)、《摩特羅評注》(Mathara-vrtti)、《明諦論》(Tattvakaumudi)。
4.數論派基本哲學體系所謂的“二元二十五諦”中“二元”是數論派提出的轉變出人生現象和時間食物的兩個主因;“二十五諦”是包括二元在內的數論派哲學體系中的二十五個基本概念。其哲學體系重要理論包括:因中有果、三德說、三分法量及輪回解脫觀等。
5.由“因中有果”的基本觀念,數獨論提出了“二元二十五諦”的轉變說理論。“二元”指自性和神我,他們直接引發出人生現象或時間事物的轉變。“二十五諦”指自性、覺、我慢、十一根、無唯、五大和神我,他們設計事物轉變的全過程。自性(Prakrti)是一種處于未顯狀態的原初物質,人生現象或時間食物是由它演化(或轉變)出來的,而且最后還要回歸于它。
6.“三德”是解決“自性”根本因后如何演化出人生現象或世界萬物的問題。自性及其轉變物(變異)是由三種成分構成,這三種成分被稱為“德”(guna)。三德是:“薩埵”,它具有喜的本質和照明作用;“羅阇”,它具有憂的本質和沖動作用;“多磨”(tamas),它具有迷暗本質和抑制作用。三德之間是處在相互(或彼此)抑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及共行等諸種狀態的變化之中。
7.“神我”除自性之外,數論派還認為存在另個獨立的精神實體“神我”(Purusa),神我本質上不是物質的,而是精神性的東西,則不是由三德構成的,神我本身不變化、不創造東西,但是自性轉變成世界各種現象時所必須的。轉變成萬物的是自性,但它轉變時卻需要神我這樣一個“關照者”,自性中三德平衡狀態的喪失需要神我在場,這樣才能有轉變。
8.人生現象或時間事物的具體轉變過程:當自性被神我“關照”并且內部三德失去平衡后,首先由自性生出”覺”(Buddhi,相當于起確定或決定作用的“理性”或“知性”),從覺生出“我慢”(ahamkara,即“自我意識”或“主我性”),從我慢一方面生出“十一根”(ekadasa-indriya,眼、耳、鼻、舌、足、排泄器官、生殖器官、心),另一方面又生出“五唯”(Panccca-tanmatra,香、味、色、觸、聲),五唯又生“五大”(Panca-mahabhuta,地、水、或、風、空)。數論派的這種二元二十五諦理論構成了印度古代極有特色的人生現象和世界形成學說,是印度哲學史典型的轉變說理論。
9.在認識論方面、數論派主張有三種獲得正確認識的方式,即所謂“量”
1)現量:感官與實務接觸而生的知覺
2)比量:指推理,分“有前比量”(從因推果,如見天上黑云推知將要下雨)、“有余比量”(從果推因,如見江中許多濁水推知江上游下了大雨)、“平等比量”(同類推理,如見某處一種樹開花,推知另處這種樹也開花)
3)圣言量:指可靠之人或圣書的一件
10.數論派論及輪回與解脫方面的理論,將輪回狀態分為三種:天道、獸道、人道(三界),并且認為輪回中的事物是痛苦的,痛苦分為三類:依內苦(生理或心理方面的苦)、依外苦(外部的動物或物體引起的苦)、依天苦(天氣或上天的自然現象引起的苦)。數論派認為解脫就是脫離這些痛苦,方式種種,但最根本的方式是認識數論派揭示的真理,具體說就是認識數論派的“二元二十五諦”的理論,通過學習或體驗數論派哲學的真理,獲得“非我”、“非我所”等絕對認識,使自性不再與神我結合,斷滅輪回,達到解脫。
感悟:
迦毗羅所創數論派的“二元二十五諦”對于后世的影響深遠,這也是介紹的第一個與婆羅門教相對立的哲學派別,詳細講解了其論證基礎“因中有果”,該派別認為一切事物的原因已經包括了結果,這種根本性就是他們所認為的一種處于未顯狀態的原初物質自性,并且自性在神我的精神的“觀照”下進行轉化,使自性不再與神我結合,斷滅輪回達到解脫。si?I?5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