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王熙鳳是大觀園外的守護者,那么探春就是大觀園內的守護者。提起探春,讀者們永遠不會忘記那記響徹幾個世紀的耳光,以及那段最驚心動魄的訓斥。探春高貴的人格和自強不息的精神猶如黑夜中最耀眼最閃亮的一朵煙花,它照亮了整個肅殺且陰沉的大觀園,警醒了書中的看客也振奮了書外的觀眾。她跟王熙鳳一樣有著巾幗不讓須眉的膽魄和氣勢,但又不像王熙鳳那般世故圓滑。她風雅如竹,寬闊如海,膽略兼人,頂天立地。這樣一個才華橫溢,可敬可愛的好姑娘,卻終究走不出「身份」的牢籠。
與黛玉,寶釵,湘云這些原本就是嫡出身份的小姐不同,探春能從三春中脫穎而出,獲得賈母的青睞和王夫人的器重,她承受了太多的孤獨和煎熬。一個庶出的身份加上一個愚昧自私的母親,讓她深刻地明白自己沒有不優秀的資本,她可以沒有薛林之才,但她不能沒有洞悉萬事的清醒和處處周全的謹慎。沒有人知道賈母不經意的一句「三丫頭最是有心人」在探春心里是何等厚重的分量。
作為賈府中的草根貴族,她唯有不斷地努力,不斷地爭取,不斷地用自己的智慧和機敏化解賈府高層之間的危機,才有機會獲得長輩們的注意,從而證明自己的價值。
誠然,探春的努力是有回報的。對內,她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建立了自尊自信的底氣;對外,她以君子如蘭的灑脫和豁達獲得了賈府上下一致的贊譽。不管是組織詩社,還是在抄檢大觀園時發出的一系列警示名言,探春都像一個英雄一般守護著那束即將消失在暗夜中的「光芒」。
從渴望被注意,到走進權力中心掌管家族事務,探春體會到的并不是成功的喜悅,而是最深切的失望,縱使她心志再高,克服得了庶出的身份,卻克服不了性別身份。沒有人會在乎一個未出閣的姑娘的言論,哪怕她再熱切地爭取,再激烈地表達,最終還是得周全著,懂事著,默默地等待著被安排的命運。與其說她的眼淚是為了即將敲響的喪鐘而流,不如說是恨自己偏是個女孩兒家,無法像個男人一樣,出去立一番事業,回來再講一番道理。
有人說探春固然高潔大氣,然而她最大的污點是不孝,對待生母過于冷酷無情。可以說探春做事的確是六親不認,但絕非不孝。《紅樓夢》第四回便是「葫蘆僧亂判葫蘆案」的故事,在人情社會裡,有多少人能夠為了原則和正義拒絕金錢和權勢的誘惑,更遑論被親情和血緣綁架。探春作為一個未出閣的姑娘,因為堅守原則,忠于職守,敢于對自己最親的人說不,這是何等的勇氣,何等的胸襟。
被身份和性別禁錮已是探春無法改變的現實,再加上一個不明事理胡攪蠻纏的親媽,探春的痛苦和孤獨又有誰能理解,可即便如此,探春依舊努力地綻放著自己的光華,從未因親情和血緣而喪失了理智和原則,這難道不是又一記打在那些虛偽的官老爺們臉上的巴掌嗎?
以趙姨娘的品性和智商,且又生活在如此龐大及復雜的家族中,探春唯有越冷酷越絕情才越能保全他們母子三人的安全,她并不是與母親和親情劃清界限,而是與卑劣和無恥劃清界限。
也難怪眼高于頂的鳳姐一連三個「好」都覺得不足以形容三姑娘的好,同作為管理者,也只有鳳姐懂得探春的孤獨和無奈,這是一種英雄相惜的理解和尊重。
探春的一生雖是抗爭的一生,但卻始終無法對抗時代和命運的荒謬。「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我們想象著即將遠嫁的探春一定是滿腹的委屈,不甘,以及對大觀園的戀戀不捨,可卻又無可奈何。
在創作「賈探春」這件作品時,我們懷著對探春充滿私心的疼惜,希望她站在不染淤泥的荷花船上,不管她飄去哪里,以她廣闊的胸襟和非凡的智慧,一定會將日子過得滿地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