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和幾位產品和運營朋友一起擼串,結果6位中有2位已經提了離職了,還有2位在猶豫不決中。正好都湊一塊了,大家就巴啦啦聊了起來。大禾一臉苦澀,”我就搞不懂,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么呀?我覺得我現在就是打雜,受夠了氣又不敢辭職。”
其中正好有位總監級別的大佬鄒嘉,問大禾:你日常工作內容是哪些,怎么分配的時間,都在哪些環節會遇到問題?
結果發現,大禾的絕大部分工作時間,都浪費在返工上。
規劃的功能,開發到一半,后端說做不了,他又要重新調原型,改方案。最后七改八改,產品做出來達不到預期,又是一個沒有人用的功能。不僅是老板對他沒有好臉色,團隊內部的人對他也漸漸沒了信任。
說著說著,大禾就開始羨慕,別人家老板沒有那么多亂七八糟的想法,別人家的開發技術過硬沒有bug。所以他覺得,一定是有一個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能讓他在團隊里充滿底氣。就和武俠中的絕世神兵一樣,神兵一出,號令武林。
鄒嘉嘆了口氣,說并不存在這樣的絕世神兵。說著舉了個例子:鄒嘉現在就有一支大禾羨慕的團隊,但是就算把團隊原原本本交給大禾,大禾還是管不了。所以大禾首先還是要內部歸因。鄒嘉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1、合格的產品經理會借鑒
2、專業的產品經理會本地化
3、高級的產品經理會預見
大家紛紛豎起了耳朵。
? 1?
合格的產品會借鑒
市面上大部分產品都是有競品可以參考的。大多數產品經理,抄的時候只抄了界面,實際上產品的本質沒有理解透。就好像想學人家造飛機,只模仿了飛機殼,沒有發動機。這樣的產品是跑不起來的。
產品經理第一步是要會抄。把產品中的功能、邏輯、流程、狀態這些隱藏在界面底下的東西都記錄下來,反推每一個要素、要素們組成了怎樣的流程、流程的目標是完成怎樣的功能,然后反推產品后臺要做出什么樣的配合。
這樣才會對產品經理有基礎的了解,懂得每個產品的價值在哪,才不會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一上來要號令群雄。
聽到這里,大禾臉紅了。
? 2?
專業的產品經理會本地化
抄到一定階段,一定是推陳出新,有自己的特點。沒有哪個學渣是通過抄學霸作業就能成為學霸的。
本地化就是把別人的東西,化為己用。專業的產品經理,不要求會很多高大上的理論。但是在自己產品的一畝三分地里,一定是有話語權的。產品是面向哪些特定用戶群,在什么情境下被使用。為什么在這種情境下,用戶會選擇這個產品。這個產品和別人的產品不一樣在哪里,以及為什么不一樣。
如果產品經理連自己都說不清楚,那肯定不是一個盡責的產品經理,團隊不信任是必然的。
? 3?
高級的產品經理會預見
產品迭代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老板的決策會變,用戶的需求會變,甚至團隊的人員都會變。
高級的產品經理并不能阻止這種變化的產生,而是會將這些變化控制在可控范圍內。
什么事情應該先做 / 什么事情應該現在做 / 什么事情必須要做 / 什么事情這次不做沒關系 / 什么事情可以換一種方式做。
高級產品經理,并不是會完成所有的功能需求——因為完成所有的功能需求并不一定就讓人滿意。恰恰相反,高級產品經理會拒絕不可行的需求,從他的專業角度出發,提出新的解決方案。
大禾心服口服。終于明白,不存在什么外力的天然神兵,而是要自己一步步修煉,才能成為絕世神兵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