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一個植入歷史的夢,一段夢中的歷史。
事就這樣成了。
讀這本書之前,我并不知道馬伯庸,也鮮少讀帶奇幻色彩的故事。
奇幻類小說給我的印象大都是在一個完全想象的空間維度,人物背景事件都與現(xiàn)實毫無瓜葛。而《草原動物園》就如一個人的記憶,虛實參半,虛構(gòu)在真實的土壤里茁壯成長,像胡楊一般伸展枝條,重新扎入土壤,互相糾葛,融為一體。
這個故事源于一個傳教士天真近乎有些瘋狂的想法,他想把從慈禧太后留下的萬牲園中拍賣到的稀奇動物,帶到赤峰,在他神往的大草原上打造一個神奇動物園,召集草原上的人,然后感化他們,成為教眾。
我一向認(rèn)為傳教士是一種帶著神秘氣息的存在,他們對上帝的敬畏,對祈禱的虔誠本身就有種奇幻。
故事開篇打動我的就是傳教士對這個瘋狂想法的執(zhí)著。外人看來荒唐至極的主意,卻似一顆火種,落在傳教士干草堆砌的心田,霎那間燃起一團火焰,竄到五臟六腑,燃燒著,翻騰著,傳教士閉著眼滿腦子都是草原上的動物,無數(shù)次理性的勸誡像潮水一樣涌來,又悻悻退去。
也許這就是上帝的旨意,也許赤峰就是傳教士的應(yīng)許之地,也許更是萬牲園里瀕臨死亡的動物的應(yīng)許之地。
故事似乎是一場歷險,又似乎是一次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