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rmajlija是經(jīng)典的馬其頓美食,
隨意揉捏的橢圓或者方形的披薩面團上,
碼上熏制的肉塊,
再磕上一個雞蛋,
放進烤箱烘制。
呶~~~
這是種無法輕而意會的美味!
自制的異國披薩賽過必勝客喲!
不信,你試試!!(づ ̄3 ̄)づ╭?~
Step1:面粉過篩,加入食鹽和酵母粉,攪拌均勻。
Step2:慢慢加入溫水,一邊加一邊攪拌,直至成不黏手的面團。
Step3:硅膠墊上撒適量面粉,將面團放在上面,稍微揉捏,形成一個球狀。
Step4:取一個容器,底部刷上橄欖油,放入面團,將剩余的橄欖油均勻刷在面團上方。
Step5:蓋上一塊濕布,放入烤箱中層,烤箱底部放一碗熱水,關上烤箱門發(fā)酵30分鐘。
Step6:豬排肉切小塊,放入紅椒粉、適量黑胡椒粉和食鹽,攪勻腌制。
Step7:發(fā)酵好的面團取出,搟成橢圓形,碼上一半的黃油。
Step8:將面團轉(zhuǎn)入烤盤上,碼上腌制好的肉塊。(要距離面團邊緣2cm)
Step9:將剩余的黃油碼在肉塊上邊。
Step10:將面團邊緣向內(nèi)卷起,形成凹槽的感覺。
Step11:放入220°預熱好的烤箱中烘烤15分鐘。
Step12:雞蛋打散,備用。
Step13:烘烤好的披薩餅取出,邊緣刷上雞蛋液,再將剩余的雞蛋液淋在肉塊上邊。
Step14:再次入烤箱烘烤10分鐘,即可!
你對披薩的記憶起源于哪里?必勝客?百勝蜂?山姆大叔?
記得某一年,突然間披薩就闖入了我們的視線。電視里的披薩廣告,香氣好似可以透過屏幕到達你的鼻子尖頭,被誘惑得不行。那時的披薩對于曈媽和弟弟來說,和肯德基一樣,是種好高級的體驗。當時去趟肯德基或者必勝客,消費可不算低呀,是重要節(jié)日才能享受的福利。(*???)
后來,當百勝蜂、山姆大叔遍地開花,加之一些手工小店的興起,披薩就如同漢堡一樣,不再那么高大上——同一生產(chǎn)線下來的產(chǎn)品,吃多了便會膩煩了。(。?_?。)?
曈媽第一次做披薩,是我們的世界美食之旅意大利篇時做的傳統(tǒng)意式披薩,刷新了我對披薩的認識——可以隨意塑性(買的幾個披薩盤至今沒有派上用場(????));厚底美式,薄底意式(更喜歡意式的香香脆脆的口感);并不是芝士放得越多越好,拉絲越長越美味(相反不刻意追求,適當?shù)眉又ナ浚炊鴾p少了肥膩感。)
(第一次做的意式披薩╮(╯_╰)╭)
直至此次做馬其頓的Pastrmajlija,更加簡易的做法,不需要醬汁,不需要芝士,不需要披薩香料,一切食材周邊可輕易取到。關鍵是,出品香脆,深得家人和鄰居的歡迎。曈大人難得地喜歡一次餅類,喊著要送去實驗室給爸比吃。項先生看著這么愛他的兒子,心里的歡喜表露無遺。o(*////▽////*)q
Pastrmajlija一詞來自pastrma,意思是鹽和干/熏肉。這里為了簡便起見,曈媽用了現(xiàn)腌的豬排肉。而且他們( ╯▽╰)用的是植物起酥油,而曈媽覺得起酥油不健康,而選擇了同樣效果的黃油。Pastrmajlija在馬其頓其實是屬于節(jié)日食品,好比在我們中國月餅之于中秋的意義。在每年可以吃到它的日子里,馬其頓的孩子們應該也是如我們孩提時過節(jié)般得興奮的吧。節(jié)日,賦予了食物別樣的意義!
Make something new tonight!
祝你好運!!
The end!See you!ヾ( ̄▽ ̄)Bye~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