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香菇藍廋,郁悶焦慮而無法自行脫離痛苦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很想找人聊聊。
不過有時候不會總是有好運。
當你放下電話,滿懷期待地奔向咖啡廳,或那家熟悉的酒館,期待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談,期待給內心做一次排毒解乏和身靈spa時,你的朋友或閨蜜卻也許會端來一碗你難以下咽的“雞湯”,語重心長。
你這樣可不行,這么垂頭泄氣,毫無生氣,沒有堅強的意志怎么脫離困境呢?你看我三舅他侄女婿他叔伯家的一個堂弟,碰到的事兒比你這個難多了,人家不也好好的。所以呀,要直視人生,面對痛苦,你得付出,努力克服,戰勝困難,才能贏得人生。
講完道理,你的朋友再講一個催人淚下逆襲的故事,再說一段名人勵志的警句恒言,然后起身離去,留下高大偉岸的背影,還有孤單影只的你,BGM響起。
此時,內心一萬匹草泥馬呼嘯而過,伴著更多的郁悶,繼續著有苦自知的體驗。
不過,當你感受到這個不會聊天的朋友給你帶來的不爽時,總好過你把他說的真當回事兒。至少,你知道不用太跟自己過不去。
然而,我們的故事往往都是跟過不去開始的。
當我們顛簸在人生的旅途,遭遇著生活帶來的痛苦,恐懼,迷茫,退卻…種種讓人不愉快的經歷時,內心的沖突時常會自然而然,油然而起。然而,面對事業,愛情,家庭,關系中的沖突卻無從下手,是我們困境中的又一困難。
面對這種“無從下手”,我們習慣開始懷疑自己,并告誡自己不能這樣。然而,當我們“正在這樣”,卻又“不能這樣”時,眼前的困境就不再單一。恐懼時不能恐懼;焦慮時不能焦慮,迷茫時不能迷茫,退卻時不能退卻……
這讓本就不平靜的內心,又被激起千層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陷入更低維度的世界,沖突不斷升級,應變力不斷降級,這使得不但始終看不見遠方,徘徊不前,更是再增加一道路障,如同進入“盜夢空間”,一層又一層,一環套一環,理不清,剪更亂。
于是,
恐懼著自己的恐懼,焦慮著自己的焦慮,迷茫著自己的迷茫,悲傷著自己的悲傷,失望著自己的失望……
本想突出重圍,卻再被重重包圍,痛上加痛,難上加難。
想尋求改變,卻又深陷沖突漩渦中而無法自拔,陷入不斷返回起點的怪圈,毫無還手之力。如同行走在沒有路標的沙漠,越加快腳步,越深陷其中。
當急急趕趕地去尋求路標的時候,我們關注的中心和焦點不經意的就放在外面,讓我的內心世界被擱置一邊。
當拋棄自我,從外界尋求答案通常只會讓沖突的化解陷入N難。
別人有事業,我不能沒有事業;別人成功我不能不成功;別人能賺錢我不能賺不到錢?這其實已經不關乎事業,成功,金錢本身。
當個體深陷苦悶時,卻依靠借照別人的模版,如同給自己請來了一面照妖鏡。不斷告訴自己“真沒用”,而且還總被別人告誡“得努力”。我想,這些指導評價,已經游離出問題解決,結果只是徒增苦惱。
當不斷在從外界找比較,找對照,找參考,向外延展時,其實已經偏離了求變的初衷。因為,你不得不騰出更多的力量去應對這些附加的負面評判。結果只能喝著別人的雞湯,繼續受著自己的苦。不堪重負時,要么帶來更多的借口,要么更加迷茫。
之所以習慣尋求參照,習慣品嘗別人的雞湯,通常因為你忽略了重要的一點。
你就是你,你和別人不一樣,你復制不了別人,別人同樣復制不了你。
改變本身都會伴隨著陣痛,這個陣痛的過程首先就很難強求突變。
如果總是帶著別人家種的瓜就是甜的錯覺,只會陷入自我否定,在否定的狀態下,改變將無法被啟動,不可實現。
因為,否定自我只會讓你多看到一層不好,多看到“不應該”的一面,這如何讓你生長出動力以求改變呢?
你試圖逃離,結果只是從一個圈跑到另一個圈,從一個坑跳進更深的坑。
如同失眠的人,不斷加重,循回往復,往往始于不能接受自己可以失眠,強求自己入睡,結果越來越睡不著。本來是其他的焦慮造成了失眠,最后演變成失眠造成了焦慮,更加失眠,如此深陷其中。
當我們陷入的痛苦已經不止是痛苦本身時,我們已經視眼前的痛苦,焦慮,迷茫,恐懼為凌遲之刑,而憎惡它的出現,更不相信可以與之相伴。
迫不及待地去跳過細細體會,慢慢體驗,跳過必經過程,跳過尋求契機的環節,急著做減法,結果只會得到加法答案,加重負擔,不斷消耗內在能量。
結果,越跳不出去越要跳,越要跳越出不去。
然而,如果跳不出去,就先不去跳吧。這不同于逃避(其實擔心自己逃避又是一層降級),這恰是在接受應有的過程,避免無謂的內耗,好鋼用到刀刃上。
當你不再掙扎著非要跳出來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放下因“跳不出去”帶來的羞恥感,隨即丟棄羞恥帶來的痛苦和不安。這是能夠回到當下問題本身的開端。
我本身已經不是問題,問題就只在問題本身。
丟掉羞恥,才是自我肯定的開端,才能回歸到自己內心世界里,去看見自己,接受自己本來的模樣,好好的跟自己談談。
雞湯里的大神,勵志故事里面的屌絲楷模,都跟眼前的問題無關。那些橋段更多的只會刺激正陷入沖突中的個體,而不會激發沖突中的個體(毒雞湯往往這樣)。這只會讓真實的自己更加模糊,讓自己看不到自己。
的確,改變向來都不是什么易事,要不然就不會把那么多勵志故事奉為寶典。
然而,當我們可以發現自己開始焦慮自己的焦慮了,發現開始恐懼自己的恐懼了,發現開始迷茫自己的迷茫了,發現開始糾結自己很糾結……我們就有機會找回那個真實的自己,回歸到自我的世界,才有機會按照自己的軌跡,改變。
花朵歸途是綻放,花朵枯萎非末路。
如不綻放,我就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