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寶木笑
很多人把職場比作江湖,很多人喜歡任我行的那句臺詞——“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今天寶叔給大伙兒帶來7款博弈論模型,希望能幫大伙兒盡快適應職場,笑傲江湖。
1.囚徒困境
呵呵,這個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博弈論模型了吧,說的就是倆哥們兒犯了不小的事兒,結果被警察抓了,這肯定得單獨審訊啊。這個時候問題來啦:雖然這兩哥們兒都知道,如果他倆都能保持沉默的話,警方無法給他們定罪。但英明神武的警察叔叔也明白這一點,所以就像咱們電影兒里看到的那樣,阿sir會很江湖地分別對倆人說:如果告發同伙,那么就可以無罪釋放,還能得到一筆獎金,被告發的哥們兒會被按照最重的罪來判,還要罰款,作為對告發者的獎賞。博弈論最好看的地方,我覺得不是結論,而是中間邏輯推理的過程,就像這個問題。倆哥們一定會各自做激烈的思想斗爭,比如其中那個叫大A的哥們兒,他馬上意識到同伙不是傻子,不管自己沉默或者背叛,同伙都會覺得他會選擇背叛。所以大A最后的結論是,唯一理性的選擇就是背叛同伙,因為如果他的同伙笨得保持沉默,那么他就會是那個帶獎出獄的幸運兒。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根據這個邏輯向警方交代了,那也沒關系,大A反正也得服刑,起碼他不必在這之上再被罰款。所以結果就是,這倆哥們按照最科學的邏輯得到了最糟糕的結果——一起玩兒完。
這個模型一定要辯證地看待,慎重地使用,但很遺憾,大部分職場新人都是讀了之后馬上做恍然大悟狀,然后就直接拿來就用,遇到事情就秉承“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準則,并將此模型作為科學證據,剛到單位人還沒認全,就開始腹黑起來,而且還為自己的小聰明沾沾自喜。十來年了,我看到這樣的新人不少,但能最后有好結果的不多。難道是書錯了?如果單單從讀書和運用的角度說,那就是光貪圖一年100本兒的數量了,沒有把書讀細讀深,“囚徒困境”只是一個單次博弈模型,而你和你的同事、同學基本上都是多次博弈的環境,所以條件不符合,不適用啊,呵呵。那這個模型到底該如何用呢?請接著看第二款模型。
“囚徒困境”這個模型告訴我們:出來混,要曉得人心隔肚皮,別期望同事都是“圣母心”,自私不但是人的本性流露,更是人們不得不面對的邏輯必然,防人之心不可無。
2.以牙還牙
上面說到“囚徒困境”這個模型不能簡單用到同事之間,因為那是個單次博弈的極端情況,有網友曾問過我,說剛上班兒,既想和同事們交好,又不想被人看做軟柿子,咋辦?當時寶叔就推薦了這個模型,“以牙還牙”是一個用于博弈論的重復囚徒困境非常有效的策略,這個策略在開局時選擇合作,以后則模仿對手在上一期的行動。
在使用這個模型的時候要注意三點:一是以牙還牙者開始一定采取合作態度,不會背叛對方,別上來就腹黑;二是遭到對方背叛,以牙還牙者一定要堅決還擊作出報復,別軟弱和猶豫;三是當對方停止背叛,以牙還牙者會原諒對方,繼續合作,別得理不饒人,你不是在家里和爹媽吵架,你是到社會上給自己掙口糧噠。
“以牙還牙”這個模型告訴我們:出來混,一味睚眥必報和一味委曲求全,都是扯淡,要能打能拉,高手都是不先出手噠,但高手出手并不是為了“傷”,而是為了“和”,這個拳腳套路有點兒像太極。
3.智豬博弈
豬圈里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最后的結果是:小豬將選擇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間。因為,小豬踩踏板將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動踏板,不踩踏板總是好的選擇。反觀大豬,雖然明知小豬是不會去踩動踏板的,但自己親自去踩踏板總比不踩強吧,所以只好每次都去踩了。
哎,個人覺得讀博弈論和讀哲學類的書一樣,一定要多想一步,否則毀你三觀跟玩兒似的,比如這個智豬模型,一般咱們看到這個模型的第一反應是啥?反正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模型就覺得很泄氣。別跟我說什么改變規則,科學設置往返距離神馬的,你不是謝耳朵,也不是馬云,這里不是生活大爆炸,也不會有什么阿里巴巴,咱只是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我們無力改變規則,我們很可能就是那只可悲的大豬,每天在公司里做加班狗,但有的人卻從不加班,活得那叫一個瀟灑,我們在深夜的柜式復印機前淚流滿面,仰天長嘯:啊!主啊!救救俺吧!這都特么啥狗日的公司啊!太特么不公平啦!我太陽!我太陽!我太陽啊!
沒錯,初入職場,我們會碰到無數那樣瀟灑的“小豬”,他們總能分分鐘就把我們的心情搞壞,分分鐘就能把我們昨天惡補了一晚上的雞湯搞成麻辣燙。但如果經過冷靜的權衡,你覺得現在這份工作能帶給你的,遠比那些氣人的“小豬”要多,那你一定要記得每天去公司的路上都復習一下自己的權衡,任勞容易任怨難,說的就是咱們啊。
那么,也許有人會問,那我直接去做那個充滿了“智慧”的小豬多舒服啊,呵呵,如果你在公司時間稍微久一些,你就會發現那些貌似非常“智慧”的小豬,其實多數不是靠的自己的智商(稍微有點兒智商的還能讓你這樣的新人恨的牙根兒癢癢啊?呵呵),而是靠一種“勢”,這種“勢”要么是背景深厚,要么是人脈通天,反正是我們現在還不擁有的,所以小豬自己最清楚,靠山硬才能有底氣耍小聰明,那些自己啥底子也沒有,就去做小豬的,好像都被老板做了“烤乳豬”。
“智豬博弈”這個模型告訴我們:出來混,對于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來說,不是想著怎么去做那只舒服的小豬,而是告訴我們要盡快學會宏觀的權衡,如果這份工作值得你去做忍氣奔波的大豬,那么從理論角度告訴自己別和小豬一般見識,活下去最重要。
4.槍手搏命
有三個槍手,甲的命中率是80%,乙是60%,丙是40%,他們同時舉槍瞄準、同時射擊另兩個人中的一個,要盡可能消滅對手,每個人一次機會,一顆子彈,誰活下來的可能性最大?可能大家都知道結局,沒錯,是槍法最不準的阿丙活下來啦,呵呵。道理也簡單,甲會打乙,乙會打甲,而我們的阿丙也會打甲,因為甲牛逼啊,大家都覺得甲對大伙兒構成了威脅。另外,如果三個人輪流開槍,甲先開槍的話,還是會先打乙,如果乙被打死了,則下一個開槍的就是阿丙,那么甲生存的概率為60%,而阿丙依然是100%(他開過槍后甲沒有子彈了,汗……);如果打不死乙,則下一輪在乙開槍的時候一定會全力回擊,甲的生存率為40%,不管是否打死甲,第三輪甲乙倆哥們兒的命都攥在我們阿丙的手里了。呵呵,如果必須由我們的阿丙先開槍呢?答案是胡亂開一槍,只要不針對甲乙任何一人即可,因為當阿丙開槍完畢,甲乙還是會陷入互掐的困境。
我們剛到一個公司,最喜歡干的事兒是啥,拼命證明自己唄,這是人之常情,但卻不是戰略最優,人家原來的大神還殺的難解難分吶,你突然半路蹦出來嚇大家一跳,人家互相看看,只能先把手頭的事兒先放一放,先料理了你再說。
“槍手搏命”這個模型告訴我們:出來混,保護自己是第一位,出人頭地次之,滿足虛榮心最忌,虎行似病,鷹立似睡,模型不是讓我們去做那個阿丙,而是讓我們懂得如何去做一個更加牛掰的槍手甲。
5.分蛋糕模型
兩個小孩怎么分蛋糕?大家都是成年人啦,這里就不說什么一個分,一個選了,直接介紹分蛋糕的進階模型,即時間成本的加入,將使得分配變得復雜化,比如兩個小孩兒都是古靈精怪,都在你來我往地尋求利益最大化和方案最優,雙方不能及時達成一致,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因為蛋糕在融化,等倆小孩兒滿意了,黃瓜菜都涼了。
如果你是個新人,但也已經工作一段時間了,你可能有時會遇到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尷尬,或者是你的科室,或者是你的團隊,總之你總有一天會直面一個小肚雞腸的拍檔,而且這廝每次都仿佛革命烈士轉世,為了少干一點兒活兒,這貨無所畏懼,寧可玉石俱焚,也絕不向你妥協。你這個氣啊,丫看姑奶奶好欺負是不是?老娘還不伺候了呢!看誰耗得過誰!呵呵,這個分蛋糕的模型就是給你設計的,前提是這個工作對你很重要,你想自己闖出點兒名堂,讓家里老人放心,那結果只能是——可別讓蛋糕化了啊!你放心好了,人在做,天看不看先不說,周圍的人和你的上司一定會看到的。
“分蛋糕模型”告訴我們:出來混,千萬別和犟種一般見識,否則,時間久了你就會變成自己當初討厭的樣子,凡是有大局觀的新人進步一定最快,實在點兒說大局觀就是你的未來,你要是一個真的有抱負的人,你就會漸漸悟到其實怎么分蛋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上司會看到你每次是怎么分的蛋糕。
6.臟臉博弈
屋子里有三個臉臟的人,但他們都不知道自己的臉臟,他們被要求不能對話,這時候,一哥們兒從屋外走進來,對他們說:“你們至少有一個人的臉是臟的。”屋子里的仨人聽完之后,相互看了看,沒有任何反應,因為他們都看到別人臉臟,以為說的不是自己。外邊來的哥們兒見狀,又補充了一句:“你們不知道嗎?”聽完這話,三人又相互打量起來,突然間,他們同時意識到自己的臉是臟的,于是三個人的臉一下子都紅了。推理過程是這樣滴:“至少有一個人”臉臟,也就是說如果看到別人的臉是臟的,這句話就可以成立,而當第二句指的是“你們”時,就意味著臉臟的人至少是兩個。如果只有兩個人臟臉,但是我看到另外兩個人的臉是臟的,假設我的臉是干凈的,他們任何一個在看到我的臉是干凈的時,再看到另一個人臉臟,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臉臟,那么他的臉應該會紅,但是這樣的情形沒有發生,情況就只有一種了:三個人的臉都是臟的。呵呵,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共同認識”,也叫“共同認知”,當某種局面被打破后,人們才會認識到原來自己也是如此,而且每個人都知道別人是如此的“共同認識”。
職場新人有的時候會走兩個極端,要么是妄自菲薄,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要么是妄自尊大,看什么都不順眼,這兩年也不知為什么,后者越來越多。危險啊,如果前面5種模型都是技術層面的討論的話,那么從第6個模型開始就是內涵層面的引申了。我們往往都是嘴上最謙虛,最低調,而我們的內心則充滿了腹誹和鄙夷,我們都把這些歸結為我們都是很自我的人,不愿意與世俗同流合污,呵呵,這個模型給我們上了生動一課,告訴我們也許自己并不是自己想象得那么特立獨行和冰清玉潔,我們只是一個被慣壞了的孩子。
“臟臉博弈”告訴我們:出來混,自己的心千萬別從一開始就走歪了,初期癥狀是各種看不慣,總把“活出自我”掛嘴邊,中期癥狀是剛愎自用,聽不得家人和其他人的任何批評意見,晚期癥狀是文過飾非,怨天尤人,讓周圍的人特別是自己的家人苦不堪言。朋友,與其裝樣子去了解世界,還不如多了解一些自我。
7.手表定律
當一個人有一只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有兩只表時,卻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這個模型建議選擇其中較信賴的一只,盡力校準它,并以此作為你的標準,聽從它的指引行事。
我們剛入職場的時候,會遇到價值觀的大雜燴,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每天都在圍繞著我們,今天我們看到張三牛掰,明天我們聽說李四是大神,我們一會兒覺得要韜光養晦,一會兒又覺得要鋒芒畢露,我們一會兒覺得要腹黑到死,一會兒又覺得要返璞歸真。我們被價值觀和方法論的好多“手表”弄得無所是從,不知自己該信仰哪一個,還有一部分人在外部環境壓力或者別人的誤導下,違心選擇了自己并不喜歡的路,為此郁郁寡歡。最后一款模型,我給大家推薦手表定律,這里有我深深的祝福,希望大家都能找準屬于自己的那塊兒“手表”。
“手表定律”告訴我們:出來混,善于調整自己的心是重要的,但涉及到價值觀的事兒一定要慎重,尤其不要幻想可以同時擁有不同的價值觀,選你所愛,愛你所選,無論結果如何,請務必不要回頭。
今天介紹的7款模型肯定不能囊括所有的經典博弈論模型,至于到底哪些更應該上榜,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仍記得古龍老爺子在《七種武器》系列中表達的意思:“其實,最厲害的武器是人心。”沒錯,不管職場的招數如何天花亂墜,關鍵是我們自己的心臟是否堅強有力,不忘初心,堅守本心,方得始終。
此文與諸君共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