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是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公司為其游戲<最終幻想>(Final Fantasy)制作的一部CG宣傳片,2015年夏開始制作,2016年7月份上映,國內2017年3月10日上映。我們看這部電影,當然不是去看劇情的,劇情本不是重點,看什么呢? 最終幻想系列,一直比較注重視覺效果,跟其名字一樣,這系列游戲和CG電影在視覺上給人如夢似幻的美的感受。所以,其中CG特效
才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至于劇情,呵呵,別認真。
CG的核心是光照和渲染,最難的是光照,因為只有光照是最難喝真實畫面匹配的。角色/背景,都是單獨做出來的,真正讓人感覺真實的,實際上是光照的真實。光與影的藝術
CG特效是否可以以假亂真,看上去非常真實?好萊塢的特效大片早就已經告訴我們答案。比如《阿凡達》,比如《變形金剛》系列汽車人變形的畫面和大氣的戰斗場景,充滿金屬質感和真實感,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好萊塢電影,都大量使用CG特效。不過電影使用的CG一般是真人CG(文章結尾有說明),并不像王者之劍
這樣基本上使用全CG。迪士尼也出品了不少的全CG動畫,但它們的風格跟最終幻想
不同,更看重劇情和角色的靈活生動,而最終幻想
更注重真實感。
一般說來,CG宣傳片一般不會太長,比如魔獸世界,獵魔人3,殺出重圍:人類分裂,星際爭霸2。像<最終幻想>
這樣以CG電影的形式制作宣傳片,也僅此一家。《最終幻想》系列的CG電影到目前一共有三部:
- 最終幻想:靈魂深處(2001年7月13日)
- 最終幻想7:圣子降臨 (2005年9月14日)
- 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 (2016年7月9日)
這里對這三部電影的CG技術的發展做下簡單的對比:
第一部最終幻想系列CG《最終幻想:靈魂深處》,也算得上是第一部寫實類全CG電影,在當時上映,很多人因此被其高逼真的CG特效所震撼。雖然劇情飽受詬病(顯然制作方也沒花心思在這上面),但在CG的技術實力上,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就是在今天看來,也是震驚不已,誰能想到當時的CG水平就達到了這個程度呢。相比國內的一些CG或者類CG電影,這是在超前太多了。最近上映的國內《爵跡》的制作水平與之相比,也尚有不小差距。
據說當時這部電影投入了1億3000萬美元,但卻以失敗告終,致使前史克威爾公司出現巨大赤字而一蹶不振,《最終幻想》系列的創始人坂口博信也因此最終離開了史克威爾,而史克威爾后來也與艾尼克斯合并成為史克威爾艾尼克斯
當然雖然在當時來說,已經是世界頂尖的水平了,但是與真實的事物相比,還是明顯感覺有不足的,比如人物的面部細節,人物動作過于僵硬,發絲/纖維/水/光線等的處理,地面/物體表面的紋理細節還有都感覺很不真實。后來的《最終幻想7:圣子降臨》有了很大的提高
當年看到《最終幻想7:圣子降臨》(2005年9月14日),就被其CG特效所驚艷。光線,水滴看上去感覺如此的真實,恍若實質,人物的表情和動作相比靈魂深處
流暢/自然了很多。除了人物非常細膩的面部細節刻畫尚有欠缺,發絲/眼睛的細膩度也已經很高了,而在王者之劍
中,這點有了很大的提升,面部表情細節的刻畫已經非常好了。
距離圣子降臨
差不多11年之后上映的《最終幻想:王者之劍》,可以看出CG技術明顯的進步。人物的臉部細節/動作都生動流暢了很多,頭發/物質表面細節紋理等看上去跟實物差別已經很小了,城市建筑物與圣子降臨
相比,也有非常大的進步。我沒玩過《最終幻想》系列的游戲,看了這部電影的當晚,我就想著去看看它的游戲的是什么樣的,由此可見通過這部電影,對一些游戲玩家是很有吸引力的。
恢宏/大氣的城市建筑,激烈/緊湊的戰斗場景,和真實細膩的CG特效,絕對算得上一場視覺盛宴,這無疑又是純CG電影的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代表著當前國際的最高水準。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對這部CG宣傳片的投入網上沒有找到相關資料,不過想來肯定不菲,最終幻想系列
的CG特效一般是史克威爾·艾尼克斯自己旗下的全資子公司Visual Works
和相關事業部負責,但是這部CG片大部分都是外包給其他CG公司,據說有近50
家公司參與制作。因此這部電影并不代表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的Visual Works
的水平。
什么是CG? CG 是 Computer graphics 的縮寫,原意是
電腦/數碼 圖形
,隨著時代的發展,CG的含義有了很大的擴展,范指基于電腦電腦圖形(2D/3D)處理技術數碼化的作品。國際上習慣將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視覺設計和生產的領域通稱為CG。它既包括技術也包括藝術,幾乎囊括了當今電腦時代中所有的視覺藝術創作活動。
CG的主要運用還是在影視和游戲兩個行業,好萊塢的特效大片一般采用的是
真人CG
即通過把捕獲的真人的動作/表情/外觀等通過電腦進行處理合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