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歸來,便攜家帶口回老媽家住了兩天。我和老魏都覺得回家辛苦了爸媽,忙里忙外的張羅,媽媽卻說:“回家了熱鬧!”,自然而樸實的表達,卻走進了我的心窩里。
如歌里唱的一樣,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爸爸張羅了一桌好菜。不同的是,我家還有八十高齡的奶奶,七十好幾的外公外婆。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每次回家接著三老一起到家里吃頓飯,成了我必做的事情,飯桌前的四代同堂,讓我心里滿足而踏實。
以前自己不懂事,和奶奶之間也有些嫌隙,總覺得那些成長的歲月里,在奶奶的眾多的孫輩中,自己是不討人喜歡的,自然和奶奶的距離感就很明顯了。成家之后,有一次,去看奶奶,發現她一個人在房間里呆呆的坐著,眼睛凝視著遠方,神情縹緲,若有所思,大聲喊了她好幾次,她才恍然回神,喊出我的名字。那一刻,心里一翻觸動,不禁想到了二十幾年前去世的爺爺。六歲那年,爺爺生病,印象中,每天放學,都會看到爺爺坐在窗戶下的小凳上,就那樣看著遠方,當時年幼,不知道爺爺病情如何,小小的心里,總覺得只要每天問爺爺好點沒,他說好一點,就一定會好,誰知道,沒多久爺爺就離開了。尤記當年父親兄弟幾個跪在床邊哭泣,妯娌姑嫂暗自抹淚的場景,那是我活著的二十幾年里,第一次體會到至親離世的凄苦。心理的那些悲涼的情緒,抽絲剝繭,至今如是。
于是回來好好反省,和父母愛人聊起了心中的那些情緒,更覺得自己這些年來不應該再與奶奶生分,心懷忐忑,所做點點滴滴,希望為時不晚。
我是在外婆身邊長大的孩子,童年那么多快樂的時光里,零零散散都有外婆的身影。老魏說我的性格也有一部分是像外婆的。大事不慌,不猶豫拖沓,當然也有那么點不依不饒。印象中,在外婆身邊是自在而快活的,以至于每一個寒暑假都迫不及待的飛到外婆家,不過至今還不明白,四歲那年為啥要哭著喊著回家讀書,不再留在外婆身邊。如今,每次回家都必須經過外婆家,像是老天爺給我額外的恩賜,讓我慢慢報答那些成長的日子里,外婆帶給我的,那些數不盡的溫暖。每每回家會給老人家準備些小東西,她卻還覺得受之有愧,總是大包小包的收集土產,合同被脫了裙子的雞雞鴨鴨讓我拿回小家。以至于每次我回家,就像鬼子進村一樣,叨擾了人不說,還搜刮了大包小包帶走,說來說去,還是自己受之有愧才是。
父母就更不用說了,吃完還要帶走那是常事,糧油米菜,爸媽恨不得把他們那整個生態園讓我帶走。今日回湘潭,又明顯的感覺到母親的不舍,父親昨日的一句:“明天就走??!“”尤在耳邊,遠去的后視鏡里,看到外婆仍然在凝望的身影,眼淚不禁模糊了視線。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遠嫁,也沒有離家很遠,可以把很多人一年一次的相聚概率提高12倍。和老魏商量,再忙也要盡量一個月回家一次,帶著孩子,讓老人承歡膝下。下次回家,要做上幾道好菜,和爸媽換換角色。
也謹以此文給我的弟弟妹妹們,請記得一周給家里多打上幾通電話,因為有人惦記;請記得好好生活,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因為有灼灼期待;請記得沒事?;丶铱纯矗驗橛袛挡磺宓南肽?。長大了,家就像驛站,停停走走,走走停停,回家了,不要嫌東厭西,多說幾句關心的話,做上點暖心的事,你的存在能讓愛你的人覺得幸福,也是生命里重要的價值。
大理轉一圈,覺得好山好水好氣候,和老魏談起,定居大理也不錯。
回家轉一圈,覺得大理暫時只能旅居,因為我們都想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