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羅胖推薦,就一直想讀這本艾薩克森的《富蘭克林傳》,終于抽出時間來讀,一讀就放不下了,這本作品翻譯的很好,竟讓我一口氣從頭讀到尾,讀下來既沒有長篇的吹噓,也沒有晦澀的文字,輕輕松松的就把它讀完了,富蘭克林的奮斗史,成長史也就這么清晰的浮現在眼前,帶給我一種說不出的心靈的震撼,也許偉人的成功史就是這么振奮人心吧。讀完此書,我真的感覺心潮澎湃,觸動很深,因此覺得非常有必要將我此時的所想所感記錄下來,將富蘭克林的一生所帶給我的震撼和啟迪在第一時間記錄下來,以作將來參考回顧之用。
這本書介紹了一位真正的美國英雄跌宕起伏而光芒四射的一生。時勢造英雄,但有一部分人卻決定了事情的發展。他們在不同的專業領域改寫了歷史,為人類文明的進步發揮了關鍵作用。比如汽車領域的福特,物理學領域的愛因斯坦,以及現代傳媒業領域的特德·特納。
然而,我們幾乎找不到一個能像本杰明·富蘭克林這樣的全才,在多個學科和研究領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富蘭克林簡直是個傳奇,他什么都會,而且什么都懂。如果今天有誰又懂物理,又懂數學,又時不時地寫點漂亮的文章,按照流行的說法,就叫跨界。問題是,富蘭克林把這幾個領域玩兒得毫不費力,講白了就是跨界狂人。
01富蘭克林有哪些成就?
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曾說:“在我的一生中,能讓我佩服的人只有三位,第一位是富蘭克林,第二位也是富蘭克林,第三位還是富蘭克林。”這位富蘭克林是何許人,竟然能讓華盛頓如此推崇?
看完這本書,你肯定驚訝于富蘭克林所取得成就:
1.科學的貢獻:靜電學(最早提出了電流的理論,發明靜電發生器、避雷針等,用風箏引雷電,也就是那個劃時代的風箏實驗);數學(創造了8次和16次幻方);熱學(改良了取暖的爐子);光學(發明了老年人用的雙焦距眼鏡);發明了搖椅,游泳用的腳蹼,改進了路燈;最先繪制暴風雨推移圖;發現人們呼出氣體的有害性;最先解釋清楚北極光;近代牙醫之父;發現了感冒的原因;發明了顆粒肥料。
2.政治:起草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簽署《巴黎條約》,積極主張廢除奴隸制度;美國第一位駐外大使(法國);制定了新聞傳播法。
3.教育:美國第一位學者,第一位哲學家;為費城建造了第一所醫院以及后來發展為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費城學院。
4.企業:創辦自己的印刷所,出版費城第一份報紙《賓夕法尼亞報》。印刷費城當地的紙幣。
我們驚嘆,一個人居然做這么多事,而更神奇的是和華盛頓、林肯和托馬斯·杰弗遜相比,富蘭克林并沒當過美國總統,但他卻與這些總統們一起,躋身美元鈔票大頭像的行列,而且還是面額最大的100美元的鈔票上。
可以想象一下,一個沒有念過什么書的少年,一步一步靠自己的努力,成為當時全世界最優秀的科學家、政治家以及最有影響力的外交官,這不是傳奇是什么?
02這本書講了哪些內容?
1.著重實踐而不是理論:
富蘭克林天生好奇,對什么都感興趣,他嘗試過各種行業,從肥皂蠟燭制造到印刷,從發明創造到政府事務,從外交事宜到新聞報道,每一次他都是親身嘗試,獲得最直接的經驗和第一手知識,而不是坐在教室里紙上談兵,只是從理論上了解這些領域的知識。
2.好讀書:
富蘭克林12歲在印刷所做學徒即通過結識一些書商的學徒借來很多好書,徹夜閱讀。將伙食費的一半留下來買書。
3.學習寫作的方法:
選擇優秀文章,先做成摘要擱置幾天忘記后,根據摘要重寫,對比原文尋找差距進行修改;把散文改成詩歌,然后對照詩歌寫成散文,對比原文尋找差距進行修改。這些鍛煉了富蘭克林的文筆。
富蘭克林后來辦報、從政,都深深得益于他早年寫作水平的訓練。
4.一生對道德生活的追求:
19歲,實施《條理計劃》,主要5條內容——1.節儉;2.誠實;3.勤勞和堅韌;4.揚人之長,不揭人短。22歲實施《道德完善計劃》這部分非常重要,將在后面單獨列出。
5.建立社團活動:
21歲,創建共讀社,主要以道德、政治與自然哲學為主題進行定期活動,共讀社的宗旨是忠實、真誠與正直。這建立起有助于自己事業的人際網絡。共讀社活躍了30年,對富蘭克林個人來說直接獲得了很多印刷所的生意、創辦《賓夕法尼亞報》,為實現財務自由獲得了很好的基礎;對公眾來說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美國第一個捐贈圖書館、志愿者消防隊、巡夜人團隊、創建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立醫院、軍隊等。
他的筆友遍天下,哲學、科學、政治等人士,幫助他聲名遍天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為他的政治生涯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例如他的電學成績就是他的英國筆友主動收集信息提交給英國皇家學會。
廣交朋友,是富蘭克林成功的重要因素。
6.財務自由是一切的前提:
42歲,實現財務自由之后,他正式從經商活動中退出,進行科學、政府事務、外交等事宜,追求精神自由。
7.戒之在色:
富蘭克林婚前行為不檢點,有私生子;他的私生子有私生子;他的私生子的私生子有私生子。
富蘭克林對子女的教育不算太成功。他的兒子與其政見不同,一個效忠英國,一個尋求北美洲的獨立,分道揚鑣。
8.富蘭克林的實用主義:
富蘭克林說:“有些人認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花費時間去考慮,但是他們應該明白,人類最大的幸福并不是由大量難得一見的鴻運造就的,而是由日常生活中每天會發生的點點滴滴的便利帶來的。”例如他改良的路燈。
9.對于權力:
1)富蘭克林的三不主義:"不請求職位、不拒絕職位、不辭職。"
2)富蘭克林說:“我一向認為掌握一門專業技巧比擔任政府職務要強得多。”他建議他的女婿返回家鄉,做一名"賺取現鈔"的商人,同時"永遠保持與妻子不離不棄、親密無間的關系。"
3)富蘭克林安排他的外孫本尼學習印刷技術,成為了一個報刊編輯和出版人。
4).富蘭克林最后的墓志銘:印刷工富蘭克林。而不是政治家富蘭克林,不是作家富蘭克林,不是科學家富蘭克林。
10.關于革命:
這些屬于殖民地社會中有地位、有財富的精英階層本來可以在已然形成的權威的庇護下過著舒舒服服的日子,按照常理,他們聽到"革命"二字會馬上掩耳跑開。然而,在1776年8月,這些一帆風順的律師、商人、教士和種植園主等上流社會的人們,竟然在現代社會最富有革命性的文件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宣誓將"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財產和我們的神圣榮譽"貢獻給北美洲的獨立事業,貢獻給了一個似乎有著堂吉柯德味道的理想——人人生而平等。
11.戰爭與和平:
世上永遠沒有好的戰爭,也永遠沒有不好的和平。
12.富蘭克林的外交:
富蘭克林利用自己的聲望與威信,終于在1783年9月3日,爭取了英國對美國獨立的承認。他能展開卓有成效的民間外交。富蘭克林在外交舞臺上的成就,是所謂弱國無外交的最佳反證之一。
13.幽默與開朗:
富蘭克林的外孫說75歲的富蘭克林,"別的老人總是滿嘴抱怨和不滿,而我的外祖父總是笑容滿面,幽默風趣得就像一個年輕的小伙子"。
14.作者對美國獨立革命的評價:
用刺刀贏得獨立,在用刺刀橫掃天下,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但在如此幅員遼闊的土地上,通過會議和憲法,也就是通過嘴和筆,實現了聯合,建起了一座嶄新的政治大廈,卻是人類歷史的首創,一個不朽的政治奇跡。
03富蘭克林著名的《道德完善計劃》
偉大的智慧是相通的,修身,修養道德是一個人進步的起點和基石,國學經典《大學》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起點就是自我自覺修身,在這一點中外皆然,古今皆然。
在22歲時,富蘭克林開始實施《道德完善計劃》,他對道德的主要理解:一是因為有德行的人才能事業成功、諸事順利;有德行的人去服務公眾、報效國家,才能保證公眾福祉和國家利益不受損害,所以要注重個人道德品行。二是理論上相信道德并不能制止錯誤的發生,唯有培養和建立好習慣,才能依靠正直穩固的行為舉止來防范和杜絕錯誤。所以《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史蒂芬·柯維認為自己的理論構建于富蘭克林的基礎上是很有道理的。
《道德完善計劃》共13條。富蘭克林本人79歲總結自己一生時,認為這是自己成功的關鍵;作者顯然也特意凸顯了這點,認同有道德的生活成就了富蘭克林的一生。
一、節制:
食不過飽,飲不過量。
二、緘默:
言則于人于己有益,不作雞毛蒜皮的閑扯。
三、條理:
物歸其位,做事之前制定時間表,按照計劃,在相應的時間內完成應該做的事情。
四、決斷:
做事應該果斷,不要拖泥帶水,一旦決定就要付諸行動,還要堅持到底。
五、節儉:
不要做無益的花銷,杜絕不必要的浪費。
六、勤勉:
不浪費時間,時時刻刻都要用于正經事,戒除一切不必要的行動。
七、誠懇:
絕對不可以欺騙他人,考慮問題應公平公正,襟懷坦蕩,發表觀點時要有理有據,尊重事實。
八、正直:
不做有損他人之事,不要放棄履行行善助人的義務,從而傷害他人。
九、中庸:
為人處事不要極端偏激,對待他人的一時發泄,應當加以寬容,不要斤斤計較,懷恨記仇。
十、清潔:
注意儀表,身體、衣服和住所都應當力求清潔。
十一、沉著:
不要因為瑣事或者難以避免的不測而煩惱。
十二、貞節:
切忌房事過度,以免傷害身體或有損自己或他人的安寧和名譽。
十三、謙虛:
效法耶酥和蘇格拉底。
42歲,建立賓夕法尼亞大學,他的《有關賓夕法尼亞青年教育的建議》說:"學院應當堅持不懈地教誨和培養所有的學生使他們具有尋找和把握每一次機會去服務于人、盡職盡責的仁慈寬厚之心——這是良好教養的基礎。"
從傳記中處處可見這13條道德對富蘭克林的影響。如戒律四、決斷:做事應該果斷,不要拖泥帶水,一旦決定就要付諸行動,還要堅持到底。
1)例如他離開家鄉在倫敦花了15年時間來試圖說服英國政府,讓領主繳納賦稅。
2)例如他本來只是想尋求賓夕法尼亞州直接歸屬于英王管轄,而不是領主們管轄。但當他確立要北美洲獨立的想法之后,就再也沒有折中和妥協過,無論遇到多么困難與誘惑,他一直堅持到底。
3)在政治活動中,"隨著我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不在乎被別人指責,只要我認為這樣做是正確的,我就會義無反顧地去做。"
04富蘭克林的傳奇對我們的啟示?
富蘭克林的一生最真實的寫照用他自己所說過的一句話:"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本傳記也從這個角度來刻畫傳主。說得很有道理,令人信服。法國政治家圖哥特說:“他從空中扼住雷電的咽喉,又將權杖從暴君手中歸還于民。”
總之,這本書是一本非常棒的書,比傳主自己的自傳更能體現富蘭克林的成功之路。值得反復閱讀和體會。
05這本書跟我有什么關系?
1.將富蘭克林的13條戒律列為自己的價值觀,用《要事第一》的系統來實踐。
2.富蘭克林的事跡給了我信心:《道德完善計劃》確實是幸福生活的基石。當你產生懷疑的時候,請重新閱讀本書。
3.歷史上很多偉人都是天才,無跡可尋,只能欣賞,無法學習。而富蘭克林的成長有章可循,他是一個普通人的成長歷程。富蘭克林的成功,可以借鑒。富蘭克林生活在我們之中,而不是如其他偉人般生活在高處,生活在我們仰望的地方。富蘭克林是一個人生的樣本,可以時時從他身上找到營養。
4.富蘭克林的身上體現了美國和美國人的很多共通性,或者說他們理想中的美國人的生活。讓我對美國和美國人有了更多理解。
5.富蘭克林與史蒂芬柯維。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如史蒂芬柯維的理論一樣,生活過、成功過。史蒂芬柯維的理論,值得信耐。